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边塞金甲与村晚牧歌:两首古诗词里的坚守与闲适
创始人
2025-10-06 04:34:21
0

一、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 “七绝圣手” 王昌龄,创作于盛唐开元至天宝年间(约 727-742 年)。

当时唐朝国力强盛,对西域用兵频繁,王昌龄虽未亲临边塞,却凭借对边塞生活的听闻与想象,写下《从军行七首》组诗,这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

“从军行” 是乐府旧题,专写边塞军旅生活。

诗最早收录于宋代《文苑英华》,后被《全唐诗》收录。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盛赞其 “一语千钧,气盖全军”,尤其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句,被评 “写尽将士壮志,千古无两”。

诗中 “青海”(今青海湖)、“玉门关”(今甘肃敦煌)、“楼兰”(汉代西域古国,此处代指西域敌国)均为唐代边塞重要地理与历史符号,让诗歌充满真实的战场感。

白话翻译

青海湖上的浓云遮蔽了雪山,站在孤立的城堡上,远远就能望见玉门关。

在漫天黄沙中经历了千百次战斗,铠甲都被磨穿了;不打败敌人,就绝不回家。

一帧 “边塞战斗速写”,每句都藏着 “壮” 与 “坚” 的力量。

首句 “青海长云暗雪山” 的 “暗” 字太妙 —— 不是 “遮”,是浓云把雪山 “染暗”,既写边塞天气的苍凉,又烘托战场的紧张,像我们看战争片里 “乌云压阵” 的镜头,心跟着揪紧;

“孤城遥望玉门关” 的 “孤” 字,既写城堡的孤立,又暗指将士的孤独,隔着千里遥望家乡方向的玉门关,思念都藏在 “遥望” 里。

后两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是全诗的魂。

“黄沙百战” 不是 “百次战斗”,是 “无数次”,用夸张写战争的频繁;

“穿金甲” 的 “穿” 字最见力量 —— 铠甲能被磨穿,可见战斗的惨烈,却没写 “伤” 或 “死”,只写铠甲的磨损,更显将士的坚韧;

“终不还” 的 “终” 字,不是 “不想还”,是 “不打赢就不还”,像我们说 “不完成目标绝不放弃” 的决绝,把家国情怀写得铿锵有力~

王昌龄的 “边塞壮歌”

写这首诗时,王昌龄在长安做官,常听戍边归来的将士讲战场故事。

有次他遇到一位从青海回来的老兵,老兵说 “我们在黄沙里打了五年,好多兄弟的铠甲都磨破了,可大家都说,不把敌人赶跑,绝不回家”。

这句话让王昌龄特别震撼,他没去过边塞,却能想象出那种 “黄沙漫天、铠甲闪光” 的画面。

那天夜里,他对着窗外的月亮,想起老兵的话,拿起笔写下这首诗。

他没写战场的苦,只写将士的 “不还” 之志,因为他知道,将士们的坚守,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身后的家乡。

后来这首诗传到边塞,将士们都爱唱,有人说 “每次打仗前唱一遍,就觉得浑身是劲”,可见这首诗里的 “壮志”,早成了将士们的精神支撑~

二、雷震《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雷震,创作于南宋中期(约 12 世纪末至 13 世纪初)。

雷震生平记载较少,仅知其曾隐居于乡村,擅长描绘田园生活,这首《村晚》是他的传世佳作,记录的是江南乡村傍晚时分的闲适景致。

“陂” 指池塘的岸,“寒漪” 即清凉的水波,诗中每个意象都来自对乡村日常的细致观察。

诗最早收录于清代厉鹗编的《宋诗纪事》,后被多种宋诗选本收录。

现代学者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评价其 “以极简之语,写尽乡村暮色的悠然”,尤其 “牧童归去横牛背” 一句,被评 “‘横’字妙绝,写出牧童无拘无束的野趣”。

因诗中 “山衔落日”“短笛无腔” 等细节极具画面感,这首诗常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白话翻译

池塘边长满了青草,池水漫到了塘岸;

远山好像含着落日,影子倒映在清凉的水波里。

牧童回家时,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口吹奏,没有固定的曲调。

一幅 “乡村暮色水墨画”,每句都藏着 “闲” 与 “野” 的意趣。

首句 “草满池塘水满陂” 的 “满” 字太妙 —— 青草长满池塘边,池水漫过岸,不是 “整齐的满”,是 “自然生长的满”,像我们夏天去乡下看到的 “到处是绿、到处是水” 的生机,透着不加修饰的野趣;

“山衔落日浸寒漪” 的 “衔” 字拟人化,把远山比作 “含着落日的嘴”,不是 “落日下山” 的直白,是 “山主动接住落日” 的温柔,“浸” 字则写出落日倒影在水波里的动态,像我们傍晚看湖面,光影随波晃动的惬意。

