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深夜为什么要打更,不会打扰到人睡觉吗?古人的智慧令人折服
创始人
2025-09-14 23:03:24
0

当然,下面是对你这段文章的改写,保持了原文的意思,且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

---

“打更”这件事,在古代可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活习惯了,它早已深深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然而,表面上看似简单的打更工作,其实背后暗藏许多玄机,蕴含丰富的历史底蕴,令人称奇不已!

例如,大家熟悉的《少林足球》里的常威,他那敲来敲去的人就是典型的“打更人”。

前段时间,有人提出疑问,质疑那些“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更夫,为什么要在深夜拿着锣敲来敲去?这样会不会吵到大家睡觉?

因此,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古代妇孺皆知、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打更”现象。现代人可能觉得“打更”毫无必要,但在古代,它到底发挥了什么关键作用呢?

更夫为什么总是在深夜熟睡的时候敲锣打更?他们的工作真如表面那样只是提醒大家小心火灾吗?实际上,这份工作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且神秘。

首先,打更与古代的计时方式密不可分。现代人习惯于24小时制,而古代则采用12时辰制,每个时辰约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更夫每隔一个时辰就敲响锣鼓,整个夜晚共敲五次锣,分明地划分时间。

打更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秦朝,虽然那时尚未形成完整体系,但到了汉朝,随着社会逐渐稳定,打更制度才开始在全国推广开来。

更夫是由当地官府亲自挑选的,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朝廷内部的“御用更夫”,二是普遍民间的“普通更夫”,三是大户人家专门聘请的私人更夫。

虽然三者的工作内容大致相同,但待遇却相差悬殊。宫廷更夫由朝廷直接任命,薪资优厚,享受官府的正式待遇。

而民间更夫待遇最差,多为贫苦百姓,别无生计,才被迫接受此职,由官府发薪,也算是古代最早的公务员之一。

至于大户人家的私人更夫,那就属于“私人订制”了,待遇和条件自然各有不同。

打更人一般选用年轻力壮的男子,因其需在夜间工作,古代的夜晚不像今天这般安宁安全,所以打更通常两人一组配合行动:一个敲锣,一个打梆,两人边走边喊,节奏紧凑。

他们的任务是从日落开始,约晚上七点左右开始敲响第一更,提醒人们“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提醒并非在午夜时分发出。很多电视剧里的打更场景,总是大半夜人们已熟睡时才听见锣声,但实际上第一更是在傍晚初黑时分打的。

