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地区的主权争议,其历史渊源可以回溯到19世纪中叶。彼时的大清帝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衰落,而野心勃勃的沙皇俄国则趁机将目光投向了这片富饶的土地。1858年,在沙俄的武力威胁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广达60万平方公里的沃土拱手相让。仅仅两年后,1860年的《北京条约》又让沙俄攫取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些被蚕食的土地,构成了今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主体部分。当时的清廷内忧外患,面对列强的步步紧逼,几乎丧失了所有抵抗能力。
沙俄的扩张野心并未就此止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沙俄军队趁火打劫,全面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虽然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败北,使其在东北的扩张势头受挫,但对远东地区的控制却始终未曾放松。1917年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虽然在口头上承诺废除沙俄时期的不平等条约,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从未真正归还过任何领土。1945年二战结束后,苏联红军虽然短暂进驻东北,但于次年即行撤离,而远东地区则继续被苏联牢牢掌控。
20世纪50年代是中苏关系的蜜月期,中国对苏联的领土问题保持缄默,甚至在对外政策上采取全面倒向苏联的立场。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两国关系恶化,1964年的边界谈判中,苏联坚持《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合法性,而中国则基于历史事实提出严正抗议。谈判最终破裂,并引发了1969年的珍宝岛武装冲突。直到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两国关系才出现转机。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全部领土遗产,远东地区自然延续了原有的归属格局。
这段跨越166年的历史纠葛,堪称一部充满争议的领土变迁史。尽管当初的条约明显带有不平等性质,但既成事实已为国际社会所默认。俄罗斯之所以对远东地区如此执着,根本原因在于其无可替代的地缘战略价值。远东地区东临太平洋,北接北冰洋,特别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作为俄罗斯在远东最重要的不冻港,不仅是太平洋舰队的司令部所在地,更是俄罗斯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战略支点。一旦放弃远东,俄罗斯将丧失宝贵的出海口,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也将大打折扣。
从更宏观的战略视角来看,远东地区对俄罗斯而言具有多重战略意义。当前北约势力不断东扩,俄罗斯在西线面临巨大压力,若在东线再失去远东这个战略屏障,其地缘政治处境将更加艰难。此外,远东地区还是俄罗斯与亚太国家交往的重要门户,失去这一前沿阵地,俄罗斯在与中国、日本、韩国等国的交往中将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
更令俄罗斯担忧的是,一旦在远东问题上松口,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外蒙古、克里米亚等争议地区的归属问题都可能被重新提起,这将严重威胁俄罗斯的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因此,尽管远东地区开发程度有限,俄罗斯仍不惜代价要将其牢牢掌握在手中。
远东地区虽然人烟稀少,但自然资源却异常丰富。这里蕴藏着大量石油、天然气、黄金、钻石等矿产资源,萨哈林岛(库页岛)的油气田更是俄罗斯重要的能源基地。广袤的原始森林提供了优质的木材资源,而漫长的海岸线则孕育了丰富的渔业资源。这些自然资源为俄罗斯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然而,远东地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极端寒冷的气候条件、落后的基础设施使得开发成本居高不下。尽管俄罗斯政府在2012年专门成立了远东发展部,并推出多项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但收效甚微。截至2023年,远东地区人口不足800万,经济总量仅占俄罗斯GDP的5%左右,与其资源禀赋极不相称。
面对如此困境,俄罗斯仍不愿放弃远东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战略资源和地缘价值无可替代;其二,事关大国尊严和国际地位;其三,避免引发其他领土争议。因此,即便开发难度再大,俄罗斯也会坚持对远东的主权主张。
对中国而言,远东地区的历史归属确实毋庸置疑。但现实中没有公开要求归还的原因在于:首先,中俄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能源、经贸、军事等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其次,中国奉行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周边稳定是首要考量;最后,贸然提出领土要求可能引发严重外交危机。因此,尽管历史记忆犹新,但中国选择了更加务实的态度。
俄罗斯方面也深谙此道,经常通过能源合作等方式来维系双边关系。2019年投产的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项目就是典型案例,既满足了中国的能源需求,也为俄罗斯带来了丰厚收益。
目前俄罗斯的战略重心仍在欧洲方向。北约东扩、乌克兰危机等问题牵扯了其主要精力,而远东地区由于距离遥远、开发困难,获得的关注相对有限。与欧洲方向的战略博弈相比,远东问题显然不是俄罗斯的当务之急。
远东开发面临的另一个瓶颈是人口问题。俄罗斯全国人口不足1.4亿,远东地区800万的人口基数本就稀少,加之严重的老龄化趋势,人力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与中国东北地区相比,俄罗斯远东在劳动力供给方面处于明显劣势。
展望未来,虽然远东对俄罗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也将与日俱增。如果中俄关系保持稳定发展,双方在远东地区开展联合开发、资源共享不失为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个问题需要时间和智慧来解决,通过对话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仍是可能的前景。
综上所述,远东地区的历史问题确实存在,但俄罗斯经过166年的实际控制已形成既定事实。俄罗斯坚持主权主张主要基于三点考量:战略价值、国家尊严和维护中俄关系。对中国而言,虽然历史情结难以磨灭,但在当前国际格局下,保持战略定力、寻求合作发展才是明智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