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汉昭帝时期,朝廷派人营救被困匈奴十九年的苏武。谁也没想到,随苏武一同获救的那个不起眼的小随从,日后竟成了让匈奴闻风丧胆的头号克星。
穷小子的豪赌
天汉元年,太原郡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年轻人做了个改变命运的决定。
常惠家里穷到什么程度?史书只用了四个字:"少时家贫"。
朝廷要招募随行人员出使匈奴,别人家但凡有点家底,谁愿意让孩子去那苦寒之地?可常惠不一样,家徒四壁的他反倒看到了机会。
你想想,一个普通农家子弟,想要出人头地有多难?科举制度还没建立,想当官基本靠父荫或者军功。常惠既没有显赫的老爹,也没有上战场的机会,唯一的路就是赌一把。
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名义上是送还匈奴使者,实际上谁都知道这趟差事凶险异常。匈奴人翻脸比翻书还快,前脚说要和好,后脚就可能把使团全扣了。
常惠管不了那么多,机会摆在眼前,不抓住还等什么?
苏武这次出使规模不小,除了副使张胜,还临时招募了一百多人。常惠就混在这群临时工里,身份低微得很,史书连他的具体职务都懒得记录。
使团浩浩荡荡出发了,常惠当时绝想不到,这一去就是十九年。
到了匈奴,且鞮侯单于表面客气,暗地里却另有打算。匈奴内部本来就不太平,各种势力明争暗斗,偏偏这时候出了个大事件。
匈奴缑王和长水人虞常密谋造反,想要劫持单于的母亲投靠汉朝。虞常这人和张胜是老相识,私下里拉他入伙,张胜鬼迷心窍,居然答应了,还偷偷资助了虞常。
苏武对这些勾当一无所知,他哪里想得到,副使竟然背着自己干这种要命的事?
事情败露了,虞常被抓,立马把张胜供了出来。
单于勃然大怒,汉朝使团刚到就参与叛乱?这还了得!匈奴贵族纷纷主张杀掉所有汉使。
苏武听到消息,当场就要拔刀自尽。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肯定会牵连到我,如果受到侵害,就对不起国家了。"苏武说完就要抹脖子。
常惠和其他人死死拉住了他。
你说奇怪不奇怪?史书记载最详细的,恰恰是常惠救苏武这一幕。一个小随从,在生死关头表现得如此冷静果断,这可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十九年的忍耐
单于最终没有杀苏武,被他的气节感动了,但惩罚是免不了的。
苏武被发配到北海放羊,那地方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单于玩了个狠毒的把戏,给苏武的全是公羊,等公羊生小羊了再放他回国。
常惠等人的去向,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只说"分别安置在不同的地方"。但从后来的事情看,常惠绝对没有闲着。
这十九年,常惠到底在干什么?
从后来他的表现可以推断,常惠在匈奴活得相当滋润,他不像苏武那样硬刚到底,而是选择了适应环境,等待机会。
常惠很快学会了匈奴话,不到半年就能和匈奴人正常交流。这个学习速度,说明他确实有天赋,但光会说话还不够,关键是要混进匈奴人的圈子。
史书说他"成为了一干匈奴贵族的座上宾"。你想想,一个汉朝俘虏,凭什么能和匈奴贵族称兄道弟?绝对不是靠运气。
常惠很会来事,他把各种道听途说的故事都往自己身上安,偏偏匈奴人还信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常惠不仅口才好,更懂得察言观色。
十九年下来,常惠对匈奴的了解比匈奴人自己还深。哪个部落有多少兵马,哪个贵族有什么弱点,哪条路最适合行军,他都一清二楚。
这些情报,日后全成了对付匈奴的利器。
汉昭帝即位后,汉匈关系有所缓和,汉朝派使者要求放还苏武,匈奴人却撒谎说苏武已经死了。
关键时刻,常惠站了出来。
他请求看守带他去见汉使,趁着夜色偷偷会面。常惠告诉汉使一个绝妙的计策,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猎,射中一只大雁,雁足上绑着帛书,写着苏武在北海的消息。
这个"雁足传书"的故事,完全是常惠编出来的,但编得太巧妙了,单于听了立刻露出破绽,只好承认苏武还活着。
没有常惠的机智,苏武能不能回国都是个问题。
复仇的序幕
始元六年春天,苏武终于回到长安,常惠也跟着沾了光,被封为光禄大夫。
从一个穷小子到朝廷大夫,常惠用了十九年,这个代价不可谓不大,但收获也是实实在在的。
本始二年,常惠的机会来了。
匈奴又开始不安分,联合车师国进攻乌孙。乌孙的解忧公主上书求援,汉宣帝决定派人实地调查。
派谁去?当然是常惠。
第一,常惠了解匈奴;第二,常惠和解忧公主认识;第三,常惠有在西域生存的经验。
常惠到了乌孙,很快摸清了情况,匈奴确实在欺负乌孙,还威胁要抢走解忧公主。这不仅是对乌孙的挑衅,更是对汉朝的羞辱。
常惠立即上书汇报:"匈奴接连出动大部队进攻乌孙,占领车延、恶师等地,抢掠百姓离去,派使者威胁求娶公主,想断绝乌孙与汉朝的关系。昆弥愿意出动全国的一半精兵,自己供给五万人马,尽力进攻匈奴,恳请天子出兵援救公主、昆弥!"
