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十一年腊月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民族英雄岳飞,这位以忠诚报国著称的抗金将领,在大理寺监狱中遭受了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等主和派势力的残酷杀害。他们以毫无根据的罪名,赐予岳飞一杯毒酒,强迫他自杀。面对这莫须有的罪行,岳飞毫无惧色,毅然决然地饮下了毒酒,选择了赴死的道路。
恰如俗语所说,“动摇山岳尚可,动摇岳家军则难”,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兵力高达十万之众,其规模几乎占据了南宋军队一半的兵力。此外,岳飞还拥有一支名震天下的精锐部队——背嵬军,人数超过一万六千。然而,众所周知,岳飞含冤而终,那么,为何岳家军与背嵬军未能挽救岳飞的命运呢?
需知在明朝末年,崇祯帝朱由检对名将蓟辽督师袁崇焕施以诛杀之刑之际,袁崇焕麾下的勇将祖大寿曾试图率领关宁军挺进京城,以解救袁崇焕于危难之中。而回想起威望显赫且深受爱戴的岳飞,在蒙受冤屈而亡时,他所率领的岳家军以及亲兵背嵬军,却都未能阻止他含冤而终。
宋朝对武将的抑制也注定岳家军只能袖手旁观
众所周知,宋太祖赵匡胤凭借殿前都检点的武将身份,篡夺了后周的皇位。因此,自赵匡胤开始,宋朝便确立了祖制,旨在限制武将权力,避免其对皇权的威胁。故而,整个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武将必须接受文官的监督。
谈及岳飞,尽管他率领的部队被称作岳家军,但实质上,岳家军官方的编制是大宋禁军行营后护军,换言之,它本质上属于皇帝的禁卫军。岳飞只是这支军队的指挥官,而赵构才是这支军队的实际领导者。
通常,只有在交战之际,赵构才会将军队的指挥权委托给岳飞;而战事平息后,岳飞必须将兵权归还。赵构绝不可能让岳飞长期掌握军权,更不会在军队内部培养自己的亲信将领。
不可误以为岳家军这一称谓就意味着它是岳飞的私人军队,事实上,在当时的复兴时期,岳飞、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四人并称为中兴四将,他们各自在战场上指挥的部队均被赋予“某家军”的称号,例如韩世忠的部队被称为韩家军,张俊的部队被称为张家军,刘光世的部队被称为刘家军,因此岳飞的部队也就被称作岳家军。
之所以被称作某家军,是因为那些率领军队的将领在与金国交战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他们能够对金国军队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与冲击力,旨在从气势上压倒对手。实际上,无论是岳飞,还是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他们于战斗落幕之际,均需将兵权交还给南宋朝廷。所谓的“某家军”之称,不过是他们9j.r0s.iNFO18私下用以震慑金国人的称呼,并非公开的正式名称。就像岳飞的岳家军,其正式部队编号实际上是隶属于大宋禁军行营后护军。至于最高军事领导者,无疑是皇帝赵构。
众多现代人士以为,赵构之所以对岳飞下手,是因为岳家军的名声过于显赫。岳飞所率领的岳家军,乃是他个人的私家军队,因此,这种特殊身份使得他遭到了赵构的猜疑,并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
其实并非如此,这实际上是对字面意思的误解,岳飞的离世是在赵构与秦桧相互利用的过程中所导致的。许多人误以为岳飞是自愿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赵构之所以要诛杀迎回的“二圣”——即被金国掳走的父亲宋徽宗赵佶和哥哥宋钦宗赵桓,以及拥有私人军队的岳家军,这些行为本身并非他诛杀他们的真正原因。甚至连岳飞主张与金国开战收复失地也不是赵构要杀他的理由。
岳飞身为一名军人,却并非那种鲁莽之辈,他心思缜密。早年,他曾立下壮志,誓言收复失地,迎接宋徽宗和宋钦宗归来。然而,随着赵构ti.r0s.iNFO18皇位稳固,岳飞也深知时务,便不再提及迎“二圣”之事。当时主战派成员众多,并不仅限于岳飞一人,诸如韩世忠、刘光世等众多名将均安然无恙,那为何赵构却独独对岳飞下手?
岳家军并非岳飞个人的专属军队,岳飞本人亦不再提及迎回“二圣”之事,而赵构皇帝杀岳飞,并非仅仅因为其主战立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赵构非得将岳飞置于死地不可呢?
