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下面是你提供的文章的改写版本,保持了原有的语义,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全文长度也基本保持一致:
---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对传奇夫妻,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卓越贡献,才使得国产血源性乙肝疫苗的研发得以顺利推进。
这对传奇夫妻就是德裔中国医学家汉斯·米勒和他的日本妻子中村京子。
汉斯·米勒于1915年出生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德国血统。按照以色列的《回归法》,他严格来说并不算犹太人,因为这个法律主要依据母系血统来认定犹太身份。
然而,米勒成长的年代正值1930年代纳粹统治下的德国,当时只要有任何犹太血统的人,都被纳粹视作犹太人,面临严重的歧视和迫害。
1933年,米勒高中毕业,恰逢希特勒掌权,德国政府要求所有高中毕业生必须完成一年的军事训练,才能进入大学或开始工作。这项训练由被称作“劳动服役队”的组织负责。
在那个时代,反犹浪潮席卷德国,米勒这样带有犹太血统的青年在劳动服役队中不仅遭受排挤,更有可能被暴力欺凌,甚至丧命。
为此,米勒的父亲建议他前往邻国瑞士求学,远离纳粹的迫害。
于是,米勒进入了瑞士著名的巴塞尔大学深造。
由于当时欧洲广泛存在的反犹情绪,即使是在相对宽容的瑞士,米勒依然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偏见和排斥。瑞士政府最终要求米勒在半年内离境,且禁止他返回德国。有人猜测,瑞士当局担心米勒回国后会参与反纳粹活动,招致希特勒的报复。
正当米勒陷入迷茫时,他在巴塞尔大学的一位同学——正在攻读病理学博士的江涛声,建议他去中国。因为当时中国正遭受日本侵略,米勒也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对抗法西斯主义。
1939年,米勒通过法国辗转来到香港,迅速联系上由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保盟”中央委员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把他介绍给另一位中央委员,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
1939年6月,一批海外捐赠的战备用品,包括600多箱医疗物资、23辆卡车和一辆大型救护车,需要从香港运往内地。由“保盟”委员、新西兰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带队,米勒随队同行。
这支队伍从香港出发,辗转经过越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历经艰难险阻,最终抵达西安。随后,他们与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物资运输车队汇合,共同启程前往延安。经过将近四个月的颠簸,1939年10月终于抵达延安。
在延安,米勒被安排在拐峁八路军军医院担任外科医生,期间受到了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亲切接待。
1939年11月,怀着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贡献力量的崇高理想,米勒主动申请前往抗日前线工作。
经毛泽东批准并周密部署后,米勒随印度援华医疗队出发,前往山西武乡县王家峪的八路军总部。
在参加白求恩医生追悼会时,米勒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我要沿着白求恩的足迹,成为一名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正义事业奋斗的好医生。”
二战结束后,米勒原计划返回德国,但随着国内局势剧变,蒋介石发动内战。为了帮助缺医少药的解放军,米勒选择留下,继续参与解放战争。
在解放战争期间,米勒先后担任冀察热辽军区野战总医院院长、卫生部主任以及第四野战军医管局主任。
正是在这一时期,米勒遇见了他的妻子——1945年来华的日本护士中村京子。
中村京子原是日本锦州“满铁”护校的学生,毕业后在“满铁”医院实习。日本战败后,医院被八路军接管。中村京子在接触八路军后,被他们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决定加入八路军,成为一名“国际八路”。
据相关资料显示,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米勒先后救治了约9000名八路军和解放军战士,其中包括开国少将张中如等多位高级将领。
新中国成立后,米勒决定永远留在中国。1951年,他成功申请入籍,从此成为一名德裔中国人。
他先后任职长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院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北京积水潭医院内科医生以及北京医学院副院长等重要岗位。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乙肝在中国大陆肆虐成灾。
据1992年卫生部调查数据显示,1970年至1992年间,中国经历了严重的“乙肝大爆发”,乙肝病毒携带者达1.2亿人,约占全球携带者的三分之一,每年约有40万人死于肝炎相关并发症。
在当时,开发一种能够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疫苗,成为国家的紧迫任务。
但受制于国际环境,当时中国甚至缺乏一套完整的甲肝和乙肝检测试剂。
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米勒陪同妻子中村京子回日本探亲,并借此机会与日本医学界人士展开交流,寻求技术支持。
他特别拜访了日本著名肝病学专家西冈久寿弥教授,学习了许多先进的肝病诊疗技术,并带回了几盒乙肝检测试剂。
米勒明确提出,希望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利用这些乙肝病毒检测试剂,展开中国本土的乙肝研究。
当时,附属人民医院检验科生化研究室主任陶其敏医生接受了这项挑战。
1973年,米勒安排陶其敏赴日本深造,学习当时最先进的血凝法检测技术。
事实上,血源性乙肝疫苗的制造流程与乙肝检测试剂的工艺几乎相同,掌握了检测试剂的制作方法,就等于完成了疫苗研发的一半关键工序。
1975年,米勒在一本外文医学期刊上看到美国科学家报告血源性乙肝疫苗在实验室中的成功研发。虽然论文缺乏实操细节,但对于已经掌握乙肝检测试剂制作技术的陶其敏来说,这无疑是极其关键的突破。
接下来,关键就在于如何把疫苗真正制备出来。
关于疫苗研发过程中,陶其敏教授主动注射乙肝病毒以验证疫苗的事情大家可能耳熟能详,但最初提出自我注射的其实是汉斯·米勒本人。他坦言自己年龄已高,即使不成功也无所谓。
最终在陶其敏及团队的劝说下,决定由陶教授亲自接受病毒注射。
1989年,值米勒来华工作满50周年之际,中国政府为表彰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突出贡献,授予他“杰出的国际主义白衣战士”称号。
1994年,米勒临终时特别嘱托妻子中村京子,一定要把他的信仰和理想传承下去,不可离开中国:
“我死后,你一定要留在这里,让我的信仰继续延续……无论如何,都不要离开中国。”
顺便一提,中村京子女士至今仍平静地生活在北京,已是九十多岁的高龄。
这里,兰台衷心祝愿这位老人家健康长寿。
当年米勒在太行山参加白求恩追悼会时,立志做一名“白求恩式的好医生”。
他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完美践行了这句誓言。
汉斯·米勒当之无愧是最杰出的中国人,他是真正的中国人。
END
---
如果你需要对某些段落做更详细的调整或加深某些细节,随时告诉我!
上一篇: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不娶京娘?
下一篇:原创 汉末袁术集团的形成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