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世道乱了,各种牛鬼蛇神都会冒头;所以,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的时候,大家要记住"打雷了,要下雨,同志们收衣服了"……
咱们复习一下东魏和西魏的河桥之战第一阶段的结果:东魏先胜后败,然后勾心斗角牺牲了高敖曹和宋显两位汉人大咖,汉人军团几乎全部当了炮灰,被北魏俘虏一万五千人,掉入黄河淹死的万余人;西魏先败后胜,宇文泰差点把小命都丢了,然后在小机灵鬼李穆的掩护下,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凭借武川军团的超级战斗力逆风翻盘,打扫战场,让这次的战斗英雄贺拔胜押送一万五千降卒撤退……
但是,变天和变脸,真的不知道什么事情会来得更快。就在西魏军撤退的时候,老天开始加戏了,三个偶然因素凑到一块了,北岸的高欢表示,宇文兄弟,你别赢了就走呀,咱们再玩一把。
哪三个偶然因素呢?第一个是天降大雾,这是背后追击的好时机;第二个是贺拔胜押送俘虏先撤了,西魏军的兵力削减了;第三个是高欢的妹夫大都督厍u4.ff55.BiZ93狄干率诸将刚好赶到战场,东魏的援军到了。有这条件还讲啥?重新来过呗!东魏军又通过过河大桥从黄河北岸杀过来了。所以说,要是没有河阳三城互为犄角,东魏军过河之后估计就把桥给拆了,过河拆桥嘛,咱都懂!可是现在再想玩一把就没机会了,因为过不来。
东魏军趁着大雾冲上去就是一顿砍,西魏军把胜利的喜悦转为死亡的惊恐,掉头也是一顿砍。还别说,大雾弥漫,谁也看不到谁,反而战斗能够持续更久一些,因为看不清状况,不方便当精算师嘛。双方大排面地干了几十回合,从早晨打到下午,还不知道是啥情况。
是日,东、西魏置陈既大,首尾悬远,从旦至未,战数十合,氛雾四塞,莫能相知
西魏这边撤退的时候是保持阵型撤退的,调头再打也是有阵型的。当时西魏的右军由独孤信和李远率领、左军是由赵贵和怡峰率领,中军就不要说了,那必须是宇文泰本人率领。打着打着,这两支部队因为雾里看花看不到领导,全扔下兄弟们跑路了。
魏独孤信、李远居右,赵贵、怡峰居左,战并不利;又未知魏主及丞相泰所在,皆弃其卒先归
啥君子不欺暗室?咱们必须要做到,领导在场还是不在场、领导看得见还是看不见,那就应该是两个样嘛,不然怎么体现我们的聪明劲呢?独孤信等人跑了之后,作为后军的李co.ff55.BiZ93虎和念贤也撒丫子跑了。反正最后就剩宇文泰和他的中军在战斗了。那叫一个越打枪炮声越密集呀。最后坚持不下去了,下令烧了大营逃跑,留长孙子彦镇守金墉城。
作为一个老写事故分析报告的小镇青年,这事我绝对都知道怎么去写调查分析报告,这不是就是不可抗拒的天气原因造成的悲剧嘛!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天气,各部失联,大家能跑出来就不错了。同志们没责任!
但是,大家觉得有这么简单吗?其实正常来讲,西魏军都是特种兵种子孵化出来的,这种乱战场面更适合他们,怎么会一败涂地呢?再说,独孤信、李远、赵贵、怡峰这帮人都是扔下自己的兵就跑了,这正常吗?要知道在乱世,士卒就是军阀的命根子呀,他们怎么这么舍得呢?
咱们挨个来分析一下这帮逃跑将领吧!
左军的赵贵与怡峰这俩都是宇文泰的嫡系,应该不存在死道友莫死贫道的心理,他们的军事能力也不是最拔尖的,没有宇文泰牵头,他们凭自身实力打出一个锦m1.ff55.BiZ93绣前程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宇文泰给他俩的待遇和信任度都不错,都是郡公开府仪同三司级别。所以不存在主观放弃宇文泰的可能性。
但是左军最后为什么崩了呢?问题可能出在赵贵这里!
