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熟悉近现代历史的朋友中,大家一定知道,张云逸将军是开国大将中年龄最大的那一位,排在第七位。1955年,他63岁时被授予开国大将军衔,成为新中国的“年纪最长的大将”。张云逸不仅年纪大,他的革命经历同样悠久。早在黄花岗起义时,他便参与了革命,接着参与了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可以说他在革命事业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尽管他在开国大将中排在第七位,但由于其丰富的革命资历与重大贡献,他是唯一一位享受元帅待遇的开国大将。
张云逸将军的革命生涯非常辉煌。他不仅参与领导了百色起义,还创建了红七军,担任了中央红军作战部部长的职务。对于新四军的建设,他也贡献良多,尤其是在壮大革命武装力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张云逸担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负责三野大军的后勤保障,主导了华东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在广西,他积极清剿匪寇,恢复农业生产,并为国家的农业建设作出了巨大努力。
至于排在他前面的六位开国大将,他们分别是:
第六位的是海军大将萧劲光,他也是入党最早的一位大将,革命资历十分深厚。萧劲光与开国元老任弼时一起投身革命,还曾赴苏联留学。在革命战争时期,萧劲光担任了军团级别的红军干部。抗日战争时,他是八路军留守兵团的司令员。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了民主自治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及东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参与了东北战场的重要战斗。值得一提的是,萧劲光曾在解放战争中担任野战军副司令员的职务,而在开国大将中,只有他和粟裕曾经担任过这一职务,因此他的位置虽然排在第六,却依然让人感到他有些被低估了。
排名第五的是政工大将谭政,他从秋收起义便投身革命。在革命战争时期,他主要负责政治工作,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期间,成为东北战场的重要领导者之一,担任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职务。值得注意的是,谭政是唯一一位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四大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而其他三位的政治部主任仅获得了上将军衔。
排在第四的是陈赓大将。陈赓与黄埔军校的向前、林彪一样,都是著名的黄埔三杰。与获得元帅军衔的徐向前、林彪相比,陈赓晚些才独当一面,开始担任军事指挥官。尽管他在抗日战争时期表现杰出,但由于徐向前和林彪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已经是红军的骨干战将,陈赓略逊一筹。因此,在1955年,陈赓被授予了大将军衔。
第三位是黄克诚,他是一位全能型将领,军政皆能,具备较强的战略眼光。抗战胜利后,黄克诚提出了进军东北的战略建议。在解放战争中,他参与了东北野战军的后勤保障工作,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总后勤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委秘书长等职务,威望极高,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黄老”。
位居第二的是徐海东将军。尽管在解放战争时期,徐海东一直在养病,但他的革命贡献依然巨大。早期,他参与创建了红25军,并成功率领部队完成了艰苦的长征,成为第一个抵达陕北的红军部队。这一举措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红25军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因此,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名列第二。
最后,第一位是粟裕将军。作为一位真正的军事天才,粟裕的军事才干堪称一流。和林彪一样,他被誉为我军的“双子星”。粟裕在战争中的卓越表现使他获得了无冕之称,同时他的贡献也为他赢得了元帅的荣誉。至今,他依然被认为是中国军史上最为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