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三国乱世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在这个乱世之中出现很多,杰出的人物,出名的大人物很多,如曹操、刘备、孙权等人,而强将手下无弱兵,他们手下人才更是出类拔萃,最杰出的就是诸葛亮,千古一名相,被后人称为智慧的化身,他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人才。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在聪明也有犯错的时候,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错误应该就是违背刘备临终遗诏,错用马谡,弃用一人最终没能兴复汉室。
刘备识人用人的能力在三国之中可以说是佼佼者,刘备既能清楚地知道一个人的才能所在也能知道一个人的情感性格,这也是刘备最了不起的一项本领。比如刘备十分清楚道关羽、张飞各自的优缺点,但是也能最大的激发出他们的潜能,对于像君主来说,在那种群星璀璨的年代,最重要的就是刘备这种清楚识人的能力、大胆用人的胸怀,也是因此刘备才能成为一方霸主,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刘备在临终的时候对于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自然是放心不下,蜀汉的现状,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外部,宿敌魏国一直虎视眈眈;盟友东吴成了势不两立的仇人。内部,精兵良将已所剩无几,孟获等数郡又先后叛乱,政权随时可能倾覆。十分的岌岌可危,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必须将身后事尽量缜密的安排。
遂遣使往成都,请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星夜来永安宫,听受遗命。孔明等与先主次子鲁王刘永、梁王刘理,来永安宫见帝,留太子刘禅守成都。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先主谓众官曰:“朕已托孤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负朕望。”又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先主又谓众官曰:“卿等众官,朕不能一一分嘱,愿皆自爱。”
刘备在最后的安排中,明确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李严的能力不容置疑,李严的文治武功,才干超群是不容质疑的。要不被曹操称为天下英雄的刘备也不会在章武二年就将李严任命为尚书令,是一个仅次于刘备、诸葛亮的蜀汉第三号人物,李严作为托孤重臣之一,又掌握着兵权,名爵屡次升迁,地位仅次于诸葛亮。这就威胁了诸葛亮这丞相兼第一托孤重臣的地位。
而这样的结果是刘备安排的政治格局。刘备此举就是为了制约诸葛亮自取成都之主的安排。果然,诸葛亮和李严在刘备死了以后的八年中矛盾不断,所以在李严升迁的同时,诸葛亮就逐步夺过李严掌握的兵权,使李严渐失主管军事的地位最后以诸葛亮的胜利而结束了李严和诸葛亮的纷争。而诸葛亮弃用李严就是最大的错误。
李严之所以被诸葛亮弃用,就是诸葛亮“鸡蛋中挑骨头”人都是有错误与缺点。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就算是圣人,也会犯错。诸葛亮往往抓住别人的只言片语,或者不利言行,给对方来个下马威。李严最后因为粮草一事,被废为庶民,不是李严没能力,而是对诸葛亮一家做大有怨言。
诸葛亮还有一个错误就是错用一人,这人就是马谡,刘备在临终的时候就是“马谡其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马谡属于是那种夸夸其谈的人,理论上讲的头头是道,但实践方面未必行,况且性格浮躁,指挥作战恐怕有失。诸葛亮作为马谡的老师,对他却是非常信任,所以一直没听进去。
马谡最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地,先后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马谡才气器量超过常人,喜好议论军事谋略,丞相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后来让马谡担任参军,时常接见一起谈论军事谋略,从白天直到黑夜,诸葛亮平定南中时马谡屡献妙计,立下不小的功劳,诸葛亮对他很是满意,也正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失街亭。
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国。诸葛亮命令赵云、邓芝作为疑军,占据箕谷,自己亲自率领十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当时有久经战场的老将魏延、吴壹等,议论者都说应该以这些人为先锋,而诸葛亮违背众人意见提拔马谡,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来到街亭之后,不顾偏将军王平的劝说,执意把营寨扎在山上。
张郃来到前线一看,对其意图更是一目了然,马上派人去断绝了蜀军取水的道路。并发动进攻大败马谡,蜀军士兵四散而逃,投降者不计其数。只有王平等少数将领冲出重围。诸葛亮带领军队出了祁山,却因为街亭作战失败没找到立据的地方,也只好带领大将撤退。与此同时,赵云的那一路疑军,也遭到了曹军大将的抵抗,最终也失败而归。
诸葛亮回军后,将马谡连同与之一起在街亭作战的张休、李盛等全部处斩。马谡死后,诸葛亮亲自前往吊丧,为他痛哭流涕,安抚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样恩待他们。马谡死时年仅三十九岁。《三国志·诸葛亮传》确实说了诸葛亮"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王平传》也说:"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林、李盛。"可是,《马谡传》却是说:"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物故"是死亡的委婉说法。可见,马谡是被判了死刑,死刑没有执行,马谡自己就在狱中"物故",没等诸葛亮挥泪去斩,就自己死去了。难怪诸葛亮不能兴复汉室,违背刘备临终遗诏,错用一人弃用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