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汉文帝的妻子,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皇后窦漪房。
她不仅是汉景帝刘启的母亲,还在汉武帝继位初期临朝称制,把汉武帝郁闷得跑出宫去微服私访打猎泄愤。
然而汉文帝在当皇帝的之前,还有一个原配妻子。
史书上没有记载汉文帝这个原配的名字,而汉文帝当皇帝之前是代王。
所以大家一般把她叫做代王后。
这位代王后的经历十分诡异。
她在汉文帝继位为帝之前就去世了,而汉文帝当上皇帝之后,她生的4个嫡子也短短几个月内全部去世。
以至于窦漪房生的庶长子刘启当上太子,窦漪房母凭子贵当上皇后。
所以很多人怀疑,这位神秘的代王后可能是吕氏女,汉文帝为了登上皇位,杀了她和她的4个儿子,给功臣们上投名状。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代王后在史记里只有几十个字的记载: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同时史记还记载了,汉文帝登基仅仅几个月,大臣们请汉文帝立太子的时候,窦漪房生的儿子刘启就已经是长子了。
也就是说,代王后的4个嫡子,是汉文帝继位为帝后,立太子之前,短短几个月内,全部去世的。
如果说以汉朝人的平均寿命,代王妃早逝是正常的,代王妃的儿子夭折也是正常的。
那代王妃的4个儿子全部精准地死在了汉文帝继位后的短短几个月内,那看起来就很不正常了。
所以很多人怀疑,代王妃是吕氏女,汉文帝先杀了代王妃,再杀代王妃的儿子,是为了斩草除根,同时也为了安诛杀吕氏的功臣们的心。
由于史记和汉书都没有记载代王妃的身份,连姓氏都没记载。
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史书里的蛛丝马迹,来推测代王妃是吕氏女的可能性有多大。
刘邦去世之后,吕氏掌权。她为了控制诸侯王,把她们吕氏的女孩子嫁给了多个诸侯王。
我们先来看看,刘邦的儿子们,有多少个娶了吕氏女。
刘邦的长子刘肥,史书上没有记载原配的身份。但是吕后去世之后,刘肥的3个儿子都是诛杀吕氏的大功臣。
而刘襄无缘皇位的原因之一,是舅舅驷钧太过凶残暴戾,大臣们害怕这是又一个吕氏。
所以刘肥娶的不是吕氏女。
刘邦的次子刘盈,是吕后的亲生儿子,娶了吕后的外孙女张嫣。张嫣不是吕氏女,但有吕氏血脉。
刘邦的三子刘如意,未娶妻就被吕后杀了。
刘邦的五子刘恢,在吕后的威逼下娶了吕后侄子吕产的女儿,也就是吕后的侄孙女。
但是刘恢早已有了宠爱的妃子,不喜欢这位吕后强塞来的吕王妃。
吕王妃怒火中烧之下,把刘恢的爱妃毒杀了。刘恢郁闷之下也自尽殉情。
刘邦的六子刘友,也被逼娶了吕氏女,但是史书没记载这位吕王妃的父亲是谁。
刘友也不喜欢这位王妃,另有宠爱的妻妾。
王妃一怒之下回了长安,向吕后告状说:刘友经常说吕氏不配封王,等吕后去世之后,他一定要灭了吕氏。
吕氏把刘友召到长安,把他饿死在了官邸里。
刘邦的七子刘长,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妻子是谁。
但是刘长的4个儿子里,3个封王一个封侯,却唯有刘安继承了他的淮南王之位。
那刘安大概率是嫡长子,而刘安的母亲是雍氏。
刘邦的幼子刘建,史书也没有记载妻子是谁。
但是他去世之后,吕后派人把他的儿子杀了,并把他的封国废除了,可见他的妻子也不是吕氏女。
否则吕后会留着这个孩子,好让吕氏女以嫡母的身份当燕王太后。
由此可见,刘邦一共8个儿子,但是娶了吕氏女的,也只有五子刘恢和六子刘友两人而已。
吕后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热衷于把吕氏女嫁给刘邦的儿子们。
而宗室方面,我们可以找到的记载是,吕后把自己的外甥女嫁给了刘邦的堂兄弟,琅琊王刘泽。
那么吕后为什么要把吕氏女嫁给诸侯王呢?
例如汉书记载,刘邦的第五子刘恢娶了吕氏女之后,这位王后“从官皆诸吕也,内擅权,微司赵王”。
意思是吕王后身边的人都是吕氏的人,王后不仅独揽王宫的权力,而且充当吕后的眼线,监视刘恢。
吕氏女并不是吕后特地培养的间谍或者工具,她们是吕后的侄女、侄孙女等,是吕后的娘家人。
从吕后大肆给诸吕封王来看,吕后是希望娘家人都能享尽荣华富贵的。
那么作为非宗室女而言,天底下最好的丈夫是谁呢?
