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刀剑录》:蜀汉主刘备在章武元年,时为辛丑年,采集金牛山的优质铁矿,铸造了八把宝剑。每把剑的长度都为三尺六寸,约合今天的83厘米。这八把剑,除了刘备自佩之外,其余的分别赠送给了他的太子刘禅、梁王刘理、鲁王刘永、丞相诸葛亮、武将关羽、张飞和赵云。所有剑身上均由诸葛亮亲自刻铭,刻有独特的符号纹路,并且每一把剑都有专门的名称。这些剑是以“元造刀”为基础铸造的,数量达到五万口,每一把剑都具备连环结构,刃口锋利,且带有七十二条链柄,所有剑的铭文中包含着两个字。这八把剑,后来被称为“蜀主八剑”。
《古今刀剑录》是南朝齐到梁朝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陶弘景所编纂的,它详细记录了中国古代刀剑的历史,涵盖了从夏朝的夏启到梁朝的历代刀剑铸造的数量和尺寸,堪称古代武器的宝贵档案。关于刘备铸剑的事情,《古今刀剑录》提供了丰富的记载。根据史料,刘备在公元221年称帝后,采金牛山的铁矿铸剑,且所有的剑均为三尺六寸的标准长度。这些剑不仅有其象征意义,还与历史中的人物密切相关,刘备将它们赠送给了亲王和忠诚的战友。
蜀主八剑的由来
刘备所铸的这八把剑究竟为何赠送给这些人呢?首先,我们要理解古代剑的功能与象征。剑的历史几乎与华夏历史一样悠久,早在黄帝时代就已有铸剑的记录。《广黄帝本行纪》记载:“黄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 古代的剑不仅仅是武器,它也是身份的象征。因为古时青铜非常稀缺且昂贵,普通百姓几乎无法拥有,只有统治者和贵族才有资格佩戴。剑通常具有装饰性,也可以作为近身肉搏的武器,这与现代的剑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对于刘备来说,佩剑有着特殊的意义。无论是他自己的剑,还是赠送给家族成员与战友的剑,都体现了他对这些人身份与贡献的认可。例如,刘备亲自铸剑给自己的儿子刘禅、刘理和刘永,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是皇族的一员,理应佩剑,而诸葛亮、关羽、张飞和赵云等人,都是刘备的亲密战友和忠诚支持者,赋予他们这些象征权力与责任的剑,也是对他们贡献的认可。
刘禅的长剑与镇山之剑
按照《古今刀剑录》的记载,刘备的儿子刘禅在其父去世后,于公元239年铸造了一把大长剑,长度达到一丈二尺(约合2.77米)。如此长的剑并不常见,显然有着特殊用途。刘禅的这把剑被用来镇守山口,剑的光辉虽然能被人看到,但却很难被人找到。这把剑象征着刘禅的统治权力,且通过其光辉来象征国家的安全与威望。
诸葛亮的佩剑
诸葛亮是刘备的重要谋士和托孤大臣,二人的关系深厚,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知己”。诸葛亮不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同样佩剑。在蜀汉政权内,诸葛亮的地位举足轻重,不仅承担着国家事务的管理,还亲自规划了未来的军事战略。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无可置疑,铸剑送给诸葛亮,是刘备对他个人能力和忠诚的极高评价。据《古今刀剑录》记载,诸葛亮曾在南中平定过程中,抽出佩剑砍向山石,举刀投掷的行为,显示出他对佩剑的习惯。诸葛亮的这把剑后来被称为“师古剑”,有了深刻的历史象征意义。
关羽与张飞的剑
关羽和张飞作为刘备的结拜兄弟、战友与朋友,始终忠诚于刘备事业。刘备为关羽和张飞铸剑,正是对他们忠诚的奖励。关羽佩剑的事例在史料中有所记载,例如关羽的“万人敌刀”,这些刀剑都是他在战场上和刘备并肩作战时的重要象征。然而,关羽在公元220年就被杀害,这意味着刘备为他铸造的剑,可能是留给了关羽的后代,尤其是关羽的次子关兴。
至于张飞的佩剑,他的“新亭侯蜀大将”铭刀也有记载,这把刀体现了他在刘备统治下的地位与身份。张飞被杀后,这把刀被带到了东吴。对于这两位英雄来说,佩剑不仅仅是权力的象征,更代表着他们的荣耀与牺牲。
赵云的佩剑
最后,刘备为赵云铸剑也具有特别的意义。赵云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尤其在长坂坡之战中,他凭一己之力保护刘备的妻儿老小,屡建战功。刘备把亲人的安危托付给赵云,足见对他的深厚信任。在刘备眼中,赵云的地位不亚于关羽和张飞。赵云的佩剑象征着他在蜀汉军事中的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刘备铸剑的行为,不仅仅是为了一件武器,更是对每一位接受剑的人的身份、忠诚和贡献的高度认可。这些剑承载着权力、信任和历史的重量,成为了蜀汉历史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