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4年,皇太极率领后金军队在与蒙古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的决战中取得关键性胜利。这场胜利让整个后金国都沉浸在喜悦之中,然而对后宫妃嫔们来说,尤其是对布木布泰而言,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扰——皇太极又迎娶了三位身份显赫的蒙古贵族女子。
林丹汗作为漠南蒙古察哈尔部的统治者,长期以来与后金为敌。自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先后三次发动对林丹汗的征讨。在蒙古问题上,皇太极主要采取联姻政策,当时察哈尔周边的蒙古部落都已归顺后金,其中科尔沁部是最早投诚的。
在第三次征讨中,皇太极兵分三路,对林丹汗进行了长达41天的追击。虽然林丹汗号称拥有十万大军,但在溃逃过程中损失惨重,不仅丢弃了大量武器装备,还损失了上万士兵。1634年,42岁的林丹汗在逃至谭永固城一带准备重整旗鼓时,不幸染病身亡。他的大福晋随后带着儿子和残部返回了鄂尔多斯地区。
1635年,林丹汗的两位遗孀——囊囊太后和苏泰太后率领部众归顺后金。皇太极大喜过望,亲自率领贝勒们迎接凯旋的军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蒙古贵族带来了元朝的传国玉玺。这方玉玺来历非凡:相传自汉代传承至元朝,元顺帝北逃时将其带至漠北,后来遗失。约200年后,一位牧羊人发现了这方刻有制诰之宝的珍贵玉玺,并将其献给林丹汗。林丹汗临终前将玉玺托付给苏泰太后和儿子保管。
当苏泰太后将传国玉玺献给皇太极时,后金上下都认为这是天命所归的吉兆。同年11月22日,皇太极正式宣布将新兴的民族共同体定名为满洲,以整合内部力量。除此之外,皇太极还收获了三位身份高贵的妃子。
在招待归顺的察哈尔部众的宴会上,立下战功的贝勒们提议:作为林丹汗的正室,囊囊太后理应由皇太极迎娶。此前皇太极已纳林丹汗的窦土门福晋为妃,本想再从年轻貌美的蒙古贵族女子中挑选一位,对年长的囊囊太后并不太感兴趣。于是皇太极让贝勒们自行挑选:
- 豪格贝勒选择了察哈尔伯奇福晋
- 阿巴贝勒看中了察哈尔俄而哲图福晋
- 济尔哈朗贝勒选中了亡妻的妹妹苏泰太后
但大贝勒代善也相中了苏泰太后。由于皇太极已先答应济尔哈朗,为安抚代善,便让他迎娶囊囊太后。代善嫌囊囊太后家底单薄,最终改娶了财产丰厚的察哈尔汗之女泰松格格,而皇太极则不得不迎娶了囊囊太后。
作为元朝直系后裔,林丹汗积累了巨额财富。两位太后带来了大量部众,其中囊囊太后就统领1500户。她们入宫为妃,标志着林丹汗势力的彻底终结,同时也大大充实了皇太极的后宫。
关于海兰珠的身世,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她曾是林丹汗的妻子。她26岁嫁给皇太极,比妹妹布木布泰年长5岁。由于她入宫时间恰逢皇太极征服察哈尔部,加上她的年龄,难免让人猜测她可能曾是林丹汗的妃子,但这仅是推测。不过海兰珠入宫后深得皇太极宠爱,连布木布泰都望尘莫及。
1636年,意气风发的皇太极正式称帝,建立清朝,并制定了后妃制度。7月17日,在崇政殿举行了隆重的册封典礼:
- 哲哲被册封为中宫皇后
- 海兰珠为东宫宸妃
- 娜木钟(囊囊太后)为西宫贵妃
- 巴特玛(窦土门福晋)为东次宫淑妃
- 布木布泰为西次宫庄妃
册封诏书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宣读。这一后妃格局对布木布泰冲击最大。原本她地位仅次于哲哲皇后,现在却降至第五位,难免心生波澜。虽然布木布泰理解皇太极的难处——哲哲的皇后之位实至名归,而原林丹汗妃嫔不仅带来丰厚财产,更具有重要政治象征意义,这些都是她无法比拟的。作为后宫嫔妃需要顾全大局,但看到姐姐海兰珠后来居上成为东宫之主,布木布泰心中难免有些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