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进,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著名猛将之一,与张辽、于禁、张郃、徐晃一起被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然而,乐进的故事却有两大显著的不同点。首先,他英年早逝,公元218年因病去世,而他的正史记载也极为简略,仅有寥寥数百字。其次,乐进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居然未尝一败,这一点使得他与其他四位良将显得格外不同。毕竟,张辽、于禁、张郃和徐晃这几位英雄人物,尽管都赫赫有名,但他们也各自有过败绩的记录。
其中,张辽败绩最多,甚至在曹操之前,他似乎与每一位主公都难以走到胜利的彼岸。于禁更是令人失望,他在襄樊之战中败给了关羽,还在敌前投降。张郃则死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埋伏,他在追击诸葛亮的败军时,未能幸免。而徐晃的表现稍微强些,尽管他在与马超的对抗中也曾大败,败退汉水,显得颇为狼狈。
对比这些人的战斗历程,乐进从未遭遇失败的记录,也许会让一些人心生疑问。毕竟,其他良将战斗生涯较长,胜败皆是常事,若是乐进本身命运短促、偶有侥幸,如何能值得称赞呢?但实际上,乐进的非凡并非仅是因为幸运,而是他自身具备无可挑剔的实力和勇气。
每次出征,乐进都勇敢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令敌人闻风丧胆。史书记载,乐进常常位于战阵的最前方,是率先突破敌方防线的先锋。无论面对怎样的强敌,他总是毫不退缩,冲锋陷阵。回顾他的战绩,不难发现乐进在战场上从未有过一败,他的勇猛和能力可见一斑。
乐进最早的战功出现在与吕布的对抗中,尽管吕布以勇猛著称,但乐进依然凭借自己超凡的勇气与智谋,在战场上脱颖而出。尽管他身形矮小、外貌并不出众,但曹操看中了他的勇气与忠诚,特意任命他为先锋。在与吕布的将领们交锋时,乐进总是第一个冲上去迎敌,从未惧怕过任何一场战斗。正因如此,曹操在他斩杀吕布后,封他为侯。
紧接着,乐进在官渡之战中再次证明了自己的价值。那时,曹操与袁绍对峙,双方兵力悬殊,曹操不得不依赖巧妙的策略来扭转局面,奇袭敌军粮草是其中一项成功的手段。而乐进,作为曹操的得力干将,毫不畏惧,勇敢地斩杀了袁绍的大将淳于琼,在侧路进攻时,又成功击败了袁绍将军严敬。最终,在追击敌军的过程中,乐进再次率先攻破了敌方城池,为曹操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之后,乐进还屡屡战胜张绣、刘备等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直到赤壁之战后。赤壁之战失利使得曹操转向进攻汉中,亲自带领十万大军出征。与此同时,魏国国内防线空虚,孙权趁机发动了对魏国的进攻,首当其冲的目标便是合肥。曹操深知孙权的计谋,特地派遣乐进、张辽和李典守住合肥,并叮嘱乐进若敌军来袭,必须由张辽和李典出战。然而,乐进、张辽和李典三人的组合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力,以不到一千兵力将孙权的十万大军击退,甚至险些让孙权自身也命丧战场。
乐进的军事才能和勇猛表现不止于此,史书对他几乎没有提及任何失败。在他的一生中,所有的战斗几乎都取得了胜利,这从他短短几百字的记载中可见一斑。曹操对乐进的爱戴无疑,他屡次亲自给予褒奖,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乐进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尽管乐进的生涯短暂,且在《三国演义》中并未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他无疑是曹操麾下的一位不败战神,深受士兵的敬重和爱戴。在乱世的战场上,乐进无疑是那个不容忽视的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