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历史上谁算头号功臣?有人提名秦穆公时代的百里奚,正是他辅佐穆公称霸西戎,为秦国崛起奠定根基;也有人推崇商鞅,认为秦国强盛的关键在于法治建设,而商鞅正是这套体系的奠基人。
但网络热议中,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频频出现——郭开。这位赵国权臣被戏称为秦国最佳卧底,甚至被冠以大秦第一功臣的称号。这看似荒诞的说法,背后却藏着耐人寻味的历史逻辑。
战国后期,尽管秦军战力超群,但面对胡服骑射改革后的赵国仍难占优。赵国不仅拥有媲美秦锐士的精锐边骑,更涌现出赵武灵王、廉颇、李牧等一代名将。史载李牧不死,赵国不亡,足见其军事威慑力。然而这两位让秦国头疼的宿敌,最终都栽在了郭开手上。
名将的价值在古代战争中举足轻重。魏文侯靠吴起拓土千里,齐威王借孙膑之谋称霸东方,秦昭襄王依仗白起横扫六国。赵国凭借廉颇、李牧两大名将,在战国后期独抗强秦。但赵国重武轻政的弊端在郭开身上暴露无遗——这个靠陪读情谊上位的丞相,将个人私利置于国家安危之上。
影视剧《大秦赋》生动展现了郭开的发迹史:作为赵悼襄王的伴读,他凭借这层关系平步青云。当廉颇多次弹劾其谄媚误国时,郭开不仅化险为夷,更在赵王继位后反手将这位老将逼走楚国。后来赵国危急欲召回廉颇,郭开又导演廉颇老矣的戏码,彻底断绝了老将军的复出之路。
继廉颇之后,李牧成为赵国支柱。但功高震主的李牧同样难逃郭开毒手。郭开抓住赵国将权过重的传统弱点,诬陷李牧谋反。当李牧为抗秦拒绝交出兵权时,正中郭开下怀,最终导致这位名将含冤而死。
值得注意的是,秦国当时正重金收买六国权臣。齐国后胜、赵国郭开都在其列,说郭开是秦国卧底确有依据。但这位功臣的结局颇具戏剧性——在《大秦赋》的艺术加工中,他被嬴政烹杀;而真实历史上,他虽被秦始皇封为上卿,却在转运家产时遭劫匪杀害。有人猜测劫匪是赵国遗民,也有人怀疑是秦国自导自演。无论如何,这个毁赵助秦的权臣,最终落得人财两空的下场。
历史评价总是充满反讽:在赵国史册里,郭开是遗臭万年的奸相;但对秦国而言,他不动干戈就除掉两大劲敌,这份战功连白起、王翦都望尘莫及。这或许就是历史最辛辣的幽默——有时候,毁灭一个国家的,未必是敌国的刀剑,而是自家蛀虫的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