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49岁杨宪赶走李善长后随即被杀,朱元璋:诛杀杨宪子嗣,灭他全族
创始人
2025-09-14 14:02:35
0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正式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然而,不久后,朱元璋忽然发现,那些曾经并肩作战、为他生死与共的兄弟们,竟然逐渐走上了腐化堕落的道路。他们开始沉迷于温柔乡,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作威作福,横行乡里。原本朱元璋曾经深恶痛绝的元朝官员暴政,似乎也在这些昔日战友的身上复制了过来。贪婪与压迫逐渐成了他们的标志,他们用权势欺压百姓,肆意侵占民田,甚至行霸道之事,漠视百姓生死。

更糟糕的是,大明的开国功臣们在家中也开始变得目无法纪,奴仆们肆意骚扰街市,甚至打杀无辜平民,强占他人田产,践踏他人的合法权益却丝毫不受惩罚。在地方上,他们为了从百姓身上搜刮财富,变着花样发明了许多不正当手段。比如“折色火耗”和“淋尖踢斛”便是其中的典型伎俩。

所谓“折色火耗”,是指官员以百姓上缴的银两有所损耗为由,强令百姓重新上缴,而自己将剩余的部分私吞。至于“淋尖踢斛”,则是收粮时故意踢倒斛中的粮食,把洒落的粮食收为己有。蓝玉、郭英、周德兴、朱亮祖等人在这些丑行上大行其道,毫不掩饰。

当时,朱元璋刚刚称帝,全国尚未统一,政务纷繁复杂,朝政大部分由宰相李善长主持。李善长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拉拢了大批淮西帮的成员,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团体。在朱元璋驱逐元顺帝后,站在应天皇宫的朱元璋放眼望去,却惊讶地发现,掌控全国大小事务的中书省,几乎成了李善长的“私人王国”,完全不受朱元璋的控制。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朱元璋决定培养一批可以与李善长抗衡的能臣,其中最为突出、能力最强、野心最盛的,非杨宪莫属。杨宪能够得到朱元璋的青睐,除了他早期便跟随朱元璋,并有着非常深厚的个人关系外,还因为杨宪心思缜密、手段狠辣。他曾与张士诚、方国珍等人对峙过,屡次展现出过人的谋略和胆识,获得了广泛的声誉。

在谈到元末的“硬汉”级外交使者时,杨宪的名字无疑是不可忽视的。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君王,1356年,张士诚的弟弟张九六遭到伏击被俘,而朱元璋麾下的大将廖永安也被俘。为了交换俘虏,张士诚提出与朱元璋交换人质的条件,但朱元璋却毫不犹豫地斩杀了张九六,使得廖永安最终丧命。由此可见,作为朱元璋的“外交使者”,杨宪的工作注定是充满了危险的。

一次,杨宪受命携带朱元璋的信件前往平江拜会张士诚。那时,朱元璋四面受敌,派杨宪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谈判和张士诚达成和平共识,但信中的内容却直接贬低了张士诚,将他比作汉末的槐嚣。就在杨宪信心满满、朗读信件时,突然一声怒喝,他便被张士诚囚禁。古人云,“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但在那个时候,很多使者都成了活靶子,杨宪作为朱元璋的外交使者,也未能逃脱这一命运。

随着张士诚坚决拒绝和谈,朱元璋便派遣徐达亲自进攻,猛烈反击张士诚,几乎摧毁了他的军队。尽管杨宪一度身陷囹圄,但由于张士诚对文人的敬重,最终并未伤及杨宪的性命。在张士诚主动求和后,朱元璋迅速将杨宪召回,并开始重用他。

杨宪,山西太原人,年轻时曾迁至江南求学。在集庆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杨宪与夏煜、孙炎等人一道,成为了朱元璋的得力文臣。那时的元朝正值风雨飘摇,作为知识分子的杨宪志向远大,早已将建立自己的事业和主宰朝堂作为一生的目标。他从朱元璋身上看到了真正的王者气度,深受触动。

加入朱元璋的队伍后,杨宪并没有马上获得重用,而是从事一些普通的文书工作,处理信件和军中文书等。然而,杨宪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在每天繁杂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他暗地里将朱元璋浏览过的每一份文件、一份书信一字不差地记住。几个月后,朱元璋面临着来自元廷的重兵南下,他急需寻找应对之策,而此前的军中文书堆积如山,根本无法快速找到关键材料。杨宪果断地将这些文书内容背诵得一字不差,当朱元璋问起时,杨宪如数家珍。朱元璋大为震惊,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幕僚竟然隐藏着如此过人的才华,于是便决定重用他。

