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毛主席为国为民服务一生,对于人民的问题一向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深入基层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同样毛主席教导各位领导也是如此,只有为人民做实事的领导干部才是好干部,但是如果一个领导关于人民的事情一问三不知,那一定是出了大问题。
革命时期,位于鄂豫陕的交界处河南南阳是我国的战略重点,毛主席建国之前就对河南南阳十分重视,关于南阳战区局势的电报革命时期,毛主席就写了整整89封。
毛主席带领共产党人在南阳地区进行了经久不衰的顽强革命斗争,无论是风土人情还是革命基础都有着深厚的影响,在建国之后毛主席同样重视河南南阳的民生、民情建设工作,时刻关注着南阳地区的发展。
毛主席经常深入基层关注农民真正的生活,来了解一些实际问题,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但是全国上下的事情都需要毛主席管,而南阳地域辽阔,毛主席分身乏术,更多的事情还是询问地方领导,通过地方领导深入基层后反映的一些问题,来进行一些批示审查,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建国之后,毛主席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之上,便亲自接待了“南阳县委书记”——魏兆明。
当时南阳正处11月,天气突然降温寒气袭来,不少官员冻得直哆嗦,魏兆明胸有成竹的前往了毛主席的身边汇报工作,因为他已经将南阳地区的各个工作任务进行了贯彻的落实,并且详细的作了报告,他心里想着毛主席问他南阳县的治理情况,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结果在魏兆明向毛主席汇报工作的时候,毛主席问了几个问题,急的魏兆明在寒风肆虐的11月,都满头大汗,主席的好几个问题,魏兆明思索了半天都无法回答出来,心里想着这毛主席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那么毛主席到底问了哪些问题,面对一问三不知的南阳县委书记魏兆明毛主席又是怎么做的呢?
只见毛主席并没有责怪魏兆明反而给了他两条“宝贵”的建议,而这个建议成为了魏兆明一生的座右铭......
毛主席与河南
走过革命时期艰辛卓越,带领人民走出黑暗,走入新中国百废待兴,毛主席带领人民走向富足,自始至终毛主席始终念念不忘、放在首位的都是人民。
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国之后,随着毛主席的带领,也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随着国家建设的深入,根据我国的民生、国情,我党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也适当的调整了相关政策,但是毛主席始终对一个地方“情有独钟”,那就是河南南阳。
1958年,新中国建立9年,各种相对比较棘手的问题也暴露出来,急需迫切解决,毛主席与中央的各位领导,经过数次会议之后,决定开启我国的“新路线”建设。
不要好高骛远,一切要从基层建设开始,打好基础才不至于迈开的步子太大反而出现了问题。
在会议上毛主席指出:“思想一定要统一和清晰,不要只顾着往前闯,步子太大出现问题!”
经过这次会议下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毛主席的政策,开始脚踏实地的统一思想建设祖国。
但毛主席对于人民始终是牵挂于心的,心里清楚基层的百姓生活才能反映政策是否真正的起到了效果。
1958年11月份,毛主席开始周游中国各地,深入基层考察政策成果,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
而毛主席抵达河南的时候,直接点名要去南阳进行考察工作,这习惯从革命时期到新中国建设的越来越好,都一直保持着。
南阳县在湖北、河南、陕西交界处,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三顾草堂、杨旭航鱼等等妇孺皆知的典故就出自这里,自古就是中原王朝的地理中心。
当年中原军解放南阳,毛主席欣喜若狂,亲自写一封电报发给了新华社发表——《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但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个毛主席也是不会如此留恋河南南阳的,毛主席与革命胜利与河南南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千里破碎的山河,重新拼凑!
1938年,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第二年,处处充斥着战火,饿殍遍地,民不聊生,毛主席带领革命战士,奋勇战斗着,为了抗战胜利,毛主席部署了“开发中部,征服中原”的战略计划。
当时中部日军肆虐,这一计划实行的艰巨程度可想而知,但是为了民族的胜利,革命刻不容缓!河南省作为中原要地,自然其战略地位是排在第一位的。
那么这个将军由谁来担任呢?
