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一代名相的功过是非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千古名言,道尽了韩信与萧何之间复杂的关系。韩信能够从一介布衣成为汉朝开国功臣,萧何功不可没。正是萧何独具慧眼,在月夜下策马追赶韩信,又多次向刘邦力荐,才让这位军事奇才得以施展抱负。然而,当韩信最终被吕后处死时,萧何却站在他的尸体前冷冷地说出国贼已死四个字,这一举动让后世无数人为之扼腕叹息,也让萧何背负了千年的骂名。
韩信,这位出身江苏淮阴的军事天才,早年生活极为困顿。他常常因为家徒四壁而不得不四处蹭饭度日,这让他饱受乡邻的白眼。当时有位亭长欣赏韩信的才华,便允许他长期在家中用餐。然而亭长的妻子却对韩信极为厌恶,她故意提前开饭,等韩信到来时早已碗盘空空。韩信明白其中深意后,愤然离去。饥肠辘辘的韩信来到河边垂钓充饥,一位在河边浣洗的老妇人见他面黄肌瘦,便将自己的饭食分给他。韩信感激之余许诺日后定当厚报,老妇人却怒斥道:堂堂七尺男儿连自己都养不活,我不过是可怜你这个落魄公子,岂是图你报答?这番话让韩信羞愧难当,也激发了他奋发图强的决心。
秦末天下大乱之际,韩信先是投奔项梁麾下。项梁战死后,他转投项羽帐下。虽然韩信屡次献计献策,但战无不胜的项羽根本看不上这个无名小卒。怀才不遇的韩信最终选择投靠刘邦,却只被委任为管理仓库的小官。一次犯法当斩时,韩信临刑前大喊:汉王不想得天下吗?为何要杀壮士?这句话引起了夏侯婴的注意,将他推荐给刘邦。然而刘邦仍未发现韩信的过人之处,只让他做了个管理粮饷的治粟都尉。
直到萧何与韩信深入交谈后,才真正认识到他的军事才能。尽管萧何多次举荐,刘邦始终不予重用。心灰意冷的韩信决定离开,萧何得知后连夜追赶,这就是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由来。刘邦见萧何如此重视韩信,终于同意拜他为大将军。韩信果然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为刘邦夺取三秦之地。在楚汉战争中,当刘邦屡战屡败时,韩信却连战连捷,先后攻下五国。特别是在平定齐国后,连不可一世的项羽都对他心生畏惧。
项羽曾派使者游说韩信,许诺平分天下;韩信的谋士也劝他自立为王。但韩信始终不愿背叛刘邦,只是要求封为假王。刘邦虽心中不悦,还是封他为齐王。得到封赏后,韩信立即出兵助战,最终在垓下之战中帮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然而功高震主的韩信很快成为刘邦的心腹大患。刘邦采纳陈平之计,以巡视云梦泽为名将韩信诱捕,贬为淮阴侯软禁在长安。公元前196年,陈豨叛乱时,传言韩信暗中联络。吕后与萧何商议后,以庆功为名将韩信骗入宫中杀害。萧何那句国贼已死的冷语,让后世对这位丞相的评价褒贬不一。
细究历史,萧何的处境同样艰难。作为汉初三杰之一,他既要辅佐刘邦,又要保全自身。与功成身退的张良、惨遭杀害的韩信相比,萧何选择自污名节来消除刘邦的猜忌。在韩信事件中,他的所作所为或许更多是迫于政治压力。这段复杂的历史纠葛,至今仍让人深思权力与道义的两难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