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4年(元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氏诞下一位千金。这是朱元璋与马氏的第一个爱情结晶,不过在此之前,朱元璋的侧室孙氏已为他生下长女。由于是正室所出,这位小公主在家族中享有特殊地位。后来朱元璋登基称帝,她自然被册封为二公主,开启了尊贵的皇室人生。
作为朱元璋的嫡长女,二公主生来就与众不同。她的母亲马氏后来成为皇后,兄长朱标被立为皇太子,这使得她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朱元璋对这个女儿格外疼爱,在择婿这件事上尤为用心,特意挑选了自己最器重的青年才俊,足见父女情深。可惜好景不长,朱元璋驾崩后,二公主的丈夫遭遇不测,而幕后黑手很可能就是她的亲哥哥——燕王朱棣。这位驸马究竟是谁?他们育有两个儿子,二公主的最终结局又如何呢?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为次女赐封宁国公主的尊号,并将她许配给梅思祖的侄子梅殷。梅思祖原是元朝义军统帅,后投奔红巾军首领刘福通。但他很快又改换门庭,投靠张士诚,成为其麾下重臣,负责镇守淮安要地。到洪武三年,梅思祖因战功显赫,被朱元璋封为汝南侯,加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等头衔,享食禄九百石,爵位可世袭。
宁国公主与梅殷婚后育有两子。梅思祖于洪武十五年去世,但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案发时,已故的梅思祖仍被牵连,全家遭到处决。这场政治风暴波及甚广,连朱元璋的几位女婿也未能幸免。比如长女临安公主的驸马李祺,因其父李善长涉案被杀,也被流放边疆。
令人意外的是,梅殷却安然无恙。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梅殷只是梅思祖的侄子,不像李祺那样有直接的家族牵连。但更可能的原因是梅殷驸马的特殊身份,以及朱元璋对他的特别赏识。
据《明史》记载,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决定传位给皇孙朱允炆,开始物色辅政大臣。梅殷被朱元璋视为心腹重臣。然而梅殷的表现却令人费解。建文帝即位后推行削藩政策,引发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当时梅殷奉命镇守淮安,却在朱棣大军渡江的关键时刻按兵不动,迟迟不见行动。
建文帝心急如焚,最后派宁国公主前去与朱棣谈判。虽然梅殷与建文帝关系紧张,但接到公主书信后,他还是选择了归顺。
朱棣登基后,多次召梅殷入朝。梅殷接到诏书时痛哭流涕,最终还是选择臣服。然而这并未改变他的悲惨结局。永乐三年,梅殷在上朝途中,被谭深、赵曦等人推入水中溺亡。
宁国公主闻讯悲痛欲绝,立即入宫质问朱棣。朱棣下令严惩凶手,并追谥梅殷为荣定。但公主始终怀疑丈夫之死与兄长脱不了干系。
很多人认为梅殷之死与朱棣有关,毕竟他在靖难之役中支持建文帝,后来又多次得罪朱棣。但事情可能另有隐情。若朱棣真要除掉梅殷,完全可以在陈瑛弹劾时下手。况且梅殷最终选择归顺,这种态度转变也不符合朱棣铲除异己的作风。
此外,朱棣深知宁国公主的分量,特别是她母亲马皇后深受先帝宠爱。朱棣登基时还特意送给妹妹凤冠示好。因此,朱棣不太可能用这种隐蔽手段杀害梅殷,也不会对公主母子怀有恶意。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明仁宗朱高炽继位。新皇封宁国公主为宁国大长公主,直到宣德九年她以70岁高龄辞世。梅殷的后代也受到优待,其子获封官职,玄孙梅纯更考中进士,官至定远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