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各地的军阀纷纷摒弃了此前的争斗,齐心协力对抗外敌。原本相互争斗的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以及桂军等纷纷整合力量,开赴抗日前线。而位于西南的川军也毫不示弱,积极投入到抗战的大潮中。此时,四川军队携带着简陋的武器,跋山涉水向前线出发,几乎每一个地方的战斗中都有川军的身影。
其中,川军在藤县保卫战中的英勇表现,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王铭章将军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展现了川军不畏死、不惧敌的风骨。与此同时,淞沪会战爆发后,贵州黔军也不甘示弱,迅速调动开赴淞沪前线,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对抗,英勇的贵州兵在松江一带死战不退,为中国军队增添了不少声誉。
今天,我们要重点讲述的是抗日战争中西南地区战斗力最为强悍的军队——滇军。滇军以其强悍的战斗力和卓越的表现,令敌人闻风丧胆,甚至令日军和美军在某些战斗中避之不及。因其异常出色的战斗力,滇军也被称为“国之劲旅”,是当时最为顶尖的军事力量之一。
滇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尤其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深刻认识到新军建设的重要性。在北洋大臣袁世凯的主导下,北洋六镇新军逐步成立,而云南作为边疆重地,承接了这一重要任务。在那个经济不太富裕的年代,云南也因此获得了陆军第19镇,以增强防御能力。
为了培养新一代的军官,清政府还出资成立了云南陆军讲武堂,致力于培养军事人才。清朝原本希望将这支新军发展为压制革命力量的主力军,没想到却培养了一支具备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精锐部队。
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云南迅速宣布独立,拉开了反对清朝政权的大旗。此时,滇军逐渐崛起,成为西南地区最强悍的力量之一。特别是在1915年袁世凯自称皇帝之后,滇军的领袖蔡锷与唐继尧发起护国起义,直至袁世凯倒台,滇军的影响力也随之达到顶峰。
然而,护国战争后,滇军进入了一段充满混乱的时期,唐继尧个人的权力逐渐膨胀,滇军也逐渐走向了军阀化,并在与其他地方军队的争斗中不断扩张。不过,由于无视民心和过度军事化,滇军最终未能持续维持其强盛,在与川军和桂军的对抗中逐渐退却。
直到龙云掌权后,滇军才开始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为了保存实力,龙云领导滇军加入了对红军的围追堵截,但由于滇军的战斗力相对较弱,屡屡遭遇失败,不得不让红军顺利越过金沙江。滇军一度因此被红军和邻省军队戏称为“羊军”,即战斗力低下的象征。
然而,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滇军在龙云的领导下迎来了重生。凭借云南的经济实力和地理优势,龙云开始从比利时和法国等国家采购先进武器,并对军队进行精简和现代化改革,迅速将滇军打造成一支精锐之师。
龙云在1937年的国防会议上表示,云南可出兵20万,并誓言为抗战贡献云南一切力量。回到云南后,龙云迅速组建了60军,将保安团和警察部队合并,培养了大量精锐的军事人才。
滇军的班长及以上军官几乎全都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毕业生,这使得滇军的军事素质得到了保障。1938年,滇军60军在昆明巫家坝誓师,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部队迅速赶赴武汉前线。此时,蒋介石得知滇军已在武汉驻扎,欣喜若狂,立即命令60军军长卢汉带领滇军展开街头巡逻,以向各国使节和国民展示中国军队的精锐力量。
此时,滇军装备精良,军容整齐,给在场的何应钦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甚至认为,滇军的装备和中央军德械师不相上下。1938年4月中旬,滇军60军在徐州地区阻击日军,准备掩护主力部队撤离。当滇军赶到禹王山时,驻守的汤恩伯部却擅自撤离,留下滇军孤军奋战。
4月22日,滇军与日军在禹王山展开了惨烈的战斗。日军的精锐矶谷师团和板垣师团联手进攻,面对日军的5万精锐,滇军仅有4万兵力。尽管敌军火力猛烈,滇军依旧不畏强敌,拼死抵抗。
战斗异常激烈,双方炮兵展开了长达两天的炮战,滇军的坚守力与日军展开了强烈的较量。最终,滇军凭借顽强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成功抵挡住日军的进攻,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过27天的苦战,滇军损失惨重,阵亡超过1.3万名士兵,但日军的伤亡也异常惨重,矶谷师团和板垣师团共计阵亡近5000人。
这场战斗让日军深感震撼,板垣师团指挥官更是称滇军为“自来华作战最勇猛的部队之一”。与滇军战斗的惨烈程度足以证明其非凡的战斗力。
此后的滇军继续参与了武汉会战、南昌保卫战、常德会战等多个重大战役,屡屡展现出其强悍的战斗力,甚至在与日军的激烈冲突中屡次挽回战局。战后,滇军被派往越南接受日军投降,成为历史的见证。
尽管在国共内战中,滇军的战斗力大幅下滑,但在抗战期间,这支英雄部队的英勇表现无疑令人铭记。滇军不仅战胜了强敌日军,还成为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