后两句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是全诗的魂。

“横” 字不是 “坐” 或 “骑”,是 “随意横躺”,写出牧童不用规矩坐姿的自在,像我们小时候在沙发上 “葛优躺” 的放松;

“无腔信口吹” 的 “无腔” 最见真趣 —— 不是 “吹得好”,是 “随便吹”,没有固定曲调,却比正经演奏更显快乐,像我们高兴时哼歌,不用在意跑调的轻松。

整首诗没有一个 “闲” 字,却把乡村傍晚的松弛写得让人想立刻去田埂上走一走~

雷震的 “村晚速写”

写这首诗时,雷震正隐居在江南乡村,每天的乐趣就是傍晚去池塘边散步。

有天他像往常一样出门,看到池塘边的草长得比膝盖还高,池水漫到了岸边的石头上,远处的山把落日 “含” 在山腰,影子落在水里晃啊晃。

这时,他看到一个穿蓝布衫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手里拿着短笛,一会儿吹 “哆来咪”,一会儿吹不成调,牛慢悠悠地走,牧童也不着急,还时不时伸手摘路边的狗尾巴草。

这一幕让雷震觉得心里特别软 —— 没有赶路的匆忙,没有做事的压力,只有 “牛慢慢走、笛随便吹” 的自在。

回家后,他拿起笔就写下这首诗,没加任何修饰,因为他觉得 “乡村的美,就美在‘不刻意’”~

王昌龄 “不破楼兰终不还” 的边塞坚守,藏着家国的责任;雷震 “短笛无腔信口吹” 的村晚闲适,装着生活的悠然。

在坚守里不紧绷,在闲适里不迷茫。

你有没有过 “像将士一样坚持” 的经历,或者 “像牧童一样放松” 的时刻?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全球航运业加速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清洁能源船型在新造船市场中的比重...
2025-10-06 01:07:15
特稿丨让开放的阳光温暖世界...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 新华社记者宿亮 距离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
2025-10-06 01:05:29
西汉的公主都嫁给了谁?17...
在我们深入探究西汉公主们的婚姻故事之前,有必要先厘清一个关于公主配...
2025-10-06 01:04:17
原创 ...
《三国演义》中的马超锦马超美誉传遍西凉,羌人更是尊称其为神威天将军...
2025-10-06 01:04:16
原创 ...
《三国名将张辽、张飞与张郃的全面比较》 一、论个人武艺与统兵才能 ...
2025-10-06 01:03:42
诸葛亮摆空城计有一个最大破...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中,诸葛亮首次北伐祁山时遭遇重大挫折。在街亭...
2025-10-06 01:03:29
赵国最厉害的赵武灵王,为何...
在战国时代风云变幻的末期,各国争霸的舞台上,除了秦国接连涌现出秦惠...
2025-10-06 01:03:24
唐朝最后的猛将,五车分尸时...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次王朝的更迭都伴随着腥风血雨。那些看似腐朽...
2025-10-06 01:03:22
曹丕让贾诩当太尉,孙权为何...
以下是按照要求改写的文本,总字数约1200字: --- 《魏略》中...
2025-10-06 01:03:18

热门资讯

原创 张... 张作霖统治东北地区长达十余年之久,从一个草莽英雄逐渐崛起成为威震一方的东北王。纵观张作霖的发迹历程,...
原创 赵... 穰山之战:赵云初显神威 在穰山这场惊心动魄的对决中,刘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忠心耿耿的部将刘辟拼死...
原创 张...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就在这次北伐后不久,年近七旬的常胜将军赵云因病...
原创 苏...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腐朽无能的晚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的落后政策,导致中国在西方列强和日本的侵...
讲述中轴线红色记忆 传播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上的红色记忆 9月14日,西城区图书馆邀请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智库专家王克昌走进图书馆北址讲...
原创 吹... 大家好,我是牛教授,一名专注于思政领域科普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我常说牛教授吹牛,从不乱吹,因为我的每个...
原创 他... 徐立清将军是新中国开国将领中一位德才兼备、深受敬仰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他毕生恪守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准...
数智文遗陕西行|VR唐墓壁画 ... 《壁画那边是唐朝》VR互动体验区 一步入壁画,寻得“真大唐”。9月15日,“数智文遗陕西行”全媒体采...
原创 他... 1949年2月,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重要命令,对解放军各部队进行整编。在这轮...
原创 这... 在中国古代社会,姓氏不仅是一个人的身份标识,更是其社会地位的重要象征。姓氏与家族血脉紧密相连,某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