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让贾诩当太尉,孙权为何要笑?难道“毒士”就不能当大官了吗
创始人
2025-10-06 01:03:18
0

以下是按照要求改写的文本,总字数约1200字:

---

《魏略》中记载,昔日魏文帝曹丕任命贾诩为三公时,东吴的孙权听闻后不禁发笑。有人认为孙权这是在嘲笑贾诩——一个在道德风评上颇有争议的人物,怎能担任军界最高职位?这就好比在现代,若是让戴笠这样的人物出任军委副主席,问题不在于其专业能力是否胜任,而是其形象与职位的气质实在格格不入。

这段历史记载常被一些喜欢标新立异的学者拿来佐证所谓毒士、三国第一聪明人等说法。然而,若我们摒弃哗众取宠的心态,认真研读人物生平,深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逻辑关系,才能真正理解这位毒士的处世之道。

或许是受到宫斗剧的影响,近来流行将彧攸贾程郭五人并称为曹魏五谋士。但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都未见此说法的依据。比如厦门某教授推崇的卧龙不出郭奉孝,其真实水平恐怕远不及其他四人。

历史上的贾诩不仅谋略超群,在文治武功方面也堪称全才。这位大魏太尉还著有兵书,《隋书》记载他抄录《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作注。相比之下,某些人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个军师祭酒(相当于作训参谋),整日在办公室里抄抄写写而已。

一、崭露头角

贾诩字文和,凉州人士。虽年少时就被乡里名士认为有张良、陈平之才,但除了早年举孝廉外,青年时期一直默默无闻。后因病辞官,在返乡途中遭遇的一场意外,才初显其毒士本色。

当时凉州少数民族叛乱频发,贾诩与数十同行者被一伙氐族匪徒劫持。在生死关头,他顶着满脸淤青对匪首说:各位军爷且慢,可识得段颎段太尉?那是我外祖父。若留我一命,家中必以重金相谢!

段颎何许人?东汉西域都护三杰之一,《后汉书》载其凡百八十战,斩三万余级,军士死者四百。在平定凉州羌氐之乱时,以四百人的代价歼敌三万。贾诩谎称是这位猛将的外甥后,竟真被释放,而同行的数十人则全部遇害。

贾诩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临危不乱的机智,更在于他同时暗示会给你们很多钱——既表现出纨绔子弟的做派,又让对方看到自己的价值。这种将利益与性命巧妙结合的说辞,让杀人如麻的匪徒也不得不信。这让人想起《权力的游戏》中小恶魔屡次用兰尼斯特家族的虚名和金钱换取性命的桥段。虽是影视作品,却道出一个真理:顶级智慧在于对人性的精准把握。

当然,以现代道德标准可以指责他为何不救同伴。但按此逻辑,在乱世中靠智慧求生反倒有错?如今太平年代,那些凭良心做事反被诬为沽名钓誉者还少吗?

董卓入京后,作为西凉同乡的贾诩在其女婿牛辅麾下任讨虏校尉(相当于上校团长)。官职虽不高,但权力不小,这与董卓的用人风格有关——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耳。考虑到董卓无子,公认的接班人牛辅也不过是中郎将(大校师长),贾诩的职位已属难得。估计期间他也曾亲临战阵(那些认为谋士就不懂带兵的人,请先弄清基层主官与机关参谋的区别)。

一个以智谋闻名却又能统兵作战的全才,在乱世中能否实现抱负?让我们继续探究。

二、身不由己

贾诩被诟病最多的乱武事件。在一些人看来,正是他的挑拨导致长安兵祸,数十万百姓遭西凉军屠戮。他们认为王允本可复兴汉室,却被贾诩为一己私利所阻。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刺董成功后,王允迅速膨胀。先以惋惜为由杀害名士蔡邕(董卓对士族其实不错),又妄评司马迁昔日武帝不杀司马迁,终使谤书流传于世,掌权后肆意臧否圣贤,活脱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在处置西凉余党问题上,王允更是昏招迭出。当时吕布建议:以卓财班赐公卿、将校以安抚人心,但王允却说出令人费解的话:此辈无罪,从其主耳。今若名为恶逆而特赦之,适足使其自疑,非安之之道也。——既不说杀也不说放,让西凉将领无所适从。

最终凉州人得到的讯息是:(王)允欲尽诛凉州人。这种暧昧态度逼得贾诩不得不站出来,对准备解散部队的李傕、郭汜等人说:闻长安中尽议诛凉州人。而诸君如弃众单行,一亭长能束矣。不如率众往西,以攻长安。若幸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贾诩的提议合情合理:首恶董卓已除,何必搞地域歧视?他的方案也给出两种可能,明确表示成功率不高,完全是被逼无奈。所谓乱武,贾诩说的是奉国家——拥护献帝,匡扶汉室,何乱之有?

