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泪洒西风:诸葛亮为何为关兴张苞之死痛断肝肠
三国乱世,英雄辈出。蜀汉大将张苞本欲建功立业,奈何天不逢时,英年早逝。诸葛亮闻讯,悲从中来,泪洒西风,哀叹再无人能辅佐自己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这令人不禁疑惑:为何当初关羽、张飞遇害时诸葛亮镇定自若,而今关兴、张苞之死却让他如此悲痛欲绝?
古语有云: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强如关羽,最终也难逃败走麦城、被东吴所擒的命运。当关羽遇害的噩耗传至成都,刘备悲痛欲绝,而诸葛亮却异常平静。然而,当关兴、张苞相继离世的消息传来,这位素来沉稳著称的丞相竟当场昏厥。这其中缘由,且听细细道来。
诸葛亮对关羽、张飞之死早有预料。当年他奉命入川支援刘备时,曾特意叮嘱关羽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八字方针。但深知关羽心高气傲的性格,诸葛亮明白这番叮嘱多半会被当作耳旁风。果然,关羽急于北伐,最终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荆州失守。可以说,关羽的败亡完全在诸葛亮的意料之中。
至于张飞之死,更是其性格使然。关羽遇害后,张飞报仇心切,强令部将范疆、张达三日内备齐白旗白甲。因未能按时完成,张飞竟鞭打二人,最终在夜间被割下首级。对此,刘备早有预见,认为张飞刑杀过甚,又日日鞭打健儿,却还让他们留在身边,这是自取祸端。以诸葛亮的智慧,自然更清楚张飞暴戾性格终将招致杀身之祸。
然而,关兴、张苞的离世却给了诸葛亮沉重打击。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二人是北伐的中流砥柱。随着五虎上将相继凋零,到诸葛亮北伐时,能倚重的大将仅有关兴、张苞、魏延等数人。在第一次北伐失利撤退时,正是关兴、张苞出色地完成了断后任务,确保大军安全撤离。他们的能力与忠诚,是诸葛亮北伐的重要保障。
其二,二人代表着蜀汉的未来。关兴、张苞年仅二十余岁,正值壮年,本可为蜀汉效力数十载。虽不及父辈关羽、张飞的万人敌之勇,但在蜀汉将领中已是出类拔萃。他们的英年早逝,不仅让诸葛亮痛失臂膀,更让蜀汉复兴的希望变得渺茫。正如古语所云:虎父无犬子,关兴、张苞本可继承父志,却不幸早逝,这怎能不让诸葛亮痛断肝肠?
关羽、张飞之死,是性格缺陷导致的必然结局;而关兴、张苞之逝,却是天妒英才的意外悲剧。前者诸葛亮早有预料,后者却让他猝不及防。一代贤相的泪水,不仅是为两位年轻将领而流,更是为蜀汉的未来而流。在这乱世之中,英雄的悲歌总是格外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