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智:简说古代石刻造像的材料内涵
创始人
2025-10-06 07:32:59
0

东魏杨衒之著《洛阳伽蓝记》载永宁寺造像时提及:“浮屠(永宁寺塔)北有佛殿一所,形如太极殿,中有丈八金像一躯,中长金像十躯,绣珠像三躯,金织成像五躯,玉像二躯,作工奇巧,冠于当世。”

可惜的是,世间奇巧珍品,在不久后的一场大火毁于一旦(公元534年,永宁寺塔毁于大火,余烟经三月不灭),仅在遗址中存有些许泥塑残片供今人发掘。不过,与永宁寺同时代的石窟造像,却在历经千多年后,依然存有开凿时的光彩。

可见,在佛教造像中,石质材料是最能经受岁月洗礼的,可以开凿大型石窟,也能制作精美的单体造像,并且易于精细加工,便于后期赋彩。

▲ 图1 酒泉市石佛湾子出土 北凉承玄元年(428)高善穆造佛塔

最早的石刻佛像,见于佛教美术开始的东汉墓葬中,那时人们对于佛像的理解,是将其作为一方外来神仙对待的,佛像形象极为粗简。

十六国时期,佛教美术开始盛行,出现了一些石质造像塔(图1),其上的佛教造像外来特征鲜明。真正形成规模化和造像高潮,始于北魏中期开始开凿的云冈石窟。

▲ 图2 云冈第19窟南壁上层摩睺罗授记

云冈石窟的第一期洞窟有5个,称为昙曜五窟(图2、图3),这五个洞窟中的主尊,象征北魏开国以来五位皇帝,是当时“皇帝就是当今如来”观念的体现。

文献记载,在这五窟开凿之前的五级大寺内,有为开国以来五位皇帝铸造金铜释迦佛像的史实,昙曜五窟的开凿,可视作这种金铜造像的石刻扩大版。

▲ 图3 云冈第18窟主尊佛像

这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内容:一是材料的改变,二是造像理念的转化,两个内容密切相关,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

材料改变,影响到造像尺寸的把控,雕刻技法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理念的转化,是指寺院中的金铜佛像换成高大雄伟的石窟寺造像后,隐含其中的偶像崇拜和为皇帝建立纪念碑的内涵得以彰显(图4)

▲ 图4 云冈第16窟主尊佛像

相对于云冈石窟而言,龙门石窟的石质要硬很多,开窟造像的难度也因此大于前者,北魏宣武帝计划开凿的宾阳三洞工程,在北魏之世也只是完成了其中的宾阳中洞(图5),南、北两洞则要晚至唐代才完工。

这种硬度相对较高的石灰岩,在开凿大型洞窟时颇费周折(图6),但在可移动的单体造像中,这种不足变成了彰显造像技艺的凭仗,龙门石窟影响下的山东、河北北朝石刻造像,就是此中的典型代表。

▲ 图5 龙门宾阳中洞主尊佛像

▲ 图6 龙门奉先寺北壁唐代造像

以青州为中心的山东北部,在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年)的石刻佛像中,出现了袈裟衣纹作锯齿般起伏的雕刻样式(图7),这是来自于此前流行的金铜佛像。

这种借鉴其他材质造型语言、视觉特征极为显著的石刻造像,在该地区流行时间并不长(大约十来年)。

▲ 图7 广饶杨赵寺村皆公寺遗址出土 北魏孝昌三年(527)造像

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纪年石刻造像中,其衣纹先是采用相对平伏的片形叠加的阶梯状,进入东魏后则以阴线刻为主(图8、图9),两种造型技法,皆适合于石材雕刻,更重要的是,这种硬度颇高、质地细腻的石材,完美实现了匠师的创作意图,此中不仅是华丽精美的背屏式造像(图10),还是单纯雅致的单体圆雕造像(图11、图12),都是北朝时期佛教造像的经典之作。

▲ 图8 青州东魏背屏式佛三尊像

▲ 图9 青州酒厂出土 东魏背屏式造像

▲ 图10 青州东魏背屏式佛三尊像

▲ 图11 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 北齐圆雕佛像

▲ 图12 青州龙兴寺出土 北齐彩绘贴金佛立像

与山东相邻的河北中南部石刻造像,是以曲阳和邺城为中心展开的。太行山东麓盛产一种洁白且半透明的汉白玉,用这种石材雕刻的佛像,被称之为白石造像。

曲阳白石造像的兴起时间大约与山东北部青州系石刻造像同时,北魏正光年间以来的十多年间,石刻佛像袈裟衣纹也流行那种锯齿状的雕刻样式(图13),此后的东魏至北齐,则是以贴身阴线刻为主。

