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是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普遍设立的重要武官职位,通常由朝廷任命的高级军事将领担任,其职权范围往往涵盖全国军事指挥权,在某些时期甚至成为实际上的最高军事统帅。从秦汉到三国,大将军一职的实权经历了显著变化,但总体而言,这个职位始终代表着军事领域的最高权威。下面,让我们详细探讨东汉时期八位代表性大将军的生平事迹。
首先来看窦宪。作为东汉开国功臣窦融的曾孙,同时也是汉章帝皇后窦氏的兄长,窦宪凭借显赫家世和卓越战功在汉和帝时期达到权力巅峰。建初八年(83年),他率领汉军大破北匈奴,取得燕然山大捷,因此被破格擢升为大将军,位极人臣。然而权势的膨胀使窦宪日渐骄纵,其党羽甚至密谋弑君。永元四年(92年),汉和帝联合宦官郑众发动政变,先发制人地诛杀了窦宪的心腹邓叠等人,随后收缴其大将军印绶,最终迫使这位不可一世的权贵在封地自尽身亡。
第二位是邓骘。出身于南阳豪族邓氏的他,既是开国元勋邓禹之孙,又是汉和帝皇后邓绥的兄长。永元十四年(102年),邓骘凭借妹妹入宫为后的机遇,从窦宪幕府中的普通属官逐步升迁至车骑将军。汉安帝即位后,邓太后临朝称制期间,邓骘被擢升为大将军,总揽朝政。建光元年(121年)邓太后驾崩后,失去靠山的邓骘遭到宦官李闰等人构陷,被贬为罗侯,最终在返乡途中绝食而亡,其家族也遭到残酷清洗。
耿宝作为汉安帝的舅父,在延光年间(122-125年)出任大将军。这位外戚重臣原本深得皇帝信任,但在汉安帝驾崩后,新即位的汉顺帝年幼,阎太后为独揽大权,指使宦官江京等人罗织罪名,将耿宝贬为则亭侯。政治失势的耿宝在返回封地途中悲愤交加,最终选择服毒自尽,其家族在朝中的势力也随之土崩瓦解。
梁商在顺帝阳嘉三年(134年)被任命为大将军,这位谦逊有礼的外戚重臣虽居高位却谨言慎行。他过分纵容宦官集团,甚至让儿子梁冀与权宦曹节等人交好,这种软弱态度最终为东汉王朝埋下祸根。永和六年(141年)梁商病逝后,其子梁冀继承大将军之位,开启了东汉历史上最黑暗的外戚专权时期。
梁冀的暴政堪称东汉之最。他先后废立三位皇帝,甚至毒杀了称其为跋扈将军的汉质帝。太尉李固等正直大臣因反对其专权而惨遭杀害。延熹二年(159年),梁冀因谋害汉桓帝宠妃之母事败,在禁军围剿下与妻子孙寿一同畏罪自杀,其家族被满门抄斩。
窦武作为灵帝时期的大将军,曾与名士陈蕃联手策划铲除宦官集团。建宁元年(168年),因计划泄露,宦官曹节等人抢先发动政变。窦武仓促调兵抵抗,最终兵败被杀,首级被悬挂在洛阳城门示众,其灭宦行动功败垂成。
何进的崛起颇具传奇色彩。这位出身南阳屠户的将领,因妹妹入宫为后而飞黄腾达。中平元年(184年)平定黄巾起义有功,被任命为大将军。光熹元年(189年),何进与袁绍密谋诛杀宦官,却因犹豫不决反被张让等人诱杀于南宫嘉德殿,其首级被抛入殿前井中。
最后是袁绍。建安元年(196年),曹操为安抚这位北方霸主,被迫将大将军之位让予袁绍。获得四州都督权的袁绍却因刚愎自用,在官渡之战(200年)中惨败于曹操,两年后郁郁而终。其子袁谭、袁尚为争夺继承权自相残杀,最终使袁氏家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这八位大将军的兴衰沉浮,生动展现了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政治乱象。他们或功成名就,或身败名裂,但都在那个动荡年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透过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轨迹,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东汉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和内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