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蜀汉名将关羽率领大军从荆州南郡挥师北上,剑指曹魏控制的襄阳、樊城两座军事重镇。这场被后世称为襄樊之战的战役,虽然一度让关羽威震华夏,但随后东吴吕蒙的偷袭却导致荆州失守、关羽兵败身亡。这场战役与官渡、赤壁、夷陵等大战齐名,成为改写三国格局的关键转折点。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刘备刚结束历时两年的汉中之战,无力为关羽提供支援。这不禁让人思考:为何关羽要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主动出击?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三个重要原因。
首先,关羽需要通过战功巩固自己在蜀汉军中的地位。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后大封诸将:魏延、黄忠等人都因战功获得晋升。虽然关羽获封前将军,名义上位次高于张飞、马超、黄忠,但实际上四人官阶相当。这让心高气傲的关羽倍感压力,特别是与老将黄忠平起平坐更让他难以接受。尽管镇守荆州期间表现称职,但看着同僚们战功累累,关羽自然希望通过一场大捷来证明自己仍是刘备麾下第一大将。
其次,这次北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持续两年的汉中之战让蜀汉元气大伤,不仅折损了吴兰等多位将领,士兵伤亡更是惨重。此时益州新定,刘备诸葛亮忙于稳定局势,汉中防务吃紧。关羽进攻襄樊的妙处在于能迫使曹操分兵救援,从而缓解汉中压力。事实证明,此战后曹魏确实长期未再进犯汉中,转而将重心放在荆州,足见关羽战略眼光之精准。
最后,当时曹魏内部动荡也提供了绝佳战机。218年太医令吉本等人的叛乱虽被镇压,却暴露了曹魏统治的隐患。次年宛城守将侯音、卫开因不满曹仁强征暴敛而起兵,甚至主动联络关羽。加之曹操刚经历汉中败绩,士气低迷。对关羽而言,此时若不把握战机,待曹魏恢复元气后,再想夺取襄樊必将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