除了皇帝之外,自然只能是这些刘家的诸侯王们了。
而且吕氏女也不是量产的,不是刘家有多少个诸侯王,吕后就能变出多少个吕氏女嫁给他们的。
还要看吕家有没有适龄未嫁的女子,年龄和这些刘家的诸侯王是不是相配。
吕氏女也不见得全都要嫁给诸侯王,还有的会嫁给功臣或者列侯。
在这种情况下,吕后应该更愿意把有限的吕氏女嫁给条件好的,或者有控制价值的诸侯王。
例如刘邦那两个明确娶了吕氏女的儿子,刘友是赵王,而赵国曾是刘邦爱子刘如意的封地,可见是一块肥地。
刘友先是梁王后是赵王,而梁国是后来汉景帝同母弟、深受窦漪房喜爱的刘武的封地,可见这也是上好的封地。
娶了吕后外甥女的琅琊王刘泽,虽然只是刘邦的堂兄弟,但是辈分高,在宗室的声望极大,后来正是他一句话否决了刘邦长孙刘襄的继位资格。
那继位之前的汉文帝刘恒,符不符合这些条件呢?
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薄姬。
可是刘邦并不喜欢薄姬,宠幸了一次薄姬之后就对薄姬很冷淡。
以至于刘邦去世之后,吕后把刘邦宠爱过的戚夫人做成人彘,把刘邦的后妃们都囚禁在宫里,却看不上不得宠的薄姬,打发她跟着刘恒去封地,眼不见为净了。
由于薄姬在刘邦眼里是小透明,刘恒也不受刘邦重视。
他的封地是代国,又穷,环境又恶劣,又临近匈奴。
在吕后眼里,他估计没什么掌控的价值,他的封地也不是什么能让吕氏女享福的好地方。
所以刘恒在吕后掌权期间一直是个小透明。
他娶吕氏女的可能性不算大,除非吕后真的有适龄的娘家女子,找不到比刘恒更合适的夫君。
了解汉朝历史的朋友,可能会敏锐地发现一个问题。
历朝历代皇帝登基之后,都会追封早逝的原配为皇后。
可是汉文帝登基之后,不仅没有追封原配代王后为皇后,没有任何迹象与原配合葬,且没有追封4个夭折的嫡子。
这明显不正常。
看起来像是代王后和4个嫡子死于非命的有力证据。
然而我们了解汉朝初年的历史就知道,当时的汉朝,没有追封原配及早夭皇子的习惯。
举个例子,一说到汉惠帝刘盈的原配,很多人会说,他娶了外甥女张嫣。
可是成书于东汉的《五经异义》里有这么一句记载:高祖时皇太子纳妃,叔孙通制礼,以为天子无亲迎,从左氏义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盈在当皇太子的时候就娶过妻子。那个妻子,明显不可能是刘盈当皇帝时娶的张嫣。
但是史书上也没有记载任何关于刘盈原配的追封。
而在西汉,夭折的皇子别说没有追封了,连被史书记录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看西汉的史书会发现一个问题。
刘邦一共有6个儿子,全部活到封王的年纪,无一早夭。
汉景帝一共有14个儿子,全部长大成人。
汉武帝一共有6个儿子,哪怕是早逝的次子刘闳,也可以推测出来大概活到20岁左右。
细数西汉皇帝们儿子的情况,会觉得西汉的皇子成活率近乎100%。
然而以汉朝的医疗条件,这可能吗?
所以我们可以合理推测,西汉皇帝那些夭折的儿子,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都不会被记入史书。
那么什么是特殊情况呢?
例如汉文帝的4个嫡子几个月内全部去世,这是特殊情况。
汉成帝的原配许皇后在当太子妃的时候生下过一个儿子,早夭。
汉成帝后宫女子生下来的其他孩子有被赵飞燕和赵合德杀害的嫌疑,以至于汉成帝最终无子去世。
这些也是特殊情况。
所以史书记载下来了。
而无论是这些史书明确记载的早夭皇子,还是史书上没有记载的,可能存在的早夭皇子们,都没有得到追封。
尤其汉成帝的许皇后,她那早夭的儿子是汉成帝的嫡长子,且她和汉成帝的夫妻感情好,宠冠后宫十几年。
在这么多有利条件的加持下,许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早夭后都没有得到追封。
这足以证明西汉没有追封早夭皇子的习惯。
既然西汉既没有追封当皇帝之前去世的原配的习惯,也没有追封早夭皇子的习惯。
那么代王后和4个嫡子没有得到追封,也不能证明他们是被汉文帝杀死的。
既然代王后无法确定是不是吕氏女。
且她和4个嫡子没有得到追封属于正常现象。
那这母子5人到底是不是汉文帝杀的呢?