杨宪为人果断干练,能够在复杂的局面中察言观色,尤其擅长谈判。朱元璋被四面围困时,杨宪便从幕后走向前台,成为了其重要的“外交使者”。他凭借高超的交际手腕成功与方国珍、张士诚等对手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友好关系,为朱元璋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与此同时,杨宪逐渐被朱元璋重用,不仅在外交方面展现了过人的才能,还承担起了一个重要的职位——检校。检校一职始于隋朝,主要职责包括收集情报、监控舆论和查核政务,而杨宪在这一职务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了朱元璋眼中最可靠的“情报员”。

随着张士诚的覆灭,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接管了张士诚的地盘,然而,朱元璋并不完全信任他,便暗中召见杨宪,指示他严密监控李文忠的行为。杨宪通过他的细致观察,很快发现了李文忠勾结张士诚旧部的事实,将其上报,朱元璋也因此震怒,对李文忠进行了惩治。

在朱元璋即位初期,杨宪继续支持其施行一系列政治手段,协助朱元璋巩固政权。尤其是在加征税收方面,杨宪的推波助澜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苏州和浙西等地,杨宪强硬地实施了税务改革,使得这些地区的财富被迅速收归中央。

然而,杨宪的最终目标并非仅仅为朱元璋服务,而是希望能够一举取代李善长,成为中书省的实际控制者。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杨宪不择手段,与地方官员和御史勾结,试图通过制造舆论压力来削弱李善长的影响力。

相关内容

原创 ...
西北大地上,有一座历经千年仍光彩夺目的文化古城——西安。作为陕西省...
2025-09-14 13:42:08
原创 ...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火车站往往象征着城市的现代与宏伟。高铁飞驰如风...
2025-09-14 13:42:07
原创 ...
在广东省北部,有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韶关。它宛如岭...
2025-09-14 13:38:38
原创 ...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最近我来到广东省云浮市的新兴县游玩...
2025-09-14 13:38:23
(走进中国乡村)从“晒秋”...
中新社 合肥9月14日电 题:从“晒秋”到“售秋” 皖南古村文旅焕...
2025-09-14 13:37:50
原创 ...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广州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2025-09-14 13:37:32
原创 ...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广州的商业活力...
2025-09-14 13:37:05
2025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
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与保障中心主任蔡嘉璇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三天...
2025-09-14 13:36:55
原创 ...
1942年,凌少农为了购买布料与日本商人接洽,面对对方疑惑的目光,...
2025-09-14 13:34:17

热门资讯

2025中国田径大众达标活动暨... 9月13日,2025中国田径大众达标活动暨中国(海南)环岛徒步大赛(文昌站)在文昌高隆湾沙滩圆满收官...
摄政王济尔哈朗:多尔衮最强劲敌... 顺治七年农历十二月初九,多尔衮在打猎的路上,死在了古北口外的喀喇城里。这消息对济尔哈朗来说,真是又难...
原创 年... 我国《增广贤文》上有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这句话强调了历史上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天的意义。...
原创 古... 封狼居胥是古代名将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象征着他们在军事上的非凡成就与绝对的威信。在中国历史上,只...
原创 曹... 好的,我帮你改写文章,保持原意同时丰富细节,字数变化不大: --- 魏蜀吴三国之中,曹操的实力最为强...
原创 刘... 这个男人不一般 他统治时期,国土面积大幅扩张,几乎翻了一番。面对匈奴的屡次侵犯,他总是坚定而简洁地发...
原创 南... 我手中有一幅民国时期南京城区的地图,上面清晰标注着“民国24年五月初版”,按照推算,这幅地图的年份是...
原创 明... 崇祯皇帝是明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继位后,他雄心勃勃,意图改变朝廷的腐化风气,为国家注入新生。他多次...
原创 古... 近年来,关于墓穴考古的影视作品和小说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其中涉及的古代机关常常让人眼花缭乱,令人叹为观...
原创 北... 一百多年前的1917年,俄罗斯的历史在短短几个月内发生了剧变,特别是10月革命,这场革命由布尔什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