古代百姓不像现代人拥有丰富的夜生活,劳作一天后吃过晚饭,便早早回家休息,天黑即是睡觉的时间。

这第一更尤为关键,因为古代没有电灯,家庭常用的照明工具多为蜡烛和油灯,这些明火极易引发火灾。

而且蜡烛价格高昂,一般百姓难以负担,多数家庭使用油灯,冬天还会生火取暖。加上房屋多为木结构或茅草屋顶,一旦起火,后果极其严重,火势蔓延迅速,难以控制。

因此,打更人的职责就是提醒百姓务必熄灭明火,防范火灾发生。毕竟劳动了一天的百姓,往往疲惫不堪,可能直接倒头就睡,忘记了安全隐患。

由此可见,打更人其实是为民服务的公务人员,比那些无所作为的官员实在多了。

第二更,约在晚上九点左右,提醒“关门关窗,防偷防盗”,这是为那些夜晚仍在劳作的农妇和手工业者而设。

古代人没有电灯,烛光昏暗,许多妻子会在夜里为家人缝补衣服,常因光线不足难以分辨细节,容易忘记时间。

第二更的响起,便成了他们的“下班铃”,提醒劳作的人们尽早休息,以保证第二天有充足体力应对繁重的家务和农活。

古代百姓生活清贫,却也常有心怀不轨之人,趁夜深人静时偷窃,打劫他人。

一家积蓄不多,失去存款意味着生计断绝,甚至可能饿死。

因此,第三更响起时,通常是在子时(午夜)前后,打更人会通过敲锣和喊声警示大家,同时震慑潜在的盗贼,保障社会安宁。

第四更在凌晨一点左右,天气异常寒冷,提醒大家注意保暖。此时若仍在外面,可能冻死街头;若屋内未关窗,也容易感冒生病。

古代医疗条件差,这种提醒十分重要。同时,第四更也意味着夜晚快结束,黎明即将来临。

对于打更人来说,完成这更的工作,意味着一夜的任务即将结束,尽管寒冷难耐,但也能感受到一份安稳与满足。

最后是第五更,约在寅时(凌晨三至五点),天色开始微亮。

这时打更人宣布:“早睡早起,保重身体”,也意味着百姓可以开始新一天的生活。

古代生活节奏虽慢,资源匮乏,娱乐少,却有一种平静和幸福的韵味。

打更人作为勤勤恳恳的夜间“打工者”,只要不出差错,便是工作的最好成绩。

若出现失误,还可能受到严厉问责。

比如周星驰电影中,打更人路过常威门口,便见其“打来福”的经典桥段,就是打更文化在民间的生动体现。

除此之外,打更人还有巡夜、执宵禁的职责,是古代社会治安的重要保障。

(参考:《汉典》、宋代杨万里《不寐》、明代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内监·内臣罪谴》)

---

你觉得这样的改写,细节和叙述是否更丰富?如果你希望,我还能帮你调整口吻或者增加更多细节!

相关内容

原创 ...
西北大地上,有一座历经千年仍光彩夺目的文化古城——西安。作为陕西省...
2025-09-14 13:42:08
原创 ...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火车站往往象征着城市的现代与宏伟。高铁飞驰如风...
2025-09-14 13:42:07
原创 ...
在广东省北部,有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韶关。它宛如岭...
2025-09-14 13:38:38
原创 ...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最近我来到广东省云浮市的新兴县游玩...
2025-09-14 13:38:23
(走进中国乡村)从“晒秋”...
中新社 合肥9月14日电 题:从“晒秋”到“售秋” 皖南古村文旅焕...
2025-09-14 13:37:50
原创 ...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广州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2025-09-14 13:37:32
原创 ...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广州的商业活力...
2025-09-14 13:37:05
2025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
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与保障中心主任蔡嘉璇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三天...
2025-09-14 13:36:55
原创 ...
1942年,凌少农为了购买布料与日本商人接洽,面对对方疑惑的目光,...
2025-09-14 13:34:17

热门资讯

(体育)马拉松——北马训练营开... 当日,距离2025北京马拉松鸣枪开赛不到50天,北马训练营在北京中轴线地标永定门开启,拉开众多跑者备...
原创 军... 在朝鲜半岛的曲折山脉中,1952年某个夜晚,张建兴和他的部队正在紧张地监视着对面敌方的阵地。周围夜色...
原创 齐... 好的,以下是一篇自媒体文章: ###齐闵王与秦昭襄王并称东西二帝,齐国在他手上为何差点亡了? 在...
从青铜器中读懂早期中国 张丹华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姜寨遗址出土的黄铜片。陕西历史博物馆供图 作为礼乐器的西周编钟和东周编...
原创 2... 1941年,女战士朱凡被敌军俘虏。面对她顽强的抗拒和沉默,日军意识到常规的酷刑无法从她口中逼出任何情...
杨坚和独孤伽罗那么恩爱,为什么... 公元604年7月,在寝宫昏沉睡着的隋文帝突然被异响惊醒,只见宣华夫人鬓乱钗斜、面红心跳,一副惊魂未定...
原创 古... 七哈托尔女神,丹德拉哈托尔神庙 / Creative Commons 古埃及人高度重视庆祝活动,享受...
原创 八... 在1941年冬,山东湖西地区的寒风凛冽刺骨,但比这更令人心寒的,是115师中传来的一个震动人心的消息...
原创 为... 顺治帝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充满抱负、英...
世界最神秘的三大建筑,被怀疑是... 全球范围内存在很多技术复杂且文化各异的古代建筑遗址。 即便是在科技、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也无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