被毛主席与朱老总称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的杰出英雄将领彭雪枫,就是河南省南阳镇平县人,他可是赫赫有名的将星,,同时192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他,在革命的各个时期都有着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光辉战绩,有着充分的作战经验。
经过毛主席与中央的讨论之后,选择彭雪枫作为河南省委军事部长,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将,其一上任就展现出了对于毛主席政策的高度认可,办起事情来风风火火,一方面坚决完成党中央交给自己的任务,进行紧锣密鼓的战略部署,一方面进一步落实毛泽东思想在队伍中的建设程度。
战争残忍,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彭雪枫,带领抗战队伍却没有丝毫的惧色,面对日军的频繁的重重“围剿”行动,彭雪枫与张震、萧望东配合密切共同在睢县、杞县、太康一带,执行落实毛主席“开发中部、政府中原”的战略计划。
日军面对彭雪枫将军带队的队伍,被打的越来越被有脾气,随着“围剿”行动一次次失败也开始加大兵力在中原地区。
彭雪枫丝毫没有怂,更不会认输,因为随着我军在各地奋战,赢来了众多老百姓的喝彩,众多的有志青年纷纷加入了属于人民的军队,我军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从1938年到1844年彭雪枫带领不断壮大的抗战队伍英勇奋战,参加大小战役3760次,歼敌48000余人,并且创造了多个以少胜多,敌我伤亡比5:1的奇迹战役。
在战争期间彭雪枫为了鼓舞更多人参加抗战,为了为我党培养更多的抗战将领,彭雪枫还与段佩明和钟致远创办了“随营学校”来培养革命力量,在日本侵略者的大肆侵略下,彭雪枫
担任“随营学校”校长,亲自带领队伍作战,并且边打仗边办学,边办学边生产,为抗战积累了大量人才做出了宝贵的人才支撑。
同时在《拂晓报》上发表了60多篇关于革命的战术指导文章,在1938年风靡一时,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力量,呼吁了更多人加入保家卫国的抗日队伍!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天公不作美,1944年,正是抗日战争结束的前一年,彭雪枫不幸中枪身亡,毛主席得知这样一位爱国将领去世之后心痛不已,与朱老总等人共同写下了为所有将士写下的挽联中最长的一副。
其中写道:“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千万里山河破碎,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在彭雪枫在河南指挥作战期间,大量的干部被派往河南与彭雪枫紧密的配合连接了豫鄂边、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
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图谋不轨邀请毛主席参加“鸿门宴”——“重庆谈判”,结果毛主席只身赴宴力挽狂澜,破了蒋介石的阴谋诡计,解放战争打响!
毛主席亲自指挥新四军和河南军区的八路军总数6万余人,经过一路的艰难险阻成功会师桐柏山区,创建了中原解放区,而南阳人民就在那附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们始终是冲锋陷阵在“一线”的勇士们,胜利是“南阳人民”与解放军共同垒起来的“长城”。
这千里江河破碎重组回到我们身边,离不开南阳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所以毛主席对于南阳人民一直以来都有着特殊的感情,想要去看看基层的人民,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去。
1958年8月的时候毛主席,终于前往了一次河南,可是天公不作美刚刚抵达许昌市,就遇到了难得一遇的大雨,南阳河堤水位暴涨,桥梁随时可能有被冲塌了的风险,无奈之下毛主席只好先去别的地方进行勘察。
11月份,毛主席再次开启了南阳之旅,可是毛主席那段时间身体抱恙,去往南阳有没有直通的火车,毛主席的身体又做不了长途汽车,所以主席只能让李先念代替自己去问候了南阳,并指明了南阳县委书记魏兆明来郑州向自己汇报工作。
南阳县“一把手”被毛主席问的满头大汗
魏兆明是个敢说实话的年轻人,所以毛主席对于魏兆明是很喜欢的,每次视察南阳工作都会询问魏兆明一些问题,但当年李先念同志魏兆明之后魏兆明还是第一次要跟毛主席汇报工作。
为了给毛主席留下一个好一点的印象,魏兆明一宿激动的睡不着觉,又开始整理自己那些早已经翻阅的滚瓜烂熟的相关资料了,甚至还将有些需要大量文字汇报的工作,一字不差的背了下来。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毛主席居然没有问他关于工作的问题!
