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是否听说过契丹这个名称?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它是古代中国的别称之一。但实际上,契丹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古老民族,他们曾创造过辉煌的历史,至今仍在我们身边留下许多文化印记。
那么,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契丹民族,他们的后代如今在哪里?他们的血脉是否还在中华大地上延续?
神话中的起源
在遥远的北方草原上,流淌着两条河流——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传说某年春天,一位骑着青牛的仙女从天而降。她轻盈地掠过开满鲜花的草原,碧蓝的天空下,青翠的草原一望无际。仙女温柔地抚摸着青牛,在天地间自由翱翔。
与此同时,一位骑着白马的男仙也来到人间。两人在两河交汇处相遇,一见倾心,结为夫妻。传说他们养育了八个儿子,这就是契丹八部的起源。
虽然这只是美丽的传说,但可以确定的是,契丹人确实发源于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根据史料记载,他们可能是匈奴或鲜卑的后裔,也可能是多个北方游牧民族融合的产物。他们既保留了游牧传统,又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早期的兴衰
北齐时期,开国皇帝高洋曾率军征讨契丹,却遭遇惨败。高洋野心勃勃,派大军深入契丹腹地,但契丹人防守严密,北齐军队损失惨重,被迫撤退。这场战役不仅削弱了北齐的国力,也让契丹元气大伤。
到了隋朝,契丹再次遭受重创。隋文帝派大将韩擒虎征讨,契丹军队溃不成军,人口锐减。直到唐太宗击败突厥后,契丹才归顺唐朝。唐太宗赐予契丹首领可汗称号,契丹得以休养生息。
武则天时期,契丹首领李尽忠因不满唐朝压迫,率部反抗。李尽忠骁勇善战,多次率骑兵袭扰唐朝边境,给唐军造成不小损失。契丹借此机会逐渐壮大,开始谋求独立发展。
善于学习的民族
十世纪时,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他是一位开明的领袖,积极学习中原文化,推动契丹快速发展。
耶律阿保机建立世袭制度巩固统治。他从小聪慧过人,凭借战功赢得族人拥戴。他巧妙利用内部矛盾消除异己,稳定政权。他还任用汉人官员推行改革,引入中原的城池建设、税收和田赋制度,大大促进了契丹社会的进步。他甚至创制了契丹文字,以满足管理需求。
耶律阿保机热爱学习,深知汉族文化的优势。他下令学习汉人的农耕技术、手工艺和城市建设方法,仿照唐朝制度修建都城,规划宫殿、官署和民居。这些举措使契丹逐渐从游牧转向农耕,国力日益强盛。
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大辽。他效仿中原王朝,奠定了辽国的基业。在他的统治下,辽国疆域不断扩大,成为北方强国,多次南下侵扰北宋。
直到赵匡胤建立宋朝,局势才趋于稳定。但宋辽对峙依然紧张,北宋长期处于守势。辽军时常突袭宋境,劫掠物资,宋廷无可奈何,这些故事在契丹人中广为流传。
辽国灭亡后的归宿
辽国在辽兴宗时期开始衰落。与此同时,女真人崛起,最终灭亡辽国。立国210年的辽朝就此终结。
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是灭亡辽国的关键人物。他联合各部,多次击败契丹军队。传说他的战马能踏雪疾驰,契丹骑兵难以匹敌。完颜阿骨打攻入辽国上京,焚毁皇宫,辽朝彻底灭亡。
契丹人灭亡后主要有三个去向:一部分西迁蒙古高原,建立西辽;一部分迁居波斯湾,建立儿漫王朝;大部分则融入汉族和蒙古族。
西迁的契丹人起初依附西夏对抗金朝,战败后逃至蒙古高原,最终被蒙古征服。西辽贵族耶律大石曾试图重建西辽,但被成吉思汗击败。这些契丹人最终融入蒙古族。
儿漫王朝的契丹人后来改信伊斯兰教,逐渐失去本族语言,改用波斯语,最终被中东各族同化。
留在原地的契丹人则被女真人奴役,后来联合蒙古灭金。他们帮助蒙古建立元朝,分散各地,多数融入汉族和蒙古族。据说这些契丹人始终心怀故国,梦想有朝一日重建辽国。
云南的本人:契丹后裔
如今,只有极少数契丹人保留了民族身份。比如云南的本人,经DNA检测证实是契丹后裔,与出土的契丹古尸基因高度吻合。
这些本人已融入汉族等民族,但仍保留了一些契丹传统,如擅长骑射、热爱歌舞等习俗。目前约有15万本人后裔,其中9万居住在云南,其余分布在云贵地区。虽然失去了契丹语言,但他们仍保留了一些独特的风俗,比如葬礼中使用纸驼等古老仪式。
达斡尔人:另一支契丹后裔
2004年,学者通过DNA比对发现,达斡尔人与契丹古尸基因高度接近,确认他们也是契丹后裔。达斡尔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东北地区。
此外,鄂温克和鄂伦春族也被认为与契丹同源。这三个民族都保留了北方游牧文化的特点。
达斡尔人至今保留自称大人的习俗,这可能源于契丹时期的贵族传统。他们崇尚勇武,善于骑射,这些特点或许正是契丹血统的体现。
结语
契丹作为一个民族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他们的血脉仍在中华大地上延续。或许我们身边不经意间的一个习俗、一个传统,都留有契丹人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