印度人口或已登顶全球?中印边境博弈现新说辞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总人口为14.1175亿,而联合国同期估算印度人口达14.12亿。这一微妙差距引发国际社会热议,多家外媒推测印度可能已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耐人寻味的是,就在数据公布当日,印度军方高层通过《印度防务新闻》释放特殊信号——退役中将普拉卡什·梅农撰文强调,在中印边境对峙中,人力优势将成为印军制胜法宝。 (高原戍边的印军士兵正在雪地巡逻) 这份由军方授意的特别报告中,梅农援引陆军参谋长马诺杰·潘德的内部数据:当前印军装备中,41%属于过时型号,仅12.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面对2030年前才可能完成的装备更新计划,印军似乎转换了宣传策略——从以往炫耀进口武器,转而鼓吹人海战术的独特价值。 (印军米-17直升机正在执行高危补给任务) 回顾历史,印军曾多次高调展示其俄制T-90坦克、瑞士SIG-716步枪等尖端装备,声称对解放军形成技术碾压。如今态度突变,其提出的人力优势论主要基于两点: 其一,高原作战经验说。印方强调其部队在锡亚琴冰川与巴方持续三十余年的对峙(该地区平均海拔5375米,冬季气温低至-50℃)。自1984年秘密驻军以来,这片人类禁区已吞噬数千印军生命,每年维持5500人驻防需耗资4亿美元。印军认为,这种用生命换来的经验若能推广至中印边境5万驻军,将形成特殊优势。 (解放军某部在海拔5000米地域进行实战化演练) 其二,基层军官领导力说。印军声称其火战士征兵改革(尽管引发国内大规模抗议)将输送大量勇敢新兵,配合传统优势的军官指挥体系,可通过战术创新弥补装备短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论述充满如果...就...的假设句式——这种将愿景当作现实的表述方式,恰是印度舆论场的典型特征。 (印度街头抗议火战士计划的示威人群) 适逢印度陆军节,这篇应景文章暴露出印军的战略焦虑。1962年边境战争中,解放军已用实力证明:在同等高原环境下,战术素养和战斗意志远比单纯人数更重要。如今中国GDP已是印度5倍,工业体系与基建水平更不可同日而语。印方所谓人力优势,在现代化战争体系中恐怕难以转化为实际战斗力。唯一值得警惕的是,两国相近的人口基数确实意味着相似的兵员潜力——但这需要建立在完善的动员体系和后勤保障之上,而这两点恰是印军长期存在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