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马超锦马超美誉传遍西凉,羌人更是尊称其为神威天将军。这位少年英雄初登场便锋芒毕露,在潼关之战中杀得曹操割须弃袍,连败曹营数员大将,更与号称虎痴的许褚大战数百回合不分胜负。马超的武艺堪称三国顶尖水准,但在军事谋略上终究略逊曹操一筹,最终兵败凉州,投奔汉中张鲁。
当刘备与刘璋反目之际,刘璋暗中联络张鲁,意图联合对抗刘备。张鲁应允后,派遣马超率军攻打刘备。在葭萌关前,马超与张飞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对决。两员虎将从正午战至黄昏,从马上厮杀到步战,最后挑灯夜战,激斗二百余回合仍难分高下。城楼上观战的刘备见二人势均力敌,恐有闪失,急忙鸣金收兵。此后诸葛亮巧施计谋招降马超,张飞便再无机会与马超一决雌雄。
若二人死战到底,结局如何?其实观战的刘备与诸葛亮早已心中有数,作者罗贯中也在书中埋下伏笔。从几个关键因素分析:
首先是年龄与体力。当时马超正值三十出头的壮年,而张飞已年近五旬,体力自然不及马超。在持久战中,年轻力壮的马超显然更具优势。
其次是战斗风格。张飞以暴躁刚猛著称,曾速败许褚、震慑吕布,爆发力惊人;而马超枪法精妙,沉着冷静,既能与许褚大战二百回合,又能二十回合速败张郃。持久战中,冷静的马超更占上风。
再者是武器与战术。张飞的丈八蛇矛适合冲锋陷阵,大开大合;马超的虎头湛金枪则更为灵活精准。马超曾试图用铜锤暗袭张飞,虽未成功,却展现其战术多变。若战局延长,马超的灵活战术定能克制张飞的鲁莽。
最重要的是作者的暗示。罗贯中特意描写刘备两次鸣金收兵,显见其担心张飞不敌。诸葛亮更直言马超非等闲可比,云长且未必能胜,这都暗示马超略胜一筹。刘备虽爱才,但更关心结义兄弟的安危。
综上所述,若二人死战,壮年马超极可能斩杀暮年张飞,但自身也难免重伤。年龄优势、性格差异以及旁观者的判断都指向这个结果。不过若二人同龄,号称万人敌的张飞或许能占上风。值得注意的是,《三国演义》的武力描写常为剧情服务,这场平局既展现了马超的价值,又保全了张飞的威名,为后续马超归顺埋下伏笔。强行分出胜负反而会破坏故事张力,这正是罗贯中叙事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