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在历史上并非出身名门望族。
在那个注重门第出身的时代,出身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发展机遇。
黄忠最初在刘表手下为将,虽然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并未得到重用。
与关羽、马超等人相比,黄忠的出身显得较为平凡。
关羽自身以忠义闻名,且自视甚高,对于出身低微的人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见。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 《三国志・蜀书・黄忠传》
关羽眼中的黄忠:
这老头过去几十年在一位平庸的人手下工作,没有半点功绩,也就做到市公安局局长兼武装部长的位置。
也不知道大哥看中他啥了,还重用他。
他在定军山一役中斩杀曹操的堂弟夏侯渊的消息传来,让我颇为震惊。
原本以为他具备非凡才能,但细查战斗记录后发现,是法正的策略使夏侯渊暴露了破绽。
作为大军区司令,仅率400士兵修缮防御工事,这不是给人机会吗?
若换作是我或翼德,同样能够做到。
回想当年官渡之战,我勇猛冲锋,斩杀颜良后全身而退,令旁边的文远惊叹不已。
相较之下,老头的表现还是逊色点。
“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三国演义》
关羽眼中的马超:
这二五仔就是个军二代,也有些本事,杀得曹操割须弃袍。
但是,他把他爹给坑死了啊,还丢了凉州,妻儿老小全死了。
转身跑到张鲁手下没多久,就带着军队直接投降大哥了。
想当年,我毅然拒绝了曹操提供的显赫高官和丰厚俸禄,选择带着两位嫂嫂去寻找大哥,共聚团圆。
而马超这种不忠不孝、连家人都无法保护的人,怎配与我相交?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关羽对马超的到来感到不安,他通过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才能。
诸葛亮的回答虽然让关羽感到满意,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关羽对马超的不服。
“超走保诸戎,曹公追至安定,会北方有事,引军东还。杨阜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超果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刺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三国志・蜀书・马超传》裴松之注
对关羽来说,马超的这种行为是不忠不义的表现。
关羽眼中的赵云:
当年大哥带着我们几兄弟东奔西跑当雇佣兵,子龙就主动从公孙瓒那里跳槽到大哥手下。
虽然公孙瓒只是个二流军阀,但比当时居无定所的大哥强多了。
子龙这波跳槽有眼光。
想当年,我们被曹操追杀到长坂坡,大哥奔命,阿斗走散,
我带领水军前往接应,鞭长莫及。
翼德虽勇猛,只能留在在长板桥断后。
子龙一个人在乱军中把阿斗抢了回来,给大哥留了后。
与我当年带着两位嫂嫂去寻找大哥,如出一辙啊!
子龙这小老弟能处!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
赵云在这场战斗中,不顾自身安危,将刘备的妻子和儿子阿斗从曹军的重重包围中救出,对刘备是忠诚不二。
赵云为人谦逊低调,不居功自傲。
他在立下诸多战功后,依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对同僚和下属都非常友善。
与关羽的高傲自负不同,赵云的谦逊更显得难能可贵。
赵云还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大局观。
在刘备攻占益州后,有人建议将成都城中的房屋和田地分赐给诸将。
赵云却提出反对意见,他说:
“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云别传》
在那个战乱频繁的年代,赵云能够站在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实属难得。
关羽虽然高傲,但他也是一个重情义、有正义感的人。
赵云的人品与他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之处,这也使得关羽对赵云产生了敬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