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天险时,年迈的唐玄宗李隆基已然明白长安城这座辉煌的都城再也无法坚守。然而这位曾经开创开元盛世的帝王并未显露惊慌,反而精心设计了一场政治表演。他先是郑重其事地下达御驾亲征的诏书,在满朝文武面前展现出一副要与叛军决一死战的姿态。然而就在次日拂晓时分,当晨光刚刚洒满长安城的宫墙,玄宗却带着他最宠爱的杨贵妃、权倾朝野的杨国忠、禁军统领陈玄礼以及心腹宦官高力士,还有一众皇子、嫔妃和公主,在精锐禁军的护卫下,悄然离开长安,踏上了前往蜀地的逃亡之路。
这支仓皇出逃的皇室队伍行至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市西)时,一场震惊朝野的兵变突然爆发。当时随行的吐蕃使者因缺乏食物而拦阻宰相杨国忠讨要补给,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成为导火索。禁军士兵突然高喊杨国忠勾结胡人谋反,随即乱箭齐发,将这位权倾一时的宰相射成刺猬。愤怒的士兵们不仅将杨国忠乱刃分尸,更将其头颅悬挂在驿站西门示众。这场血腥清洗并未就此停止,杨国忠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御史大夫魏方进,乃至杨贵妃的两位姐姐韩国夫人与秦国夫人,都在这场暴乱中命丧黄泉。最终,禁军将驿站团团围住,统领陈玄礼直接面见玄宗,强硬要求处死杨贵妃。在万般无奈之下,玄宗只得命令高力士用白绫结束了这位绝代佳人的生命。
在这场血腥清洗中,只有杨国忠的妻子裴柔与幼子,以及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与其子裴徽侥幸逃脱。但他们最终在逃至陈仓县时,被县令薛景仙擒获并当场处决。这场看似偶然的兵变,实则是针对杨氏外戚集团的精准打击,所有与杨国忠、杨贵妃关系密切的亲属党羽都未能幸免。
作为禁军统领的陈玄礼,在这场政变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位侍奉玄宗四十余年的老臣,向来以忠诚著称,却在关键时刻主导了对杨氏集团的清洗。这背后隐藏着玄宗朝堂上激烈的政治斗争——一方是以太子李亨为首的储君势力,另一方则是以宰相杨国忠为核心的外戚集团。
自唐太宗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政权后,李唐皇室就对皇子们保持着高度警惕。玄宗李隆基亲身经历过父亲被废的宫廷政变,又通过诛杀太平公主才稳固帝位,因此对太子势力格外防范。虽然立李亨为太子,却纵容李林甫、杨国忠等宰相不断打压太子党羽。这种刻意制造的权力制衡,最终在马嵬驿这场血腥兵变中达到了顶点。
太子李亨在长达十八年的储君生涯中,始终生活在如履薄冰的恐惧中。他亲眼目睹过兄长李瑛被废黜赐死的悲剧,也经历过李林甫、杨国忠接连不断的政治迫害。当安史之乱爆发,玄宗西逃之际,这位隐忍多年的太子终于抓住时机。他不仅策划了马嵬驿兵变清除政敌,更在灵武(今宁夏宁武)获得朔方军支持后自立为帝,将父亲玄宗架空为太上皇。这场看似仓促的政变,实则是李亨多年隐忍谋划的结果,而马嵬驿的血腥一幕,不过是这场权力更迭的序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