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若是有人问我,“有人让你为社会捐款十万,你答应吗?”
我肯定不答应。
那若是有人问我,“如果让你为社会捐十亿,你答应吗?”
我肯定答应。
这是为啥呢?因为我真的有十万啊,十亿却是没有的。
曾国藩就是这样的心态,如果要钱,以他的功劳,不管是朝廷赏赐,还是他自己搜刮,都能得到这些钱。
可如果说,他要江山,那他必死无疑,整个家族也得连根拔起,遗臭万年。
别看他带领着数十万湘军消灭太平天国,功劳卓著,封为毅勇侯,是清朝除了开国时期外,第一个封侯的汉人。可他这些功劳都是满清和列强的默许下实现的。
一旦他要江山,那就不符合列强的在华利益,还站在了满清的对立面,势必会遭到这二者的围剿,他还能去哪里呢?
汉人老百姓是不会接纳他的,甚至是仇恨他的。
曾国藩消灭太平天国后,给慈禧上书内容记载:“贼都陷落,秦淮河尸挺如蝗,毙贼数十万。”
这里面完全没记载平民百姓的损失,应该是把百姓统一称“贼”上奏了,这说明,曾国藩很大可能是屠城了,湘军几乎都是曾国藩自掏腰包供养,攻陷城池之后,如果不让他们掠夺,根本无法满足军需,又如何作战?
谭嗣同在《寥天一阁文》同样记载道,“日盼官军之至,不料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而金陵永穷矣。至今父老言之,犹深愤恨。”
这篇文中同样记载着曾国藩的屠城行为。
还有曾国藩手下的首席幕僚赵烈文,他也曾在《能静居士日记》中写道,“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远;自湘军平贼以来,难民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看吧,从这些就能看出,曾国藩攻打太平军的时候,确实是进行了多次屠城行为,不然湘军的军需怎么来?要知道,湘军的粮饷一直是曾国藩自己负责的,清政府没钱,根本不管这个。攻下城池之后,他除了屠城抢夺,毫无办法。
这或许就是清政府故意要求曾国藩屠城的,目的就是让他与汉人百姓敌对,断了造反的可能。毕竟,他是一个汉人官员,还手握数十万湘军,不可能不防备。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曾国藩屠城是实打实的,汉人百姓对他是恨到骨子里的,不可能接纳他。如果清政府再将他定为反贼,到时候,不管是清政府,还是西方列强,又或者是万千汉人百姓,都容不下他。
偌大疆土,没有他曾国藩的容身之地。不但没捞到任何好处,还得在死后遗臭万年。所以,曾国藩他不敢,也不能要江山。他只能要钱,虽然名声会臭,好歹能享受荣华富贵,家族也能平安无恙。
所以,攻下太平天国后,手底下人劝他自立为帝,他就知道这是取死之道,毫不犹豫的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