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放弃中国国籍的人,漂泊到日本却遭拒绝接纳,他们的生活究竟有多凄惨?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感受那份被世界遗忘的无助。
这位老人叫陈福坡,今年已经88岁,原是地道的东北汉子。二战期间,他为了躲避战火辗转逃到台湾,随后凭借留学生身份进入了日本。直到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恢复邦交关系,而日本也与台湾断绝了外交往来。此时,陈福坡面临一个艰难抉择:要么回归中国国籍,要么加入日本籍。
但陈福坡既不想回中国,也不愿接受日本国籍,最终选择了成为无国籍人士,留在日本过着游离于国籍之外的生活。谁曾想,这一决定不仅让他自己陷入困境,更把他的女儿陈天玺拖入了漫长的苦难深渊。
陈天玺年仅一岁时,就被父亲代签了放弃中国国籍的承诺书,从此她也沦为无国籍者。没有国籍的身份,让她学习和工作处处受限。大学时,尽管成绩优异,却无法申请任何奖学金;成年后,她在人群中始终感受到冷漠与排斥,终其一生难得结交朋友;更糟糕的是,每次搭飞机,她都可能被机场滞留,行程受阻。
有一次,陈天玺出差台湾,下飞机后,因证件上标注“无国籍”三个字,台湾当局拒绝她入境。无奈返回日本,却没想到同样遭日本方面以无国籍为由拒绝入境。就这样,她被困在机场里,既进不了台湾,也回不了日本。
面对如此尴尬的处境,陈天玺苦涩地自问:“生我之地不要我,居住之地不接纳我,我到底属于哪个国家?我的故乡又在哪里?”
在日本,像陈天玺这样的无国籍者还有许多。接下来要讲的李文彪,他主动放弃中国国籍,结果惨状更令人心酸。
李文彪56岁,身份证上写着他的出生地是中国上海,可他已不再是中国公民。37岁时,他前往玻利维亚工作,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良好,他主动放弃了中国国籍,加入玻利维亚籍。43岁时,因工作需要,李文彪持三个月短期签证来到日本。得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后,他想趁机恢复中国国籍。
然而,当他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办理手续时,被告知必须先放弃玻利维亚国籍。李文彪照办,但接下来情况急转直下。公安部通知他,由于他在日本没有长期居住资格,无法恢复中国国籍。
于是,他既失去了玻利维亚国籍,也无法重新成为中国公民,彻底成为无国籍人士。
李文彪成了日本的“黑户”,签证过期后便成了非法滞留者,找不到合法工作,也享受不到医疗和养老等社会福利。每天他都战战兢兢,担心随时被捕遣返。
为了躲避追捕,李文彪只得在郊外租住一间仅十几平方米的小屋,生活极其简陋。孤独成了他的唯一陪伴,他每天独自吃饭、独自入睡,14年如一日,日复一日的暗无天日。
更令人心碎的是,他最遗憾的,是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作为长子,他年少时移民海外,回家次数屈指可数。母亲90岁高龄去世时,他被困在日本,无法归乡送别,连母亲葬礼也没能参加。
每说到此,李文彪便泪流满面,感叹如果当初没有放弃中国国籍,自己的人生或许不会如此凄凉。
除了李文彪,还有一名无国籍人士霍姆,她出生前,父母便从战乱中的越南偷渡到日本。越南那时战火纷飞,民不聊生,霍姆的父母选择抛弃祖国,来到了异乡。
因此,霍姆从出生起就如同她的父母一样,成为无国籍者。为了在日本求生,一家人饱受磨难。父母辛苦找到工作,却因身份问题被迫签署“退职协议”,生活捉襟见肘。
他们住在一间阴暗破旧的房子里,未来似乎没有光明。
霍姆对父母的选择满怀怨恨,她说:“他们总说都是为了我,可我过得却一点都不好。”
在日本躲藏多年,霍姆自嘲像只蟑螂,身不由己。
与她类似,许多越南无国籍人士因害怕被驱逐,不得不长期躲避追捕,他们只能做非正式的低薪工作,勉强维持生计。
长年累月的重体力劳动,造成他们积劳成疾,有的患上痴呆,有的重病缠身,却无法享受日本政府的医疗救助。
这就是无国籍人士的悲惨现实。早知如此,他们绝不会轻易舍弃自己的国家。
俗话说得好:有国才有家,国家强大,人民才幸福。看完这些在日本漂泊无依的无国籍者,你是否也对他们感到深深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