其实主要是岳飞干预了赵构立储的事情,绍兴七年,即1137年,岳飞接获了来自金国的情报,该情报透露金国计划将宋钦宗的太子赵谌送回南宋,意图借助赵谌作为宋钦宗太子的特殊身份,在南宋内部挑起争斗。
岳飞深知赵谌若重返南宋,必将引发内部纷争,甚至可能危及赵构的帝位。于是,他将这一情况向赵构进行了汇报。实际上,岳飞上报的这条情报消息十分关键,然而,他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在报告完毕后,竟然又提议赵构立即立养子赵昚为太子,以稳固储君之位。
岳飞此举,顿时让赵构心生疑虑与不悦。岳飞当时战功显赫,不仅在朝廷中享有崇高威望,民间亦对其爱戴有加。他意图干预皇位继承之事。尽管赵构南逃1c.r0s.iNFO18后丧失了生育能力,只能以养子赵昚为太子人选,但若赵构采纳岳飞意见册立赵昚,则意味着岳飞对赵昚的拥立功绩,从而加剧了岳飞对皇权的潜在威胁。
因此,岳飞使得赵构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在岳飞提出立赵昚为储君的建议后,赵构当众对岳飞进行了严厉的指责。然而,这一事件并未就此平息,自此以后,赵构对岳飞充满了猜疑和警惕,君臣之间的感情也由此变得紧张起来。
赵构对岳飞产生了除掉他的念头,秦桧作为主张和谈的代表,力主与金国进行和平谈判。当时金国因未能完全吞并南宋,也倾向于和平解决。然而,金国又对岳飞的潜在威胁感到忧虑,于是提出,若要进行和谈,秦桧必须确保岳飞被南宋处决。
赵构意图铲除岳飞,以儆效尤,震慑众武将;秦桧则迎合金国的要求,意图杀害岳飞。在赵构与秦桧各怀心思、相互利用的背景下,岳飞最终遭受了不幸的结局。岳飞仅在战争时期担任岳家军统帅,他与岳家军中的将领们保持着一般的上下级关系,其中不少将领更2d.r0s.iNFO18是赵构的亲信。以岳家军的选锋军统制李道为例,他是赵构宠妃李氏的兄长,身份尊贵,属于外戚。如此人物,又怎会违背赵构的旨意,去营救岳飞呢?
鉴于赵构对岳飞产生了杀意,岳家军的将领们自然不可能违背赵构的命令,去营救岳飞。
赵构在下手杀害岳飞之前,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岳飞身边最为信任的将领,亦或是被调离岗位,亦或是已遭不幸。
岳家军名号之下,实则拥有十万大军,然而最初追随岳飞抗金之众不过两千有余,其中多数来自河北。他们自早年便随岳飞起兵抵抗金国,然而岁月流转,这批两千余人所剩寥寥无几。这些人,无疑构成了岳飞最为信赖的亲兵班底。
岳家军起初并非拥有十万大军,当岳飞担任襄阳制置使时,其麾下仅有三万余人。那时,岳飞领兵镇压了洞庭湖起义的领袖杨幺。在成功平定杨幺的叛乱之后,岳飞3e.r0s.iNFO18凭借其人格魅力和忠诚报国的精神,感化了这些义军。随后,他吸纳了杨幺的义军,人数增至约六万,这才有了十万岳家军的称号。
由此可见,岳家军内部,杨幺领导的义军占据了相当比例,达到六成之巨。换言之,岳家军主要由那些投诚的起义军构成。这些将领的队伍中,良莠不齐,他们与岳飞并无同心协力之心。故而,在岳飞蒙冤遇害之后,一旦朝廷给予他们丰厚的利益,他们便不会冒着生命危险为岳飞复仇。
岳家军内,唯有岳飞的长子岳云、心腹爱将张宪以及忠诚的部下王贵,在岳飞缺席时能接替其指挥军队。岳云,作为岳飞的嫡长子,同时担任岳飞的亲兵背嵬军的统制;张宪,岳飞最为看重并赏识的将领,担任岳家军的前军统制;王贵,是岳飞身边跟随时间最长的得力助手,担任岳家军的中军统制。
在赵构与秦桧密谋谋害岳飞之前,他们早已制定了一套周详的计划。首先,他们设法将岳飞从武职调任为文职枢密副使,紧接着又将4f.r0s.iNFO18他的职位调整为闲散的万寿观使。在成功调离岳飞之后,赵构和秦桧便着手对岳家军内部,尤其是岳飞的心腹将领们进行分化和瓦解。
若岳飞遭受不白之冤而丧命,岳云必定会为父报仇,于是赵构与秦桧在处置岳飞之前,先将岳云从背嵬军中调离,由副统制傅选接替了岳云的职位。