面对后来长安的惨状,贾诩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他的悔意:

1. 拒封高官,只任尚书(中层),典选举,多所匡济;

2. 保护皇室,当李傕欲以宫人赏赐羌胡时,他设宴说服胡人首领;

3. 暗中护送献帝出逃,在李郭追兵面前保护被俘大臣。

三、明哲保身

李郭败亡后,贾诩投奔同乡段煨。因察觉段煨猜忌,又转投张绣。在宛城期间,他助张绣在曹操、刘表两大势力间周旋。最终劝张绣在官渡之战关键时期降曹,理由是:

1. 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的政治正确;

2. 投袁绍可能被轻视,投弱小的曹操反而更受重用;

3. 成大事者必能不计私怨。

若贾诩真是见利忘义之人,为何不劝张绣投更强的袁绍?这恰恰说明他的三观正、识时务、懂人性。

四、晚年境遇

贾诩晚年阖门自守,退无私交,因非曹操旧臣而始终谨慎。曹丕继位后为报当年立嗣之恩,任其为太尉,但这更多是政治酬庸。贾诩最后建议曹丕宜先文后武,主张休养生息,体现了他对早年造成兵祸的忏悔。

五、笑谈背后

孙权之笑非笑贾诩,而是笑曹丕的用人不当。论能力贾诩确属一流,他的智慧从不用于算计他人,而是解决实际问题。与杨修等炫技之辈不同,贾诩的聪明内敛而务实,这才是真正的智者风范。今人动辄以毒士相称,实则是对智慧本质的误解。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全球航运业加速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清洁能源船型在新造船市场中的比重...
2025-10-06 01:07:15
特稿丨让开放的阳光温暖世界...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 新华社记者宿亮 距离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
2025-10-06 01:05:29
西汉的公主都嫁给了谁?17...
在我们深入探究西汉公主们的婚姻故事之前,有必要先厘清一个关于公主配...
2025-10-06 01:04:17
原创 ...
《三国演义》中的马超锦马超美誉传遍西凉,羌人更是尊称其为神威天将军...
2025-10-06 01:04:16
原创 ...
《三国名将张辽、张飞与张郃的全面比较》 一、论个人武艺与统兵才能 ...
2025-10-06 01:03:42
诸葛亮摆空城计有一个最大破...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中,诸葛亮首次北伐祁山时遭遇重大挫折。在街亭...
2025-10-06 01:03:29
赵国最厉害的赵武灵王,为何...
在战国时代风云变幻的末期,各国争霸的舞台上,除了秦国接连涌现出秦惠...
2025-10-06 01:03:24
唐朝最后的猛将,五车分尸时...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次王朝的更迭都伴随着腥风血雨。那些看似腐朽...
2025-10-06 01:03:22
曹丕让贾诩当太尉,孙权为何...
以下是按照要求改写的文本,总字数约1200字: --- 《魏略》中...
2025-10-06 01:03:18

热门资讯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唯独漏掉一... 在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历史长河中,帝王将相如过江之鲫,据不完全统计,正式登基称帝者约四百余人,...
原创 袁...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权力中心,在影视作品和民间传说中总是被塑造成一个等级森严、礼制严苛的象征性空间。...
原创 徐... 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政坛风云:徐阶、高拱与张居正的权力博弈 导言: 在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舞台上,徐阶、...
五胡乱华时期,刘渊与汉政权的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一代枭雄曹操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谋略,逐步掌控了北方局势。为加强对匈奴...
原创 造... 历史的轮回与文明的阵痛:王朝更迭中的暴力循环 作者:小螃蟹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岁月里,王朝更迭如同...
原创 这...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什么样的帝王才能称得上伟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那些开疆拓土、建立赫赫武功的君主...
原创 同... 历史上的华雄,原本是东汉末年权臣董卓麾下的一名重要将领,担任都督之职。在著名的阳人之战中,他奉命协助...
原创 晚... 【晚清最后的见证者:韫欢格格跨越世纪的传奇人生】 前言 当紫禁城的朱红大门在历史的风烟中缓缓关闭...
原创 祖... 在河南洛阳的孙先生家中,有一只陪伴了三代人的梨花木旧箱。箱子深处垫着泛黄的棉纸,里面静静躺着一枚广东...
原创 重... 1945年8月15日,这是一个注定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重要日子。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向全世界宣读《终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