汉宣帝看了奏书,当即决定大举出兵。
这次行动规模空前,五位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分五路进攻匈奴,常惠被任命为校尉,持节监护乌孙军队,算是第六路军。
别的五路军都是正规军,装备精良,人多势众,常惠这一路只有他带的几十个汉军,主力是乌孙的五万骑兵。
谁能想到,这支看起来最弱的队伍,打出了最辉煌的战绩?
翁归靡昆弥亲自率领五万多骑兵,从西方攻入匈奴右谷蠡王庭。常惠的作用关键得很,他对匈奴地形了如指掌,哪里容易突破,哪里有水源,全凭他指点。
这一仗打得匈奴措手不及,单于的父辈、嫂嫂、公主全被抓了,各种名王、骑将被俘三万九千多人。战利品更是丰富,马、牛、驴、骡、骆驼五万多头,羊六十多万只。
其他五路军呢?战绩惨淡得很,加起来歼敌也就几千人。
汉宣帝大喜过望,当即封常惠为长罗侯,一个小随从,摇身一变成了侯爵,这在汉朝历史上都不多见。
西域的征服者
封侯只是开始,常惠的复仇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汉宣帝又派常惠带着黄金、钱币回乌孙,赏赐有功的贵族。常惠趁机提出请求龟兹国曾经杀害汉朝校尉赖丹,能不能顺路收拾他们?
汉宣帝没同意,但大将军霍光暗中给了指示,见机行事。
常惠心领神会,什么叫见机行事?就是可以先斩后奏。
常惠带着五百人到了乌孙,完成了朝廷的任务,回程路过龟兹时,他开始调兵遣将。
龟兹西边的国家出兵两万,东边的国家出兵两万,乌孙军队七千,三面包围龟兹。还没开打,常惠就派人去责问龟兹王,当年杀害汉使的账,该怎么算?
龟兹王吓坏了,赶紧推卸责任:"那是我父王时期的事,都是贵族姑翼怂恿的,我是无辜的!"
常惠冷笑:"既然这样,把姑翼交出来,我就饶了你。"
龟兹王哪敢不从?立刻把姑翼绑了送过来,常惠当场斩杀姑翼,为多年前死去的汉使报了仇。
这一仗的震慑作用巨大,西域各国都看清了汉朝的实力,再也不敢小瞧这个东方大国。
元康二年,乌孙内部发生继承危机,翁归靡想立儿子元贵靡为继承人,但按照旧约定应该立岑陬的儿子泥靡。
常惠又成了关键人物,汉宣帝派他护送新的和亲公主刘相夫到乌孙,结果半路上翁归靡就死了。
乌孙贵族按照旧约定立了泥靡,号称狂王。常惠上书建议让刘相夫在敦煌等着,他先去乌孙交涉,要求改立元贵靡。
这次朝廷没有支持常惠的建议,把刘相夫召了回来,但常惠在乌孙的影响力已经确立,最终还是实现了大小昆弥并立的格局。
甘露二年,汉朝的后将军赵充国去世,常惠接任右将军,同时还兼任典属国,一个当年的小随从,最终成了位高权重的朝廷重臣。
初元三年,常惠去世,但他留下的遗产是巨大的。西域都护府的建立,丝绸之路的畅通,汉朝在西域的绝对优势地位。
匈奴人做梦也想不到,当年放回去的那个小跟班,竟然成了自己最可怕的敌人。常惠用一生的时间证明有时候,被低估的人最危险。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2020年12月11日文章《苏武牧羊气节不辱》详细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的历史背景
人民网观点频道2013年8月23日发表《苏武的信念与时代的回答》,分析了苏武与同行者的历史意义
《常惠(西汉时期外交家、将领)》百度百科词条,提供了常惠生平的详细史料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