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观察者网发布了王文教授的文章,题为《新的历史刚刚开始,未来一定会取得四场斗争胜利》。王文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执行院长,他在文章中指出,当前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10到20年内,中国将面临四场艰苦的斗争。除了这些斗争,中国还将延续三大奇迹,并开创一段崭新的历史篇章。
首先,中国面临的第一场硬仗是大国博弈,特别是应对美国挑起的所谓“激烈竞争”。自从西方疫情全面爆发以来,“全面竞争”实际上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疫情暴露了全球制造业的脆弱,尤其是西方经济体中,制造业的萎靡导致了经济的严重衰退。为了维护其全球霸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已经在经济、金融、军事科技和地缘政治等多个领域采取了全方位的压制手段。仅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国与欧洲联合,试图在高新技术领域设置壁垒,实施更加严密的封锁和围堵;美国还与英国和澳大利亚结成所谓的“安全”小团体,意图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包围圈”;在亚太地区,美国推动建立类似“小北约”的“印太战略”,以“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为基础,进一步扩大其在该地区的军事影响力;与此同时,美国还试图通过经济和军事手段加强对中国的围堵,力图形成全面封锁之势。
第二场硬仗是确保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战。尽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仍处在产业链的中下游,附加值较低。再加上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因素的影响,尽管中国在疫情爆发期间成为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但要保持高速增长并不容易。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中国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其中包括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从战略层面来看,中国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提升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链,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体经济实力,还能带来经济红利。大多数经济学者相信,在未来10至15年,中国经济有可能保持4%到5%的增长率,若能稳定保持4.7%的年增长,2023年以后,中国的经济总量有望再度翻一番。
第三场硬仗则是中国社会治理水平的持续提升。事实上,中国在社会治理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应用方面。现代化的交通、通讯、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已经遍布全国,数字化设施也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扶贫和城市治理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未来,中国将继续扩大这些优势,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民生保障方面,进一步推动先进科技与民生需求的深度融合,确保社会治理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挑战。
第四场硬仗是争取两岸和平统一的斗争。近年来,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借助外部势力的支持,频频炒作“武统”话题,制造台海地区的紧张局势。然而,两岸和平统一依然是中国的首要目标。台湾和大陆之间的经济联系非常紧密,双边贸易占台湾GDP的约45%,这意味着两岸民众不仅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根基,而且台湾地区的经济繁荣也离不开大陆的支持。因此,和平统一是最符合两岸民众利益的选项。尽管如此,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也不会放弃“武统”这一选项,但武统的目标并非针对台湾民众,而是针对那些企图制造分裂的“台独”分子及外部干涉势力。
综上所述,未来中国的四场硬仗包括一场围绕台湾问题的斗争,一场与西方霸权抗争的较量,另外两场则是着眼于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可以看出,阻碍中国发展的外部压力正在逐步减小。只要中国能够顺利打赢这四场硬仗,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历史篇章。
在中国开创新历史的过程中,还将创造三大奇迹。首先,中国将延续其“超越奇迹”。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产业链,涵盖从低端原料到尖端产品的各个环节。早在2011年,中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就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到2013年,中国的货物贸易总额也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而在2021年,中国的对外投资总额同样超过美国,跃居全球首位。这些成就背后正是中国强大且完善的工业体系的支撑。展望未来,到2030年前后,中国有望实现经济总量超越美国的目标。
第二大奇迹是“和平奇迹”。过去40年来,中国没有发动或参与过一场战争,崛起过程完全是在和平环境下完成的。这与西方大国通过战争、殖民和掠夺积累财富的历史截然不同,体现了中国道路的独特性与成功性。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事实证明,中国选择的和平发展道路不仅卓越而且行之有效。
第三大奇迹是“红利奇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可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密切,且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稳定在30%左右,展现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也为沿线国家创造了大量的机遇和红利,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
这些奇迹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发展成就,也昭示着中国在未来世界舞台上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