赵贵这个人从他的履历和战绩来看,其实是看不出有啥出色的军事能力的,除了他作为领导在优势极大时率同志们拿下曹泥和梁仚(实际操作人是李虎)以及晚年收了柔然几千脑袋之外,这辈子没见啥胜仗。他这辈子担任几次方面军的司令,都是成为了对方刷战绩的绿色通道。
所以这次崩盘、跑路应该是他的军事能力就那样,看得见的情况下都稳不住,看不见的情况就只好自己先跑了。
这里可能又牵涉到另一个问题,赵贵的军事能力这么拉胯,为什么会宇文泰一直重用他?这次河桥之战和下次邙山大战,他都是左路军的负责人;后面还qi.ff55.BiZ93入选了“西魏八柱国”之一。其实这就是政治和军事的区别,越高级的领导岗位上,能力往往会沦为次要因素,资历和忠诚度才是首选因素。
跟赵贵搭档的怡峰是在战况不利的情况下,跟右路军的李远一起跑的。
时峰为左军,不利,与李远先还,太祖因此班师。诏原其罪
但李远是右路军的副帅,咋就和左路军的副帅怡峰一起跑了呢?他要跑不也是跟着领导独孤信一起跑吗?
《周书》中解释独孤信这一路临阵逃跑是因为“战不利”,而《北史》则是改了一个字,写成了“战不处”。
《周书》:信与李远为右军,战不利,东魏遂有洛阳
《北史》:信与李远为右军,战不处,东魏遂有洛阳。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因为“战不利”是使劲战斗了但没打赢的意思,而“战不处(停留的意思)”则是到处乱窜的意思,前者是军事能力的问题,后者是政治立场的问题。
那么,从整个战斗情况来看,整个战场都乱了,战斗从早上打到下午,所以不存在李远没战斗就跑路了。
而且李远是宇文泰的嫡系,革命资历很高,之前灭窦泰、取弘农的时候,就跟在宇文泰身边,宇文泰还公开给他高度评价,说李远是他的左膀右臂。然后李远在沙苑之战中立了大功,为诸将之最,升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阳平郡公,邑三千户。
沙苑之役,远功居最,除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阳平郡公,邑三千户
所以这样一个宇文泰嫡系加战斗英雄,是不会在战场上到处乱窜,跟个无头苍蝇一样,最后带着左路军怡峰一起撤出战斗的。另外,这俩人后面还没有受到宇文泰20.ff55.BiZ93的怪罪和责罚,一个做回了宇文泰司马,一个拜东西北三夏州诸军事、夏州刺史,成了北境一把手。说明宇文泰知道这次溃败跟这两个副帅关系也不大。
所以真正“战不处”的人大概率就是独孤信这位右路军主帅,“战不处”的说法也是来自《北史.独孤信传》。另外在《北齐书.高欢传》中有一段相当有意思的记载如下。啥意思呢?独孤信趁着战乱抢先入关了。八月辛卯,战于河阴,大破西魏军,俘获数万。司徒高昂、大都督李猛、宋显死之。西师之败,独孤信先入关,周文留其都督长孙子彦守金墉,遂烧营以遁。
所以到这基本上可以推断出独孤信是这次西魏军带头逃跑的源头。
最大的可能是什么呢?是独孤信因为经历和背景太过于复杂,毕竟先后跟过贺拔胜、元修,还投靠过南梁,宇文泰还不完全信任他。但这次河桥之战,独孤信又是rf.ff55.BiZ93洛阳方面的负责人,属于第一战区的既定一把手,所以必须要安排一个方面军负责人的位置给他,但是因为不放心,又安排嫡系李远给他当副手,既是辅助也是监督。等到战场打乱套之后,李远根本就监督不了独孤信了。而独孤信也直接扔下李远和兄弟们,自己跑了。最后,李远打了一阵子糊涂仗之后,和怡峰一起也撤出战场了。
同样一枪未放就跑的还有李虎和念贤。
李虎和独孤信,一个是李渊的爷爷,一个是李渊的姥爷,而《周书》、《北齐书》和《北史》都是唐编的,所以你别指望从史料中看到这俩哪里不好的地方,那个“战不处”已经很罕见了。
但是,同志们的工作还是没做细,像跟李虎一起跑路的念贤,你们也得帮人家摘干净才行呀!结果,念贤因为河桥之战被宇文泰战后记大过了,名誉受损i7.ff55.BiZ93不受重用了。人家赵贵、李远和怡峰这三人都没事,就你念贤这个老革命背处分、名誉颇减了?说得过去不?是不是独孤信和李虎也背处分了,但记录被删除了呢?太祖的祖辈怎么能在人事档案中留下黑点呢?
