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蜀汉的五虎上将相继离世后,虽然魏延也被斩杀,但蜀汉军中依然不乏骁勇善战的将领。这些将领或许没有关羽、张飞那样的赫赫威名,但他们的武艺和战功同样令人瞩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细数魏延死后,蜀汉军中依然活跃的十大猛将,并为他们排个名次。
第十名:马忠
这位马忠可不是东吴那个擒获关羽的马忠,而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在诸葛亮北伐期间,他常与马岱搭档作战,表现相当稳健。不过,他的单挑战绩并不突出,更多是以统兵和防守见强。因此,他的武力值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排在末位也是情理之中。
第九名:赵广
作为赵云的儿子,赵广在演义中虽然着墨不多,但虎父无犬子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惜的是,他在蜀汉灭亡时战死沙场,没能留下更多精彩战绩。由于缺乏具体战例,我们只能根据他的出身来推测实力,暂时将他排在第九位。
第八名:关索
关索是关羽的第三子,在民间传说和一些版本的演义中都有提及。他在南征孟获时立下过战功,后来据说镇守南中。虽然演义中他的表现不算特别抢眼,但考虑到关羽的家传武学,他的武力应该属于中上水平。只是缺乏与一流高手的对战记录,所以排名第八。
第七名:罗宪
罗宪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守将,曾在永安(白帝城)顽强抵抗东吴的进攻。虽然他的统兵能力更为突出,但能在乱军中坚守城池,让东吴名将陆抗无功而返,足见他的个人武力也不容小觑。不过由于缺乏单挑战绩,只能排在第七位。
第六名:霍弋
霍弋长期镇守南中,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即便在刘禅投降后,他仍然坚守南中,堪称蜀汉最后的硬骨头。他的武艺虽不如姜维等人耀眼,但能独当一面,说明其综合能力极强。虽然演义中没详细描写他的单挑能力,但作为一方统帅,武力至少属于二流中上水平。
第五名:廖化
廖化堪称蜀汉的活化石,从黄巾起义一直活到蜀汉灭亡。麦城突围时,他拼死杀出重围求援;北伐战场上,他十合诈败翟元引诱曹军;晚年时更在洮水之战中,一枪刺中徐质坐骑,助姜维完成反杀。这位老将用行动诠释了老骥伏枥的精神,虽然武力可能不及巅峰时期,但丰富的战场经验已臻化境,排在第五位实至名归。
第四名:王平
王平是蜀汉中后期的名将,街亭之战时曾劝谏马谡,可惜未被采纳。正是这一战,让王平完成了从降将到名将的蜕变。当马谡弃水上山时,王平仅率千人擂鼓造势,就让张郃误以为有伏兵而不敢追击。在兴势之战中,他以三万弱旅抵御曹爽十万大军,创造出百余里旌旗的视觉欺骗,这种战术素养远超单纯的武力。虽然单挑战绩不多,但能稳守要地,说明其实力值得信赖,排在第四位。
第三名:诸葛尚
诸葛尚是诸葛亮的孙子,在演义中出场虽晚但表现惊艳。蜀汉灭亡前夕,他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力战数名魏将后壮烈牺牲。这一战充分展现了他的勇猛,武力显然属于一流水平。特别是他以一敌二击败邓忠、师纂的表现,简直有五虎上将的风采!可惜英年早逝,未能进一步证明自己,因此排在第三位。
第二名:马岱
马岱是马超的堂弟,长期跟随蜀汉征战。他最著名的战绩就是奉诸葛亮之命斩杀魏延。武艺高强、行事果决的他,在多次战役中担任重要角色。虽然缺乏与顶级高手的对决,但能轻松斩杀魏延(尽管是偷袭),足见其武力之强。早在葭萌关之战中,马岱就曾正面对决魏延,并用弓箭将其击伤,综合实力完全不逊于魏延,因此排在第二位。
第一名:姜维
作为诸葛亮钦定的接班人,姜维不仅智谋过人,武力也是蜀汉后期的天花板。年轻时他就与老年赵云交手不落下风,甚至获得赵云从没见过这种枪法的赞赏。北伐时期,他又多次单挑魏国名将邓艾、郭淮等,均展现出不俗实力。虽然后期因国力衰退难以施展,但姜维的武力无疑是魏延死后蜀汉的第一人。
总结来看,蜀汉十大猛将的排名如下:
1. 姜维 - 智勇双全的蜀汉后期第一将
2. 马岱 - 斩杀魏延的武艺高手
3. 诸葛尚 - 勇猛无畏但英年早逝
4. 王平 - 稳重大将,统武兼备
5. 廖化 - 老当益壮,经验丰富
6. 霍弋 - 南中名将,镇守一方
7. 罗宪 - 坚守永安,力抗东吴
8. 关索 - 关羽之子,武艺不俗
9. 赵广 - 赵云之子,潜力无限
10. 马忠 - 稳健将领,中规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