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带你深度了解:为什么横扫大半个西欧的德军,却抗不过苏联的冬天
创始人
2025-10-05 16:05:09
0

曾几何时,希特勒狂妄地说:“苏联就是一栋破房子,只要我用脚一踹,它就会轰然倒塌。”

但历史给了他狠狠一巴掌——这个自信满满的独裁者,最终却死在了苏联铁蹄之下。

那么,苏联的胜利与德国的失败,究竟是命运的必然归宿,还是纯粹的侥幸使然呢?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1941年初。

德国为什么要发动战争?

二战前夕,德国在西欧大半版图被其横扫,法国、比利时、丹麦、挪威等诸多小国皆被纳入其控制范围。有人在评论区发问:“德国当时若不进攻苏联,而是见好就收,能否避免失败?””这问题得先搞懂,德国为什么非得发动战争?

说白了,就是资源不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像条死绳,扼住了德国的咽喉。资源被瓜分殆尽,经济靠外国贷款勉强维持。自192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德国经济即刻崩盘,民众深陷苦难的泥沼,苦不堪言。

希特勒正是借由“让德国人重新获取牛奶与面包”这一承诺,得以登上权力舞台。上台数载,失业率大幅回落,成绩斐然。军工扩张在带动就业方面成效卓著,可谓厥功至伟。然而,在这背后呈现出的所谓“繁荣”实则为假象,乃是凭借大量借贷与国债堆砌而成。至1939年,德国这架“战争机器”已然濒临崩溃,其缘由乃是资源难以为继。还款期限一到,希特勒果断撕毁贷款合同,转身发动战争,去掠夺资源。

为什么不战略防御而偏要攻打苏联?

1941年,德国拿下了西欧大部分领土,但这些地方提供的资源根本不够用。希特勒曾一度佯装向英国提出和平提议,可强硬的丘吉尔决然拒绝。此时德国的现实是,转为战略防御难以维持。

为什么?因为两线作战需要极大的人力和工业支持。1941年德国已动员75%适龄男性,工业产能都投向军备。维持东西线防御,军工产量会在3年内下降30%。反观苏联,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亦相当丰富,军工更是处于持续扩张的态势。1941年,苏联已具备反击东欧的实力。换句话说,战争已非“是否爆发”的问题,而是“何时爆发”的问题。

如果德国能在苏联做好充分准备前发动闪电战,或许历史会不同;但如果不打,1943-44年将面临三重危机:西方盟军登陆苏欧战场、苏联发起进攻,以及资源枯竭导致经济崩溃。

拖下去也难逃失败命运。

《巴巴罗萨计划》与对苏战争爆发

于是,1940年底,希特勒下令制定《巴巴罗萨计划》,准备先发制人。

他深信苏联迟早要进攻德国,趁其不备先下手为强,用苏联的资源拖垮英国。

此处不得不提到苏联与芬兰的“冬季战争”。1939年,苏联大军入侵芬兰这个弹丸小国,虽兵力与装备对芬兰有压倒性优势,却未能获胜。苏联红军指挥准备匮乏,而芬兰人凭借顽强抵抗,利用熟悉地形的战术,成功抵御苏军进袭。这场战争让苏联颜面尽失,但也让他们警醒,重新整编军队,改进装备。斯大林称这次“冬季战争是红军的第一次洗礼”。

德国严重低估了苏联的军事力量,还自信地以为自身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能在数小时内解决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起对苏攻击,动员146个师、3600辆坦克、4000架飞机,分南北中三路猛攻。德军以装甲部队突破,空军展开饱和轰炸,首轮空袭就摧毁苏联1200架飞机。在20日之内,中央集团军群将苏联西方面军的大部分歼灭,俘获50万人;基辅会战中,俘获苏军人数更是多达66万。

这使得希特勒变得极度自负,他甚至拒绝拟定冬季作战计划,妄图于秋季便结束战斗。他竟越级指挥,屡屡下达不切实际的指令,以致多次贻误战机。曼施坦因曾痛斥:“我们的元首以为自己是集团军群司令,但连作战地图都看不懂。”

莫斯科之战与苏联冬天的反击

1941年9月底,希特勒命令中央集团军群用180万兵力冲击莫斯科,誓在一个月内攻下。然而,苏联早有防范举措。朱可夫被紧急召回,远东、西伯利亚的军队也持续不断地向莫斯科开拔,以加强防守力量。莫斯科民众冒着炮火,毅然投身于坚决的防御之中,城郊构筑起坚固的工事。秋季的雨季变成了泥泞地狱,德军机械陷入瘫痪,坦克、车辆动弹不得。冬雪飘落,皑皑积雪将战场覆盖。德军未备御寒衣物,众多士兵饥寒交迫。

