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年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丰臣秀吉发动了对朝鲜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并暗中策划进一步进犯明朝疆土。当明神宗接到朝鲜国王派使者送来的紧急求援书信时,立即命令兵部全权负责战争筹备事宜。作为明朝的军事中枢机构,兵部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统管全国军务,其最高长官为兵部尚书。时任兵部尚书的大臣不仅需要调集粮草辎重,还要统筹各路兵马,在后方运筹帷幄,主导这场持续数年的万历援朝战争。然而令人唏嘘的是,这位重臣最终未能善终,反而被明神宗囚禁至死,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一、仕途沉浮的尚书大人
这位命运多舛的大臣名叫石星,字拱辰,出生于大名府东明县(今山东省东明县)。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年仅二十三岁的石星便高中进士,初入仕途被授予行人司行人的官职。待到明穆宗登基后,石星获得提拔,出任吏科给事中。作为言官,石星曾因直言进谏触怒龙颜,不仅被革除官职,还遭受了六十廷杖的严厉惩罚。直到明神宗即位后,石星才得以重返官场,并逐步升迁至南京太仆寺卿的要职。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石星公开反对首辅张居正夺情(指官员在守丧期间被召回任职),再次遭到罢官回乡的处分。张居正去世后,石星又一次获得起复机会,并且仕途晋升速度惊人。万历十五年(1587年),石星已官至工部尚书,执掌全国工程营造。三年后调任户部尚书,主管国家财政事务,在任期间政绩斐然。万历十九年(1591年)九月,石星转任兵部尚书,就在他履新一年后,朝鲜半岛便燃起了战火。
二、和战之争的艰难抉择
对明朝而言,万历二十年(1592年)可谓多事之秋:西北地区爆发了哱拜叛乱,紧接着传来日本入侵朝鲜的急报,同时播州土司杨应龙也在蠢蠢欲动。作为兵部尚书,石星需要统筹应对所有这些危机。虽然不必亲临前线,但战争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军队调动、后勤保障等重大事务,都需要他运筹帷幄。平心而论,石星在战争动员和后勤保障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
但随着战事持续,石星敏锐地察觉到万历援朝战争已经给明朝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为此,他开始考虑通过封贡议和的方式尽早结束战争。恰在此时,商人出身的沈惟敬毛遂自荐,其能言善辩更坚定了石星议和的决心。加之当时内阁首辅赵志皋也极力主张和平解决,于是石星便委派沈惟敬负责对日谈判事宜。然而这个市井出身的谈判代表与日本使者小西飞(内藤如安)沆瀣一气,采用欺瞒手段,企图蒙混过关。
三、悲惨的结局
在谈判过程中,丰臣秀吉提出了七项极其苛刻的条件,包括要求明朝下嫁公主给日本天皇为后,割让朝鲜八道中的四道等。令人震惊的是,沈惟敬竟然擅自答应了这些丧权辱国的条件。但在向明朝官员汇报时,他却谎称丰臣秀吉愿意向明朝称臣纳贡,并承诺撤出侵朝日军。日本使者小西飞也配合演出了这场骗局。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当丰臣秀吉看到明朝的封贡诏书后勃然大怒,认为受到侮辱,立即发动了第二次侵朝战争。和谈失败的消息传回北京,明神宗龙颜大怒,当即罢免了石星的官职。更糟糕的是,由于明朝放松战备,日军在朝鲜势如破竹,接连攻陷南原、闲山等重要据点。这一连串的失利让明神宗怒不可遏,下令将石星下狱论死。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这位曾经位极人臣的兵部尚书,最终在阴暗的牢狱中结束了坎坷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