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簿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这一职位主要负责文书处理、档案管理以及印章保管等事务,相当于现代政府机构中的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在汉代,主簿不仅掌管日常行政文书,还常常参与机要决策,统领府中各项事宜,地位举足轻重。正因如此,三国时期的许多著名人物都曾担任过主簿一职。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三国时期八位著名的主簿及其生平事迹。
首先是被誉为飞将的吕布。他最初在并州任职,凭借过人的武艺得到并州刺史丁原的赏识。当时丁原担任骑都尉驻守河内,便任命吕布为主簿,负责处理军中文书事务。
令人意外的是,这位以勇猛著称的武将,其仕途起点竟是一个文职。公元189年,吕布背叛并杀害丁原,投靠董卓成为其义子,被授予中郎将之职。然而好景不长,到公元192年,因董卓心生猜忌,吕布在司徒王允的策动下将董卓诛杀。此后他遭到董卓旧部的围攻,不得不逃离长安,开始了在中原地区的流亡生涯。公元196年,吕布击败刘备占据徐州。建安三年(198年),在击退刘备与夏侯惇的联军后,曹操亲率大军征讨吕布,采用水攻之计围困下邳。由于部将叛变,吕布于当年十二月(199年2月7日)城破被俘,最终被曹操处死。
其次是足智多谋的司马懿。东汉末年,面对曹操掌控朝政的局面,司马懿曾多次拒绝朝廷征召。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出任丞相后,才被强行征辟为文学掾。在辅佐曹丕期间,司马懿先后担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作为主簿,司马懿当时还无法染指军权。公元226年,曹丕临终前任命司马懿与曹真等人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在明帝时期,司马懿逐步升任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要职,最终掌握了曹魏的军事大权。正始十年(249年),他趁曹爽陪同曹芳前往高平陵祭祖之机,发动政变控制洛阳,从此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嘉平三年(251年9月7日),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第三位是出身名门望族的杨修。他来自汉魏时期著名的弘农杨氏,自幼聪慧好学,才华横溢。建安年间(196-220年),杨修被举为孝廉,先后担任郎中、丞相主簿等职。在曹丕与曹植争夺世子之位时,杨修选择支持曹植,并多次利用主簿的身份帮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当曹操发现杨修参与夺嫡之争后勃然大怒。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曹操以泄露机密、勾结诸侯的罪名将杨修处死。
第四位是深得曹操信任的蒋济。东汉末年,他最初在九江郡和扬州任职,后被曹操征召为丹杨太守,很快升任丞相主簿、西曹属,成为曹操的核心幕僚。魏文帝曹丕时期,蒋济出任东中郎将,接替曹仁统领大军,后又升任尚书。曹芳即位后,蒋济改任领军将军,封昌陵亭侯,并接替司马懿担任太尉。正始十年(249年),他协助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推翻曹爽,因功晋封都乡侯。然而蒋济因对曹爽失信而深感愧疚,拒绝接受封赏却未获准。同年四月(249年5月18日),蒋济病逝,谥号景侯。
第五位是蜀汉重臣宗预(?-264年),字德艳,荆州南阳人。建兴二年(224年),诸葛亮因其贤能征召为丞相主簿,后逐步升任参军、右中郎将。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后,宗预奉命出使东吴,其才能得到孙权赞赏。蜀汉灭亡后,他随刘禅迁往洛阳,途中病逝。
第六位是蜀汉官员杨戏(?-261年),字文然,犍为郡人。早期担任督军从事、丞相主簿。诸葛亮去世后受到蒋琬重用,历任护军、监军等职。后因酒后对姜维出言不逊被免官。景耀四年(261年)去世,著有《季汉辅臣赞》。
第七位是董厥,字龚袭,与魏延同乡。诸葛亮开府时任命他为丞相府令史,后升主簿,被誉为良士。景耀四年(261年)升任辅国大将军,与诸葛瞻共掌朝政。蜀汉灭亡后降魏,历任相国参军等职。
最后是《三国志》作者陈寿。他年轻时师从谯周,在蜀汉担任过卫将军主簿等职。任主簿期间辅佐姜维,后因不阿附黄皓而屡遭贬黜。蜀汉灭亡后潜心著述,终成不朽史著。这八位主簿各具特色,在三国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