12月,苏军乘胜追击,从西伯利亚调来的百万精锐军队猛攻德军薄弱战线。德军兵力虽众,然战线绵延过长,补给艰困,兵力亦分散,故而被打得猝不及防。希特勒怒不可遏,免去陆军总司令职务,亲自微操,强令“无条件死守,绝不撤退”。结果,数以千计的德军士兵沦为活靶子,他们冻死饿死的惨状令人不忍卒视。

希特勒下达的死守指令,令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深陷重围,从而丧失了东线的主动权。苏军发起“天王星行动”,德军被围困,成了彻底失败的标志。

德国为何抗不过苏联的冬天?

答案为:希特勒盲目自信且急于求成,致使战略决策屡出纰漏。他过度迷信闪电战,轻视苏联的恢复能力和冬季的严酷,完全没有做好后勤和防寒准备。更为致命的是,他的独断专行褫夺了德国将领合理的指挥权,致使军队陷入毫无变通的死守境地。

曼施坦因总结:“我们输掉战争,不是因为士兵不够勇敢,而是因为最高统帅部被一个外行控制。”

希特勒身为最高统帅,却未能识时务,甚至将自己的军队当作赌注和牺牲品。

苏联以其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为依托,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合理的战略,终使战局得以扭转。而德国,即便曾经横扫半个欧洲,也最终被严酷的冬天和苏联人民的铁血意志打得溃不成军。

相关内容

原创 ...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在东北、蒙古等地区采取了...
2025-10-05 05:03:24
原创 ...
八旗军的历史兴衰:从东北亚最强军团到纨绔子弟集中营 八旗军是后金政...
2025-10-05 05:03:20
原创 ...
好的,请提供您需要改写的原文内容,我会根据要求进行扩写和细节补充,...
2025-10-05 05:02:59
原创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在中国东北地区遗留下一...
2025-10-05 05:02:56
原创 ...
在没有摄影技术的古代,人们想要记录容貌只能依靠画师手中的画笔。无论...
2025-10-05 05:02:45
原创 ...
成吉思汗的四大汗国:征战、分封与帝国的兴衰 成吉思汗,蒙古历史...
2025-10-05 05:02:44
原创 ...
在中国近代历史的浩瀚画卷中,抗日战争无疑是最为悲壮而深刻的篇章之一...
2025-10-05 05:02:40
原创 ...
各位朋友上午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晚清另一位重量级人物——左宗棠。...
2025-10-05 05:01:53
原创 ...
明太祖朱元璋,这位从布衣起家、最终开创大明王朝的铁血帝王,其一生充...
2025-10-05 05:01:47

热门资讯

原创 6... 在也门海岸线的细沙里,考古学家发现了半枚磨损的燧石刀刃——它的主人曾在大约6万年前用它凿刻漂流木,制...
诸葛亮是如何被神化,在民间收获... 民间为何将诸葛亮推崇至神坛之巅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诸葛亮早已超越历史人物的范畴,成为智慧与忠诚的完美...
原创 宰... 【前言:权力本质的当代叩问】 在这个崇尚速成与表象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坚守这样的信念——真正的权力应...
原创 他... 刘伯承同志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位功勋卓著的军事家,他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岁月里屡建奇功,多次在危急关头力挽...
战国时期,赵国经历了胡服骑射改...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纷争不断。赵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曾在赵武灵王的领导下,推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事...
刘备死前3个月幡然醒悟:毒死刘... 【改写后的文章】(约1200字) 白帝城的黄昏笼罩着挥之不去的阴郁,蜀汉昭烈帝刘备躺在龙榻上艰难喘...
原创 征... 公元13世纪初,在广袤无垠的蒙古高原上,一场震撼世界的风暴正在酝酿。发源于斡难河(今蒙古国境内的鄂嫩...
原创 日... 日本天皇的“万世一系”,是什么意思?日本的天皇都是一家人,血脉从没断过。这在世界历史上可以说是独一份...
莫斯科纪念建城878周年 9月13日至14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多种活动纪念建城878周年。莫斯科是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
原创 他... 标题:他是石达开麾下悍将,太平天国覆灭后仍高举义旗奋战八载 在中国近代史的风云变幻中,有一位鲜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