我们先来看代王后。
史书没有记载她去世的具体时间,只知道她是汉文帝继位之前去世的。
汉文帝继位的时候是24岁,代王后作为原配,年龄应该和他差不多,顶多差两三岁左右。
以西汉的医疗条件,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女子去世,虽说是红颜薄命,但正常情况下也扯不上阴谋论。
更别提汉文帝15岁的时候就和窦漪房生了刘启,而代王后至少有一个儿子比刘起年纪大。
也就是说代王后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可能只有十三四岁。
年纪这么小就生孩子,对身体的损伤估计很大。
诡异的是代王后4个嫡子的死。
按理说以西汉的医疗条件,孩子夭折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哪怕到了明清,皇室都还有大量孩子夭折。
例如康熙一辈子一共生了35个儿子和20个女儿,却只有24个儿子和8个女儿活到序齿。
然而史记对这4个嫡子的记载是: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
意思是,汉文帝当上皇帝之后,原配代王后生下的4个嫡子先后去世。等到汉文帝继位几个月后立太子的时候,窦漪房的儿子刘启已经成为实际上的长子了。
考虑到汉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哪怕代王后的儿子当中有比刘启年纪小的,但他们是原配嫡子,只要有一个嫡子在世,就不该由当时还是庶子的刘启当太子。
也就是说,汉文帝登基之后短短几个月内,4个嫡子全部夭折。
在西汉,孩子夭折很正常。
可是短短几个月内夭折了4个孩子,且全都正好是原配嫡子,而其他的庶子没事。
这就显得不太正常了。
考虑到当时刘家的宗室和功臣对吕家血脉十分忌惮。
汉惠帝刘盈明明有几个儿子在世,可以继承皇位。
可是刘盈是吕后的儿子,他们怕这些孩子长大了之后为祖母家报仇,于是他们宣称这几个孩子不是汉惠帝的亲生儿子,把他们全部杀死。
所以有人合理怀疑,汉文帝和代王后的这4个嫡子,没准也是和吕家有关,所以汉文帝杀了他们,斩草除根。
不过汉朝的所有正史和野史,都没有记载说汉文帝杀子,也没有记载说汉文帝的原配代王后是吕氏女。
所以汉文帝是否杀子,成了一个千古谜团。
但是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汉文帝真有4个吕氏女生的嫡子,功臣和宗室们为什么要选他继位呢?
要知道汉文帝在吕后去世之前一直是个小透明,也没有参与诛杀吕氏。
功臣和宗室们在商量继位人选的时候,也一致认为:齐悼惠王高帝长子,今其適子为齐王,推本言之,高帝適长孙,可立也。
意思是,大臣们一致认为,在不考虑汉惠帝一脉的情况下,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应该是刘邦的长孙刘襄。
只不过刘襄第一个起兵反吕,不好控制,而当时还是代王的汉文帝刘恒是个小透明,看起来好控制。
所以大臣和宗室们选了刘恒继位。
那么如果汉文帝的原配真是吕氏女,他的4个弟子都是吕氏女所生,他们还会觉得他好控制,把他立为皇帝吗?
要知道这可是意味着,将来皇位有可能回到拥有吕氏血脉的孩子身上。
那他们杀了汉惠帝的几个儿子拥立汉文帝,还有什么意义呢?
就算汉文帝向他们承诺说要杀掉这4个嫡子,他们就会敢立汉文帝吗?
那可是4个活生生的儿子,不是4个宠物。
并且这4个嫡子是汉文帝继位之后去世的,而不是继位之前去世的,也就是如果汉文帝真要杀子的话,功臣们得到的也仅仅是将来会除掉这几个孩子的承诺。
他们敢保证汉文帝登上皇位之后不会翻脸不认人,不杀了。
或者是哪怕汉文帝忍痛杀死4个儿子,他们敢保证他多年后不会跟他们翻旧账,为儿子报仇?
所以,对于功臣和宗室而言,如果汉文帝的这4个嫡子和吕氏有关,那他们还不如立刘邦的长孙刘襄呢。
刘襄只是不好控制,汉文帝有可能为4个儿子要他们的命。
所以我觉得,代王后应该和吕氏无关,汉文帝的4个嫡子应该也不是他杀的。
他们多半就是比较倒霉,或许是因为代国去长安水土不服,或许是疫病,或许是没有母亲照顾容易生病。
巧合地在几个月内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