傅选虽长期伴随岳飞征战,然而正如前文所述,他并非岳飞最为信任的部将。他是赵构所器重的将领,故而他对赵构的忠诚毋庸置疑。在赵构对岳飞产生杀意之际,傅选自是不会站在岳飞一方。
张宪深得岳飞的青睐与重用,堪称岳飞的得力助手,故而他在岳飞不幸遇害后,成为替其复仇的潜在人选。
张宪的副手,也就是岳家军的前军副统制王俊,乃是一个心术不正之徒。王俊虽战功寥寥,却对官场之道了如指掌,擅长迎合权贵。秦桧便是他巴结的权贵之一。故而在秦桧意图铲除岳飞之际,王俊便成了率先站出来诬陷岳飞谋反的岳家军将领。
张宪对那个专会巴结上司、暗中举报他人的王俊一直心怀不满,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当王俊诬指岳飞有谋反之嫌时,他向秦桧进言,声称必须连张宪一同铲除,以免留下后患,因此,在诬陷岳飞的同时,王俊也将张宪牵扯其中。
王俊公然指控岳飞叛逆,秦桧便借此机会将岳云与张宪一同卷入其中,而岳云和张宪也在岳飞被害之前,被赵构下令先行处决。
王贵是岳飞麾下资历最深的将领,与张宪并肩作战,同是岳飞倚重的左右手。按常理推断,岳飞遇害后,王贵理应成为为他复仇的首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王贵却背叛了岳飞。
王贵的副手,即中军副统制郝晸,竟背叛了王贵。郝晸性格残忍且喜好赌博,最终被王俊收买。于是,他投靠了秦桧。郝晸与王贵关系密切,甚至掌握了王贵的某些私密信息。因此,他将这些信息透露给了秦桧。就这样,王贵陷入了秦桧的控制之中。
岳飞遇害后,秦桧对王贵仍存疑虑,遂将其从岳家军调至参与构陷岳飞的另一抗金英雄张俊的麾下。自此,王贵成了张俊的监视对象。因岳飞被害,他未能全力以赴相救,加之与岳飞关系密切,长期被闲置,他的生活愈发困苦。最终,他在晚年抑郁中离世。
岳家军内部,除了岳云、张宪、王贵这三位将领具备替代岳飞指挥军队的能力,能够为他复仇,还有岳家军左军统制牛皋,这位也是岳飞深信不疑的得力助手。然而,由于牛皋5g.r0s.iNFO18曾投靠过伪齐刘豫政权,身上存在瑕疵,难以得到众人的信服,更无法有效领导岳家军。眼睁睁地看着岳飞遭受不幸,他只能感到无能为力。
秦桧在构陷岳飞之前,早已对牛皋心生警惕。岳飞转任文职后,牛皋亦被调离岳家军。岳飞遭害不久,秦桧忧虑牛皋可能对自己进行报复,便暗中指使接替王贵执掌岳家军的张俊姻亲田师中,以宴请各路将领为名,在酒中下毒,将牛皋毒害。
因此,赵构、秦桧、张俊等企图将岳飞置于死地之人,在谋害岳飞之前,早已精心策划,对岳家军内部岳飞亲信将领进行分化、瓦解乃至陷害,致使他们一个个命丧黄泉。因此,岳飞遭拘禁,其亲信将6h.r0s.iNFO18领亦或被调离,或命丧黄泉,加之岳家军内部成员良莠不齐,岳飞与部下将领间仅是寻常的上下级隶属,故而岳飞遇害之际,岳家军的将领们自然不会出手相救。
写在最后
岳飞的一生,忠义两字当之无愧,他那份精忠报国的精神,更是岳家军坚守的信念。因此,即便是在赵构赐予他致命的毒酒之际,岳飞也毫无惧色,毅然决然地饮下了这杯毒酒,慷慨赴死。
实际上,岳飞之死根源在于赵构,若非赵构执意要除掉岳飞以儆效尤,威慑主战派将领,仅凭秦桧之力,岳飞是不可能被害死的。赵构流露出对岳飞处以极刑的念头和立场,这一行为导致对皇帝忠心耿耿的岳家军将领们只能对岳飞的遭遇无能为力。同时,那些原本有能力拯救岳飞的岳家军关键将领要么被秦桧调离,要么被其杀害,使得岳家军失去了核心领导,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无人能够挺身而出,拯救岳飞。
从赵构与秦桧的谋略分析,他们一心要将岳飞置于死地,皇帝与宰相共同意图致人于死地,如此一来,又有谁能拯救岳飞于危难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