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笔者介绍了古罗马平民居住的公寓,不少读者对庞贝城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例如:近2000年的壁画为何如此鲜艳?当时的欧洲怎么会有鸡?用石膏灌注的尸骨遗骸模型算不算造假?
事实上,庞贝城只是当时被维苏威火山吞噬的古罗马城镇之一,本文将先对其展开介绍,再解答以上读者疑问。
图:庞贝的一家快餐店遗址
01 庞贝、赫库兰尼姆、托雷安农齐亚塔介绍
维苏威火山于公元79年8月24日爆发,吞噬了庞贝和赫库兰尼姆这两座繁荣的罗马城镇,以及托雷安农齐亚塔地区许多富人居住的别墅。18世纪中叶以来,这些遗址被逐渐发掘出来,并向公众开放。
1997年,庞贝、赫库兰尼姆、托雷安农齐亚塔考古遗址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图:庞贝城遗址和维苏威火山
3处遗址形成了鲜明对比:庞贝是一座繁华的商业城镇;赫库兰尼姆是度假胜地,规模较小但遗址保存更完好;托雷安农齐亚塔的奥普朗蒂斯别墅等建筑内精美的壁画则生动地展现了早期罗马帝国(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富裕公民奢华的生活方式。
图:托雷安农齐亚塔的别墅壁画
庞贝古城已挖掘区域44公顷,是世界上唯一现存的包含古罗马城市全貌的考古遗址。核心的公共集会广场两侧是许多宏伟的公共建筑,如卡皮托利诺神庙、巴西利卡和神庙。城内还有许多公共浴场、两个剧场和一个露天圆形竞技场。
图:庞贝城复原图
在赫库兰尼姆,几座公共建筑保存完好,包括一座通过纪念性大门进入的宽敞的宫殿、两座公共浴场、奥古斯都牧师学院和一座标准形式的剧场。城墙外的帕皮里别墅是一座豪华的建筑。该镇还有至今保存完整的商店,店里有巨大的葡萄酒罐等设施。
图:赫库兰尼姆遗址
庞贝古城和赫库兰尼姆都沿着铺设良好的街道建造的一系列住宅和商业建筑。最早的是天井式住宅,中心是一间矩形大厅,屋顶中央有一个露明的天井口,天井地面有池子承接雨水,典型案例之一是庞贝的外科医生之家。
图:庞贝城的街道
在希腊化的影响下,一些更大的住宅开始用柱子和拱廊装饰院子,院子里有花木和喷泉、水池,主要房间围绕院子布置,原来的天井四周改成了杂务处,正屋成了穿堂。典型案例为庞贝的潘萨府邸、银婚府邸。
图:庞贝银婚府邸(屋顶修复后)
庞贝、托雷安农齐亚塔图集
【上下】
赫库兰尼姆图集
【上下】
02 往期读者疑问解答
(一)为什么庞贝城历经近两千年还保存如此完好?
1、火山喷发物质掩埋形成的特殊保存环境。庞贝古城主要被一层厚厚的火山灰和火山砾掩埋。而赫库兰尼姆和海滨地区则埋在火山碎屑的潮流下,因此比庞贝保存更完好,特别是建筑的上部楼层。有机物被高温碳化,考古发现了保存完好的食品、建筑元素和木制家具等日常物品。
2、长期持续的修复和维护。自最初发现以来,这些遗址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挖掘、保护、加固、修复和维护。该遗址区展示了过去两个世纪以来考古实践、保护技术和展览方式的演变。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修复中部分使用了混凝土和钢材,但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古代城镇和郊区的整体肌理仍然保持极高的真实性。
图:庞贝的维蒂之家壁画清理修复
之后越来越多的技术和材料被逐步引入。到了21世纪,保护方式更加强调真实性,保护不仅聚焦在建筑单体上,更注重整个古城区域的整体性。
修复以突出新老差异为原则,新建部分力求“一眼假”的效果,例如银婚府邸的木结构屋顶、奥普朗蒂斯别墅的瓦片等,一看就是为了保护建筑免受风雨侵蚀而新建的。
图:奥普朗蒂斯别墅(屋顶为修复新建)
(二)为什么近两千年前的壁画依旧如此鲜艳?