▲ 图13 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 北魏正光元年(520)王女仁父母造像

北齐时期,曲阳和邺城地区白石造像皆极为精美,特别是那种带有华丽背光和龙华树、飞天伎乐造型的造像,将汉白玉那种玲珑剔透的高超雕刻技艺展现无遗(图14、图15)

可以看出,同属中原北北方北齐时期东部地区,山东北部和河北中南部石刻造像,因为石材不同而呈现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

▲ 图14 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 北齐天保八年(557)张延造思惟菩萨像

▲ 图15 邺城北吴庄出土 北齐佛七尊像

值得提及的是,麦积山石窟北朝造像,其样式来源分别受到河西、南朝和中原北方等多方面影响,不过,这些佛像的衣纹表现,却皆以模仿当时石刻造像特征为要旨(图16)

相似情形,在陇东、河西及敦煌石窟的北朝泥塑造像都存在,充分反映出当时石刻造像的主流地位。

▲ 图16 麦积山第135窟西魏佛像

另外,在关中地区还出现了砂岩、玉石雕刻的造像,前者多以造像碑的形式出现(图17),后者以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隋代交脚弥勒像为代表(图18),均彰显出相应石质材料特征。

▲ 图17 陕西华县瓜坡出土 北魏建明二年(531)朱辅伯造像碑

▲ 图18 西安市南郊塔坡清凉寺出土 隋代交脚菩萨像

唐代以后的石窟造像,对于石质的理解,并没超出北朝的范围,只是在造像形制、宗教内涵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图19)

其他单体造像,侧重向雕刻工致、体型小巧的方向发展。

▲ 图19 西安市火车站工地出土 唐代菩萨残躯

实际上,在古代造像中,不论是使用何种材料,表面的贴金(鎏金)和着色是极为重要的环节。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石刻造像中,表面均不同程度残留有贴金和彩绘痕迹,邺城出土北齐时期的单体石刻造像亦是如此,甚至不少造像袈裟衣纹和背光纹饰不作雕刻处理,完全依赖彩绘来实现。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全球航运业加速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清洁能源船型在新造船市场中的比重...
2025-10-06 01:07:15
特稿丨让开放的阳光温暖世界...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 新华社记者宿亮 距离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
2025-10-06 01:05:29
西汉的公主都嫁给了谁?17...
在我们深入探究西汉公主们的婚姻故事之前,有必要先厘清一个关于公主配...
2025-10-06 01:04:17
原创 ...
《三国演义》中的马超锦马超美誉传遍西凉,羌人更是尊称其为神威天将军...
2025-10-06 01:04:16
原创 ...
《三国名将张辽、张飞与张郃的全面比较》 一、论个人武艺与统兵才能 ...
2025-10-06 01:03:42
诸葛亮摆空城计有一个最大破...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中,诸葛亮首次北伐祁山时遭遇重大挫折。在街亭...
2025-10-06 01:03:29
赵国最厉害的赵武灵王,为何...
在战国时代风云变幻的末期,各国争霸的舞台上,除了秦国接连涌现出秦惠...
2025-10-06 01:03:24
唐朝最后的猛将,五车分尸时...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次王朝的更迭都伴随着腥风血雨。那些看似腐朽...
2025-10-06 01:03:22
曹丕让贾诩当太尉,孙权为何...
以下是按照要求改写的文本,总字数约1200字: --- 《魏略》中...
2025-10-06 01:03:18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一提到李林甫,很多人立刻会想到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这个说法源自《旧唐书》对他的评价:面显术数,腹藏鸩毒...
原创 此... 今天这堂课,飘雪老师要为大家讲解中国古代家天下制度的起源故事。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远古时代,看看这段历...
原创 1... 每当人们提起北平解放这段历史,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大决战》等影视作品中,国民党将领傅作义率部起义的...
原创 当... 南宋传奇名将岳飞:精忠报国的一生 在南宋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岳飞的名字如同一颗永不褪色的星辰,闪...
原创 “... 明朝初年,朝廷颁布了一道重要诏令:一切胡礼悉禁勿用。这个看似简单的规定,却引发了不少误解。有人认为这...
原创 奥... 奥地利:从海洋强国到内陆国的历史变迁 奥地利是欧洲中部一个风景如画的内陆国家,国土面积约8.38万平...
给一块石头“验明正身”意义何在 □ 苏群超 国家文物局9月15日发布消息,经石质文物保护、秦汉考古、古文字学和书法篆刻等多学科专业人...
原创 曹... 三国演义中有个经典场景:曹营八位大将联手围攻张飞,结果却让张飞将军成功突围,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
战国时期,有六大名将不得善终,...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卷中,战国时期无疑是最为波澜壮阔的篇章之一。那是一个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年代,七雄争...
原创 唐... 1911年12月1日,正值中国辛亥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的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地区宣布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