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她,本是上海私塾中的进步女学生,但在12岁那年命运突变,被卖入青楼;
她,身处风尘之地,却在命运的转折中遇到了督军将领,得以逃脱,并结婚生下一个儿子与四个女儿;
她,忍受丈夫的傲慢与轻视,最终决然带着四个女儿踏上上海滩,开启了自己全新的人生;
她,一生不曾停歇,不断创业,虽屡屡失败,但最终创办了享誉国内外的锦江饭店;
她,是那个时代女性的先驱,创办女性期刊,资助革命志士,堪称女中豪杰;
她,凭借杰出的贡献,获得周总理亲自接见,并连续七年担任国家政协委员。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名字,也代表着她的性格与命运;
她如竹般坚韧、不屈,浑身散发出高洁气质;她亦是人中的君子,宽厚大度。
她就是董竹君,见证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成为风云人物。
2.
董竹君于1900年出生在南通市东灶港镇的一个贫困家庭,父亲董同庆虽然名字中带着“庆”字,但家里的生活却一直充满艰辛。
父亲靠着拉黄包车勉强维持生计,而母亲则在富人家里做佣人,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为了谋生,董同庆带着妻女来到上海,依旧只能以拉黄包车为生。
虽然生活贫困,但夫妻俩始终坚信,教育能改变命运,决心让董竹君接受私塾教育。
他们省吃俭用,尽量节约开销,食物简单,甚至是去菜市场买打折的剩菜。
但董竹君的聪慧与乖巧成了父母唯一的安慰,她在私塾里勤奋学习,并学到了新知识,还时常回家教导父母。
夫妻俩满怀希望,期待着董竹君能学成,改变命运,不再像他们一样过苦日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董同庆在董竹君12岁时突发伤寒,这种疾病在那个年代几乎意味着家庭的毁灭。
在支撑了一段时间后,家里积蓄见底,董竹君被迫从私塾退学。
为了度过难关,夫妻俩决定把她送到清河坊,虽然当时清河坊是一个烟花之地。
董竹君被迫进入其中,但她并不甘心,只愿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3.
在清河坊,董竹君表面上学唱戏,实则心怀不甘,誓要通过自己的力量脱离这风尘之地。
她不仅坚持不卖身,还毅然用剪刀威胁自己,逼迫老鸨允许她只卖艺不卖身。
她的坚韧和倔强让她保持着一股学生气质,始终与其他风尘女子不同,始终不与她们同流合污。
她的美丽与忧郁的气质吸引了夏之时,那个比她大12岁的年轻军官。
夏之时曾在日本学习军事,参与过辛亥革命,曾担任副都督,他对董竹君的命运深感同情。
尽管夏之时多次提出赎身,但董竹君却坚持自己脱离清河坊的愿望。
她不想变成一件买来的商品,她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过上自由的生活。
最终,董竹君终于成功逃脱,与夏之时结婚,按照约定,一起赴日本留学。
然而,命运并未给她喘息的机会,夏之时的父亲重病,夫妻二人必须返回中国。
4.
在日本的生活未及一年,夏之时便接到了家中的电报,急忙返回。
临行前,夏之时交给董竹君一把小手枪,要求她在危险时自卫,若发现她对自己不忠,则用枪自杀。
董竹君虽然年仅15岁,但她深知夏之时的严肃,无法不接受这个要求。
更让董竹君感到不安的是,夏之时甚至派了他的弟弟来监视她的生活。
回到国内后,董竹君努力养育女儿,照顾家庭,而夏之时逐渐沉迷于烟酒和女人,对她的冷漠愈发严重。
董竹君努力照顾生病的女儿,并在丈夫的冷眼旁观下,继续承担着家庭的重担。
然而,夫妻间的隔阂愈加深刻,最终董竹君决定离开这个对她冷酷无情的家庭。
1934年,她带着四个女儿踏上了上海滩,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5.
董竹君来到上海后,首先为女儿们找学堂,努力改善孩子们的教育环境。
为了支付学费,她把家中的珠宝首饰卖掉,从一个昔日的豪门太太变成了毫无一物的普通妇女。
在上海的艰难日子里,董竹君没有抱怨,而是凭借勤奋和聪慧,先后做了许多工作,养家糊口。
她开办了一个黄包车出租公司,之后又投资建立了富祥女子织袜厂,给许多没有文化的女性提供了就业机会。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了家庭的困境,五年间,她不仅养活了自己和女儿,还成功经营了两家公司。
然而,董竹君的事业并未就此止步,1934年,她回到四川,与夏之时办理了离婚手续。
这段婚姻,最终未能给她带来幸福,但却让她成为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女人,走向了自己的事业巅峰。
6.
离婚后的董竹君没有消沉,而是继续为女儿们创造更好的生活,她开设了自己的公司,甚至还投资创办了锦江川菜馆。
锦江川菜馆很快因为优质的食物和高端的服务名声大噪,成为上海滩的著名地标。
从选址到装修,董竹君亲力亲为,亲自挑选厨师,亲自布置餐厅的每个细节。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饭馆逐渐成为了各界名流聚集的地方,甚至包括上海滩的三巨头和卓别林等大人物。
同时,董竹君也未曾忘记革命,她成立了锦江茶室作为地下联络点,资助了不少革命志士。
她的事业蒸蒸日上,但她始终没有忘记那个动荡年代赋予她的使命,坚定地站在女性自主和革命者的立场上。
7.
董竹君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还致力于女性的教育与自我觉醒,创办了《上海妇女》半月刊,鼓励女性自强不息。
她的四个女儿也在她的熏陶下,成为了勤奋、善良的年轻女性,继承了母亲的聪慧与坚韧。
然而,时代的风云变幻,她因涉及政治和经济问题,被拘捕并关进了监狱。
即使在狱中,董竹君依旧坚持每天打理自己的生活,保持良好的气质和精神面貌。
错误最终被纠正,董竹君重获自由,并成为政协委员,受到了周总理的亲自接见。
8.
在80岁时,董竹君开始写作回忆录《我的一个世纪》,用文字记录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历时八年完成了40万字的巨作。
1997年12月,董竹君接受了《读书时间》节目的采访,讲述了自己从青楼女子到企业家的传奇一生。
然而,采访节目播出后一个小时,董竹君因感冒不治去世,享年97岁。
她的一生,几乎见证了中国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的巨大变迁,她的传奇故事也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董竹君用她的智慧和不屈精神,书写了一个女性如何通过自己力量改变命运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