11月11日,省会议室当中,毛主席微笑着热情的向大家挥手,魏兆明的周围坐满了省级的领导们,大家一个一个的井然有序的向毛主席汇报工作。
终于轮到魏兆明了,没想到刚要开口汇报工作,毛主席饶有兴致的问了魏兆明一个问题:“你知道曾经在南阳隐居的诸葛亮,他的籍贯在哪里吗”
这一问直接将魏兆明问懵了,魏兆明从事革命工作以来,一直是矜矜业业的完成各革命工作,但是却对这些历史方面的问题并没有过多的研究,他诸葛亮死而后已的精神,魏兆明清楚,但是这隐居南阳的诸葛先生他的籍贯,魏兆明还真不清楚。
毛主席那双炯炯有神的双眼看的魏兆明直发慌,魏兆明以为这回要“挨批”了,没想到毛主席却仍然颇有兴致,微笑着给魏兆明解释:“诸葛亮是山东人,当年是为了躲避战乱来的南阳,最终在南阳卧龙岗落脚,记住了吗?”
魏兆明急忙点头:“记住了,记住了......”
魏兆明松了一口气准备汇报工作,试图挽回一下自己的“形象”,结果毛主席再次想魏兆明提问,同样是个历史问题:“刘秀在西汉末年起兵,又二十位高人相助其建立东汉王朝,成为了南阳佳话,你知道二十八高人中第一人是谁吗?”
这个“二十八高人”即后世所称“二十八星宿”是南阳民间传说,刘秀当年是拥有了这个二十八位天上的将星下凡,才有了东汉王朝。
毛主席这个问题一出,魏兆明的脸就变得通红,他对于南阳县的这些典故历史传说,根本就不了解啊,在担任了县委书记之后只顾着为人民服务,没想到毛主席问自己这些问题一个也回答不上来,魏兆明惭愧的低下了头.......
毛主席看到魏兆明低下了头耐心的为魏兆明讲解:“这个二十八宿就是云台二十八将,为首的叫做邓禹,是你们南阳县新野地区的人。”
正当魏兆明想要跟主席说对不起的时候,毛主席紧接着说:“你不懂这些历史,是因为研究不多,不能怪你,那你知道南阳县农村合作社,每一个人每个月有多少人能分到多少香油吗?”
刚才那两个问题,所有在场的县委省委领导都为魏兆明捏了把汗,这个实际问题大家认为魏兆明终于可以答出来了。
可是没想到魏兆明依旧没有回答出来,惭愧的向毛主席表示是自己的工作失误,原来魏兆明身为南阳县委书记,他知道城市居民每人配额是三两,但是却不清楚农村的每个人具体配额是多少。
结语
说到底也确实是魏兆明工作上的疏忽,毛主席是不满的,但是毛主席也清楚魏兆明是个好书记,这些年南阳县确实在稳步发展,不过当时瞒报漏报粮食情况的不良风气越来越多。
毛主席指出:“你作为南阳县委书记,是老百姓的父母官,你应该多了解一些当地的历史文化,民生、民俗特点,才能融入到群众之中,为老百姓更好地服务”
也正是这句话,一直激励着魏兆明向前走,真正的成为为百姓谋福利的父母官。
而毛主席说的是魏兆明一个人,实际上是对于所有人的一个警示作用,不良风气盛行必须抓紧整治,这一两香油的背后是不切实际的瞒报。
南阳县是英雄的城市,而英雄来自人民中间,在那场会议之后,向全国传出讯息,只有脚踏实地,真正了解百姓生活情况,从实际出发,才能当好父母官,才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