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2年,在宋辽对峙的关键时刻,一位来自辽国的将领向北宋朝廷呈递了归降文书,随后率领麾下精锐部队协助宋军攻打辽国的南京(今北京)。当这一捷报传至北宋都城开封时,宋徽宗赵佶龙颜大悦,即便后来得知这位降将在战役中遭遇失利,仍然破格加封他为节度使以示恩宠。然而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这位将领不久后再度叛变,转而投靠新兴的金朝,并引领金军铁骑南下进犯中原。这位先后效力于辽、宋、金三朝的传奇将领,正是渤海铁州出身的郭药师。
一、辽国末路的枭雄
郭药师的崛起与辽国的衰亡紧密相连。当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时,曾经强盛的辽国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不仅丧失了辽东大片疆域,更折损了大量精锐部队。为挽救危局,辽国朝廷在辽东地区紧急招募新军,这支被赋予报怨使命的部队因而得名怨军。身材魁梧、目光如炬的郭药师凭借过人的胆识与统御才能,最终成为这支特殊部队的最高统帅。1122年三月,辽天祚帝仓皇逃往夹山避难,留守南京的耶律淳趁机建立北辽政权。
目光敏锐的耶律淳对军队进行整编时,将怨军更名为寓意吉祥的常胜军。他特别注意到郭药师不仅仪表堂堂,更具备沉着果决的将帅之风,在军中威望极高,遂破格提拔其为都管押常胜军兼涿州留守。同年四月,北宋权宦童贯统率十万大军挥师北上,意图收复幽云故土。虽然宋军首战受挫,但北辽政权内部已是危机四伏。深谙时务的郭药师审时度势,亲率八千精锐步卒、五百铁骑,携一州四县之地归顺北宋,其归降仪式之隆重,令宋军将士为之侧目。
二、北宋朝廷的隐患
郭药师的归附为北宋带来了宝贵的军事情报,朝廷上下欢欣鼓舞。北伐主帅刘延庆采纳其建议,派遣轻装部队奇袭燕京。身先士卒的郭药师亲率千余常胜军勇士,如尖刀般突入幽州城内。然而腐朽的宋军主力却未能把握战机,反而被少数辽军反击得溃不成军。更令人扼腕的是,刘延庆误判军情,见到远处火光便惊慌失措,竟下令焚营撤退,导致宋军自相践踏,死者遗骸绵延百余里,场面惨不忍睹。
凯旋归来的郭药师在开封城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宋徽宗在延和殿亲自接见,加封其为节度使。据《宋史》记载,郭药师在面圣时热泪盈眶,动情地说道:臣在虏廷时,听闻赵官家如天上神明,岂料今日得睹天颜。当金朝依约归还幽州后,深得信任的郭药师被擢升为太尉、同知燕山府,全权负责镇守这座战略要地。在此期间,他不断招兵买马,将常胜军规模扩充至五万余人,其私人武装已隐然成为北宋北疆的庞大军阀势力。
三、金朝南下的急先锋
在为北宋效力期间,郭药师确实立下汗马功劳,曾率军肃清了辽国残余势力。然而1125年宋金战争爆发后,面对金军两路夹击的凌厉攻势,这位善变的将领再次显露本色。起初他还在白河一线布阵抗金,与来犯之敌鏖战三十余里。但战局不利时,郭药师立即倒戈相向,扣押北宋重臣蔡靖、吕颐浩作为投名状,向金军统帅完颜宗望请降。
金太宗对这位降将格外器重,赐国姓完颜,授燕京留守,赐金牌信物。熟稔北宋边防虚实的郭药师,摇身变为金军最得力的向导与谋士。在他的精心谋划下,金军铁骑势如破竹,直抵开封城下。然而狡兔死走狗烹,待北宋灭亡大局已定,金廷便逐步削夺其兵权。至海陵王完颜亮时代,郭氏家族最后的荣光也随着其子郭安国在南征途中被杀而彻底湮灭,这个三姓家奴的传奇人生终以悲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