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流传着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这句话生动地诠释了血缘亲情在战场上的特殊力量。纵观历史长河,确实涌现出许多将门虎子,他们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传奇篇章。今天我们要重点讲述的这对东汉时期的父子名将,不仅在军事上成就斐然,更在西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父亲在西域镇守期间建立了不朽功勋,而儿子虽然同样战功赫赫,却因政治因素最终落得被罢官的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威震西域的传奇将领班超。班超(公元32年-102年),字仲升,出生于右扶风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他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史学世家,父亲班彪是著名的史学家,兄长班固和妹妹班昭也都是青史留名的史学大家。然而,班超并没有选择与家人一样的学术道路,而是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军事才能,在战场上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
班超性格豪迈,不拘小节,但内心却极为孝顺恭谨,善于审时度势。他最初在官府担任文书工作,却对这种平淡的生活感到厌倦。在一次抄写文书时,他掷笔长叹:大丈夫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这就是著名的投笔从戎典故的由来。后来他随窦固将军出征北匈奴,并率领仅三十六人的使团出使西域,在汉明帝末年成功收服了西域部分国家。然而好景不长,汉章帝即位后,迫于北匈奴的侵扰压力,朝廷决定放弃西域,这使得班超不得不独自留在西域坚守。
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班超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他采取宽厚简明的治理方式,善于团结当地军民,深得人心。在永元二年(90年),他成功击退了来自中亚的月氏(贵霜帝国)的入侵。次年,他重新收服了西域部分国家,被汉和帝任命为西域都护。到永元六年(94年),班超已经成功收服西域五十多个国家,甚至遥远的条支、安息等至于海濒四万里外的国度都纷纷遣使朝贡。永元七年(95年),汉和帝封他为定远侯,从此班定远的美名流传千古。历史学家普遍认为,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对内平定诸国内乱,对外抵御强敌入侵,其功绩在西域都护中无人能及。
永元九年(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最远到达地中海东岸。永元十二年(100年),年事已高的班超请求回朝。永元十四年(102年),班超回到雒阳,被任命为射声校尉。不久后,这位传奇将领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朝廷感念他的功绩,不仅将他安葬在雒阳邙山,还派使者专门吊唁致祭,赏赐极为丰厚。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班超之子班勇。班勇(生卒年不详),字宜僚,是班超与疏勒夫人所生之子。由于父亲长期驻守,班勇从小在西域长大,对当地风土人情了如指掌。永元十三年(101年),班超派他随安息使者入朝。永初元年(107年),在班超去世五年后,西域发生叛乱,邓太后任命班勇为军司马,出敦煌迎接都护及西域驻军回朝。
延光二年(123年),汉安帝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率兵驻守西域,这标志着他正式接过了父亲的重任。延光三年(124年),班勇成功说服龟兹、姑墨等国归附汉朝。随后,他率军进军车师前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击退北匈奴,并在柳中城(今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屯田驻守。延光四年(125年),班勇大破车师后部,斩杀其王军就。
与父亲一样,班勇在西域镇守期间屡建奇功。汉顺帝永建元年(126年),他调集西域各国兵力出击北匈奴呼衍王,迫使呼衍王远逃,使车师前、后部重获安定。然而,永建二年(127年)的一场战役改变了他的命运。当时班勇与敦煌太守张朗约定同时出兵讨伐焉耆,但张朗为抢头功,擅自行动提前到达,迫使焉耆投降。班勇因迟到而被问罪下狱,一代名将就此黯然退出历史舞台。这个结局不仅令人扼腕叹息,也折射出东汉后期朝廷内部的复杂政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