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安在战争年代立下功勋,战功赫赫。1956年,他被军委授予上将军衔,实至名归。可是由于某些原因,他后续发展不太如意,不如一些中将和少将。
1908年,王建安出生在湖北黄安一个贫困家庭中。19岁那年,他加入共产党,参加黄麻起义,立下战功。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不怕牺牲的勇气,他一路高升,成为军级政委。
抗日开始后,王建安担任山东纵队副指挥,参与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当之无愧的抗日英雄。
解放战争期间,他历任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副司令,参与济南战役。
建国后,王建安出任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兼政委,参加抗美援朝。
1955年,军委举行大授衔。根据王建安的功绩来看,给他授个上将一点都不过分。可在当年的授衔仪式上,王建安不但没被授予上将,连少将都没捞着。这是为何?
一切都要从一年前说起。
1954年,王建安的老领导饶漱石遭到审查,被捕入狱。听说饶漱石被捕后,王建安没有随波逐流,落井下石。
因为没有批判饶漱石,王建安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暂时离开军队。因此,在1955年的大授衔上,他没被授予任何军衔。
古语云:是金子总会发亮。王建安虽然错过了1955年的大授衔,却在1956年被追加授予上将军衔。王建安在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成功立下汗马功劳。组织没有忘记他的贡献,给了应有待遇。
在当时,上将基本上都担任军区司令,是军区一把手。王建安由于受到饶漱石牵连,只能担任副职。1956年12月,他出任沈阳军区副司令。1961年10月,改任济南军区副司令。1969年8月,改任福州军区副司令。
通过上面履历,我们不难看出王建安在13年里没有晋升,职务依然是军区副司令。和他同时期的上将基本都成了部长,一部分和他同时期的中将、少将都成了军区司令,职务在他之上。
如果1954年王建安选择随大流,或许他的仕途会更加顺利。可是,人生没有如果。
改革开放后,王建安离开军队,来到纪委工作。
1979年3月,由王建安率领的中央慰问团去昆明慰问对越自卫反击部队。到昆明后,当地省委邀请慰问团一起吃饭,被王建安拒绝。王建安领着慰问团来到一家小饭馆吃饭,严格按照“四菜一汤”标准点菜。
在纪委工作期间,王建安大公无私,对战争年代的老部下、老战友从来不包庇。因为敢说真话,不怕得罪人,他被邓公点名表扬:“王建安是好样的!”
《人民日报》这样评价王建安:他身上有老八路的优良作风。《解放军报》这样评价王建安:他是一个对军队有益的人。
1980年7月,王建安在北京病逝,终年72岁。王建安在革命年代立下战功,为革命胜利做出许多贡献,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辈。
谨以此文,缅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