河桥之役,贤不力战,乃先还,自是名誉颇减
孤独信、李虎、念贤这三个最晚加盟宇文泰集团的大佬,为什么会表现得这么不体面呢?因为他们加盟比较晚,地位不稳、利益难争、前景不大呗!给谁打工不是打工,有你宇文泰没你宇文泰一样要过年,指望我们豁出去地给你加班卖命,门都没有。
最有意思的事情还在后面,宇文泰还只退到潼关,李虎他们便到了长安了。还第一时间带着太子就跑到渭北去了。大家用脚趾头想一想,都知道李虎和独孤信他们b2.ff55.BiZ93赶急赶忙抢着回到关中,内心里藏着一个怎样的小算盘呢?你宇文泰最好是没事,要是真的死在了战场上了,那我们就是拥立太子上位的从龙之臣,原来宇文泰的那把交椅得让我们来坐了。
回到前面的一个关键问题上来,现在大家知道独孤信他们为什么要扔下部队使劲跑回去关中呢?不是说在乱世部队是军阀的命根子吗?从前面的人事安排来看,宇文泰对兵权的控制还是比较细腻的,所谓的部队其实都是宇文泰的人,他们扔了不心疼呀!
那么话又说回来,独孤信、李虎他们为什么会跟宇文泰貌合神离呢?有没有宇文泰的原因呢?客观地讲,也是有的。
因为独孤信和李虎的履历都比较复杂,也就是不是待在宇文泰这条线路上,所以宇文泰对他们也是比较防范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独孤信和贺拔胜刚从南qz.ff55.BiZ93梁回归关中,宇文泰便从贺拔胜手下抽走了卢柔、从独孤信手下调走了虎将杨忠。这其实就是最常见的不信任,不能跟你直接翻脸,但是可以不断地抽调你的得力干将,只要把你靠谱的助手都抽得差不多了,你就难以形成太大的合力,威慑力就不会太大……
像这样的利益博弈在这样一个时代,简直就是遍地开花的节奏,以至于我们看到一个脾气暴躁、性格粗鲁的糙汉子高敖曹愿意死战到底,都不由自主心生敬佩。
突然想起了刘震云在北大讲的一些话,咱们这个民族从来都不缺聪明人,真正缺的是笨人。很多时候,只有笨人才会安守本分、脚踏实地去做好一些大事,才会给历史、给生活留下足够震撼、精纯的感动和激励。
很多人都问过我,世界和社会的底色到底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呢?这个问题真的没有标准答案,你的内心充满或者偏向于邪恶,那必定会支持人6x.ff55.BiZ93性本恶呀;但是你的内心向善,渴望光明,那即便身处黑暗,也会相信人性本善。善恶即是阴阳,没有绝对的对错,因人而异,它仅仅是一个逻辑的出发点。有些人无恶不作,但是功成名就;有些人与人为善,但是上当受骗……这是没法一概而论的事情。
独孤信和李虎,是君子还是小人呢?不好说!但是至少在这样一个时代不会显得很突兀!而且,他们和他们的后代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所以就更加说不清楚了。
但如果真的可以选择的话,个人是不希望大家去学他们的。如果一个人心中只有自身的利益,然后觉得任何利己选择都是对的,那么这样的时代和社会一定会是混乱不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