1、特殊的保存环境。火山灰掩埋形成了干燥、无光照、隔绝氧气、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2、矿物颜料的使用。庞贝的壁画大量使用了研磨精细、化学性质较稳定的朱砂、赭石、埃及蓝、铜绿等矿物颜料。相比之下,敦煌壁画部分使用了容易褪色的有机颜料(胭脂、藤黄等),以及含铅颜料(铅丹、铅白等,在空气中转化为二氧化铅、二氧化硫化后颜色会变黑)。
图:敦煌壁画,含铅颜料变黑
3、湿壁画的技法。庞贝的壁画多为湿壁画,在湿润的墙壁灰泥上,用矿物颜料调和清水或石灰水作画。颜料渗入潮湿的墙壁内,干燥后形成碳酸钙结晶,固化成墙体的一部分。相比之下,中国的敦煌壁画是在干燥的墙面上作画,颜料仅附着在墙的表面,近代被一些西方强盗使用胶粘剂剥离并盗走。
(三)关于庞贝城的历史有文献记载吗?
在赫库兰尼姆,火山沉积物保存了数百块蜡片,其中一些保存了法律文件,在帕皮里别墅发现了1800多卷包含希腊哲学文本的纸莎草卷轴。
在庞贝和赫库兰尼姆发现的众多文献资料提供了这些古城最后几十年的图景,包括复杂的社会和充满活力的社区形象,展现了公元1世纪罗马社会典型的生活方式,以及文稿在政治和私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庞贝古城丰富的涂鸦壁画记载。火山爆发时,一项选举活动迫在眉睫,墙上潦草地写着许多政治口号,还有一些更个人化的诽谤性的口号。
图:庞贝城的涂鸦
在同时期罗马帝国其它地区相关的文献记录。其中最重要和直接的目击和文献证据之一,是时任罗马海军舰队司令的老普林尼在试图前往救援时,因吸入有毒气体殉职,其养子小普林尼在那不勒斯湾北端的米塞努姆港目睹了火山喷发灾难的全过程。此外,出土的当时和后世的钱币,塔西佗、卡西乌斯迪奥等史学家的著作等都记录了这场灾难。
(四)用石膏灌注的尸骨遗骸模型算不算造假?
在火山爆发中遇难的人类遗体是重要的考古证据来源之一。早期的考古实验将石膏倒入火山物质中发现的空隙中,从而制作出人类和动物遗体及其他有机物质的灌注模型。
在赫库兰尼姆,沿着古老的海岸线发现了约300具骨骼。通过对这些遗体样本的研究,考古学家对他们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和死亡有了深入了解。这些灌注模型既包含骨骼遗骸,也包含了19和20世纪考古实践的证据。
图:人类遗体石膏灌注模型
(五)庞贝居民的粮食从哪里来?罗马帝国时期的欧洲有鸡吗?
考古发现了保存完好的碳化的食品,从中可以了解古罗马人丰富的饮食习惯。2005年,意大利考古专家发现了一座100多平方米的快餐店,发现的碳化食物包括鸡、鸭、牛、羊肉,鱼类和贝类等海鲜,扁豆、萝卜、洋葱、葡萄,枣子、无花果等蔬菜水果。其它遗址中还发现了盛装葡萄酒和橄榄油的陶罐。
图:出土陶罐
庞贝的食物供应主要来自本地生产,部分依赖进口补充。近郊的菜园和果园、城内和郊区的家禽与牲畜养殖农户、远郊平原地区的农田和牧场、沿海地区的渔业是主要的食物来源,近郊的火山山麓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当地盛产葡萄酒和橄榄油,部分谷物从埃及和北非进口,一些高品质的鱼酱来自西班牙。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包括奴隶、佃农、雇农、获释奴等。
鸡的原产地是东亚、南亚地区,最晚在公元前5-6世纪经波斯传入古希腊,再传入今意大利半岛。共和时期,鸡已经在罗马农业经济中十分常见,在饮食、宗教和文化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图:快餐店前台画着鸡和看门狗
投票环节:
作者简介:
985高校顶尖建筑系本科、硕士,曾修读中外建筑史、艺术史;欧洲某高校全球排名前100建筑系硕士,主攻乡土建筑、建筑文化遗产认定、研究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