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6月16日,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黄埔军校正式宣告成立。这座坐落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上的军事学府,以其严谨的军事教育和革命精神,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将领和政治人才。军校创办之初,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在苏联顾问的协助下,学校采用先进的军事教育体系,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前来求学。
然而,就在这所英才辈出的军校里,在蒋介石亲自担任校长的第一期学员中,却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位才华横溢的学生因为坚持原则、特立独行而被开除学籍。这个事件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被开除的学生日后竟成为了蒋介石最忌惮的对手之一。
这位被开除的黄埔生,就是后来著名的革命家宣侠父。他1899年出生于浙江诸暨,与蒋介石是同乡。黄埔军校创办时,宣侠父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进入军校学习,与后来赫赫有名的陈赓、胡宗南、杜聿明等人成为同窗。当时的宣侠父已经25岁,是黄埔一期学员中年龄最大的学生之一。他性格开朗,谈吐幽默,加上丰富的阅历和成熟的思想,在同学中颇具威望。他不仅各科成绩优异,还经常被推选为学生代表参与校务活动。
蒋介石对这位同乡学员格外关注。他注意到宣侠父不仅学识渊博,而且组织能力出众,是个难得的人才。为了拉拢宣侠父,蒋介石多次以同乡之谊相邀,希望他能加入自己的阵营。然而,宣侠父早已确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对蒋介石的示好总是婉言谢绝。
蒋介石并未因此放弃。他深知人才难得,仍然通过各种方式试图拉拢宣侠父。然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两人的关系彻底破裂。
黄埔军校成立后,在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建议下,孙中山先生决定在军校设立特别党部,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机构。在校内选举中,蒋介石虽然成功当选为党部成员,但他发现其他四位当选者都是共产党员。这让他感到十分不安,因为当时黄埔军校是他培植个人势力的重要基地。
为了确保对军校的绝对控制,蒋介石决定绕过选举程序,直接以校长身份任命各学生队队长。这一做法明显违背了民主原则,引起了许多师生的不满。但慑于蒋介石的权威,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
就在这时,宣侠父挺身而出。他撰写了一份措辞恳切但立场坚定的报告,亲自递交给蒋介石。报告中写道:校长直接任命队长,不经过民主选举,这种做法违背了革命原则,也违背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恳请校长收回成命。
蒋介石看到这份报告时,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他没想到自己一直看重的宣侠父竟敢公开反对自己。愤怒之下,他立即召见宣侠父,冷冷地说:你也是被任命的队长之一,有什么不满?现在收回报告,我可以既往不咎。
面对校长的威压,宣侠父毫不退缩。他平静而坚定地回答:校长,我对个人职务没有意见。但我反对这种独断专行的做法。权力在您手中,您可以不接受我的意见,但我有表达意见的权利。
这番话彻底激怒了蒋介石。他当即下令将宣侠父关入禁闭室,希望他能反省悔过。然而三天后,当蒋介石再次询问时,宣侠父依然坚定地说:学生无过可悔。
蒋介石勃然大怒,当即签署了开除令:该生宣侠父,目无师长,不守纪律,屡教不改,着即开除,以肃校纪!
这个决定在军校引起轩然大波。时任教育长的何应钦亲自为宣侠父求情,认为这样的人才应该珍惜。但蒋介石正在气头上,丝毫不为所动。宣侠父也拒绝低头,他说:个人前途事小,防止独裁作风事大。在他看来,坚持民主原则比个人得失更重要。
就这样,宣侠父成为黄埔一期唯一被开除的学生。但历史证明,这位被蒋介石亲手逐出校门的人,后来成为了他最强劲的对手之一。
离开黄埔后,宣侠父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他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从事革命工作,与李大钊等革命先驱并肩战斗。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宣侠父遭到通缉,但他依然坚持斗争。后来他成功说服冯玉祥将军加入抗日阵营,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蒋介石对宣侠父的活动深感不安,多次派人暗杀未果。1938年,宣侠父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时突然失踪。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将领佟荣功在狱中供认,他是奉蒋介石密令杀害了宣侠父。这位年仅39岁的革命战士,用生命诠释了对信仰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