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4日的沈阳大帅府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往日威严的府邸此刻寂静无声,仆人们低头垂手而立,军官们神情凝重地来回踱步。在装饰考究的卧室内,曾经叱咤风云的东北王张作霖正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这位统治东北多年的军阀领袖面色灰白,呼吸微弱,却仍强撑着支起身体,用气若游丝的声音对围在床前的亲信们说道:千万...别让此人踏足东北...我儿...斗不过他...说完这句话,他便永远闭上了眼睛。
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东北霸主,在生命最后一刻为何仍对某个人如此忌惮?他口中那个让儿子张学良都难以招架的此人究竟是谁?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草根逆袭的乱世枭雄
张作霖的崛起堪称一部草根逆袭的传奇。他出生在辽宁海城一个贫苦农家,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到连基本的教育都无法保障。青年时期为报父仇失手杀人后,被迫逃亡至东北地区。命运的转折出现在他投军之后,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军事才能,这个没读过几天书的农家子弟竟在军阀混战的乱世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掌控东三省的奉系军阀首领,更一度问鼎北洋政府最高权力。
然而这位精明的军阀在与日本人的周旋中始终保持着警惕。他不愿做日本人的傀儡,多次拒绝日方的无理要求,这种强硬态度最终招致杀身之祸。1928年6月4日,当他的专列行驶至皇姑屯时,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的爆炸将他炸成重伤。弥留之际,这位父亲最牵挂的仍是儿子张学良的安危,那句临终嘱托中暗藏的深意,至今仍引人深思。
反复无常的狗肉将军
张作霖临终时最担心的,很可能就是他的部下张宗昌。这个出身贫寒的军阀有着狗肉将军的绰号,其人生轨迹充满戏剧性。早年为谋生闯荡江湖,混迹于三教九流之间。后来投机革命加入同盟会,却在战场上临阵脱逃导致部队覆没。此后他先后投靠冯国璋、张作霖等军阀,像墙头草般随时准备改换门庭。
张宗昌的为人处世令人侧目。他举止粗鲁,生活奢靡,仅公开的姨太太就有二十多位。更令人不齿的是他对百姓的横征暴敛,在担任山东督办期间,他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搞得民怨沸腾。这位自诩儒将的军阀还酷爱写诗,但其诗作粗鄙可笑,常沦为笑谈。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祈雨的方式。面对山东大旱,他先是到龙王庙扇了龙王塑像耳光,次日又命炮兵对天开炮。巧合的是,当天真的下起大雨,这出闹剧反而让他一时声名大噪。但这样荒诞的行事作风,注定不会有好下场。
多行不义必自毙
1932年9月3日的济南火车站,一声枪响划破夜空。曾经不可一世的张宗昌应声倒地,结束了他荒唐暴虐的一生。这个恶贯满盈的军阀终于为他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
原来,在北伐战争期间,张宗昌曾设计害死革命军将领郑金声。郑的养子郑继成隐忍多年,最终联合韩复榘在火车站设下埋伏。更讽刺的是,张宗昌死后暴尸车站数日无人收殓,可见其早已民心尽失。正如古语所云: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这位乱世枭雄用自己的一生,为这句古训做了最生动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