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刘备联合孙权成功打败了曹操,赢得了著名的赤壁之战。随后的公元209年,刘备带领大军攻占了荆州南部的四个郡,并从孙权那里借得了南郡之地。凭借这一系列胜利,刘备在荆州的根基逐渐稳固。到了公元211年,刘备率军进入益州,并开始了长期的军事征战。从那时起,关羽便长期镇守荆州,不仅保障了荆州的稳定,也为刘备吸纳了诸如马良、杨仪等重要人才。
今天要讲的廖立,起初也是在荆州辅佐关羽的。然而,公元215年,在湘水划界时,廖立所守的长沙郡被吕蒙占领,最终他逃回了益州。尽管廖立是一位才华出众的人物,但他的结局却显得颇为凄凉。
一
廖立原籍荆州武陵郡。赤壁之战后,刘备攻占了荆州的多个郡县,并征召廖立为州从事。年仅三十出头的廖立便被任命为长沙郡太守,这一提拔显示出他在刘备心中的重要地位。刘备的势力虽有限,但能让廖立担任一个郡的太守,无疑说明了廖立在刘备阵营中的特殊地位。
对于廖立的才干,诸葛亮给予过极高的评价,曾称其为“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换言之,诸葛亮将廖立与庞统相提并论,认为他具备辅佐刘备复兴汉室的潜力。公元211年,刘备应刘璋邀请率兵进入益州,一年后,刘备与刘璋的矛盾激化,爆发了益州之战。到公元214年,刘备成功击败刘璋,占领了益州。此时,廖立继续在长沙郡任职,且在关羽的管辖下,成为关羽麾下的重要人物。
公元215年,得知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要求刘备归还荆州,遭到拒绝。愤怒的孙权派遣吕蒙发动袭击,攻占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最终以湘水为界划分了荆州:孙权获得了江夏、长沙、桂阳三个郡,刘备则保留了南郡、零陵、武陵郡。廖立因长沙郡失守,被迫逃回益州。虽然他并未被刘备责怪,反而继续获得信任,被任命为巴郡太守。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又将廖立晋升为侍中,这足以证明刘备对廖立的重视。
二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正式建立了蜀汉。为了为关羽报仇,刘备亲自出征东吴,但在夷陵之战中惨败给陆逊。两年后的公元223年,刘备在永安白帝城去世,太子刘禅继位,廖立也被任命为长水校尉。
刘备去世后,廖立对自己未能得到应有的重用感到不满。他认为自己的才华仅次于诸葛亮,但刘禅却将他置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官职,而李严等蜀汉大臣却得到更多的信任,这让他非常不满。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廖立公开批评刘备的一些决策失误,指责他导致荆州覆灭、关羽死于东吴、以及夷陵之战的惨败等种种问题。对于廖立来说,这不仅是发泄不满,更是对刘备和关羽的不敬。
最终,李邵和蒋琬将廖立的言论报告给了诸葛亮。诸葛亮写信向刘禅上奏,指出廖立的种种不当言行,并列举了他在朝堂上的不敬举止。诸葛亮认为,廖立作为高职官员,理应自重,而不是如此轻浮不敬。
三
刘禅收到诸葛亮的奏章后,决定对廖立做出惩罚,废除他的长水校尉职务,将他流放至汶山郡。廖立不得不带着家人远赴汶山,过上了耕作自给的日子。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得知这一消息后,廖立深感自己的命运已无转机,仰天长叹,悲从中来。他知道,自己即便心有忏悔,诸葛亮也已经不在人世,蜀汉的其他大臣恐怕也不会再考虑召回他,自己再也无法回到成都,享受昔日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