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虽已50年有余,但原子弹这个潘多拉的盒子被首次打开时所造成的惨状,既令战后的政治家们疯狂地扩充核军备来恐吓对手,又使50年间再未有谁敢于真的再将它投向人类。多年来,人们总是难免要想:除了原子弹,当时真的就别无选择了吗?
欧洲战事于1945年5月7日结束后,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仍在继续,而且异常激烈。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估计,也许还要再打18个月。6月18日,哈里·杜鲁门总统在白宫与高级官员讨论了已拟定的进攻日本本土的几个计划。7月22日,杜鲁门在波茨坦时又与助手们再次讨论了这个问题,
大家考虑的首要问题都是:美军在进攻中还要损失多少人?
《波茨坦公告》场景
当时的计划包括两个两栖攻击行动。第一个是“奥林匹克行动”,暂定于1945年11月1日施行。将动用美国陆军的11个师和海军陆战队的3个师,向日本本土最南端的九州岛发起进攻。参联会的计划要求美军占领九州南半部,建立起密集的机场网络,以加强对九州北部及日本主要岛屿本州的空中轰炸。如果从航空母舰和陆上机场发动的持续轰炸仍不能使日本投降,则将调集12个陆军师和3个陆战队师发起“花环”行动,于1946年3月1日进攻本州。
毫无疑问,这两个进攻行动和以后的陆上战斗必将是美军在整个二战中遇到的最血腥的战斗。虽然有各种推测,但没人怀疑日军(很可能还有平民)将为保卫本土决一死战。太平洋战争的进程已证明了这一点,成千殊死顽抗的日军死于自杀,而不愿面对投降后的人道待遇,因为被军国主义思想所异化了的武士道精神将投降视为是军人及其家人的耻辱。
在1942年下半年至次年初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之战后,盟军虽逐渐掌握了太平洋战场上的主动权,但其在此后发动的每一次军事进攻,几乎都遇到了日军的疯狂抵抗。在“血腥的塔拉瓦之战”中,近5000名日本守军殊死顽抗,除17名伤兵被俘外,余皆战死。在塞班岛之战中,陷入美第27步兵师的重围中的3000多名日军还发动了大规模的自杀性反攻。
塔拉瓦之战中的俘虏,日军人数极少,且多是朝鲜人
不仅如此,负隅顽抗的日军还向驻地的日本平民灌输盟军是“野蛮人”的思想,迫使他(她)们以自杀行为反抗盟军的军事占领。一些不愿自杀的日本妇女和儿童竟被灭绝人性的日军杀害。事实上,面对日军的殊死顽抗,在“伤亡比”上,盟军并没有占多少便宜。因此,在盟军基本上已稳操胜券的此后的对日作战行动中,如何尽量减少己方的伤亡,自然成为了盟军方面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盟军首脑们还不得不考虑另一个因素:日本人是如何对待盟国战俘和被捕的盟国平民的。
在菲律宾被害的约10万平民有不少是死在美军即将解放马尼拉之前日军的大屠杀中的。至于在中国等地,日军的暴行更是早已骇人听闻。当然,在美军的心中留下最深阴影的还是日军残酷虐待不幸落入其手中的战俘的行为。
从1942年4月巴坦陷落后美、菲战俘的“死亡行军”,到修筑265英里的桂河铁路的27万名亚洲人和61000名盟军战俘分别死了87500人和12568人的严酷现实即可窥见一斑。战后的统计也证明了这一点:被德、意军队俘虏的235473名英、美战俘死亡4%(9348人),而被日本人俘虏的132134名美、澳、英战俘死亡27%(35756人)。
冲绳岛日军损失惨重
在美国高级官员的会议上,不少人相信,1945年3月发起的进攻冲绳的“冰山”行动可以作为进攻日本本土的范例。会议期间,冲绳岛上的激战仍在进行,但送来的战报却让那些预料日本人在本土遭到进攻前即会投降的人大吃一惊。冲绳不到三个师的日军在受到美军空中和海上炮火的沉重打击后,虽然已毫无胜利或获救的希望,仍然面对数量、质量均占优势的美军坚持抵抗了100余天。岛民们也在各种准军事部队或前线作战部队中负隅顽抗。
冲绳一役,双方都死伤惨重,日方军民共亡近20万人,幸存者多数自杀,被俘的约8000名日军几乎全是伤员,另有4000人躲入岛上的山中企图打游击。美军也损兵7万余人,其中死亡约12520人,仅在5公里的阵地上双方就倒下了3万具尸体。从3月初到6月末,有2000余架日军飞机对冲绳周围的美舰进行了自杀性攻击。美军13艘驱逐舰被击沉,37艘受重伤。
日军神风特攻队,以自杀式袭击的作战风格,闻名于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场
据美军参联会估计,对九州和本州的两栖进攻和随后的陆上战斗中,美军的伤亡情况是:在九州,阵亡和失踪21000-27500人,伤85000-105000人;进攻本州以及预计在东京平原的战斗将阵亡22500人,伤65000人。这与麦克阿瑟的估计也很接近。马歇尔则预计,登陆作战中美军就至少要伤亡25万人,甚至多达100万人,日军方面的伤亡人数也大致一样。
同时美海军考虑到自杀飞机的威胁,更倾向于悲观的估计。
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也认为:进攻被强大的海空力量切断后路的岛屿的战例,不能被用作估计进攻有充足后援的日本本土时的依据。冲绳离日本本土的自杀飞机基地还有563公里,而进攻本州时,美舰可就送上门了,而且那时日军自杀性武器的数量将会数以千计。
1945年10月19日,日本吴市海军军械库中密密麻麻排列着的Koryu级潜艇
这些自杀性武器包括数百艘KORYUD型袖珍潜艇,这种五人潜艇以16节的速度可在水下行驶40分钟,以2.5节时可支持50个小时,一般装两枚鱼雷,鱼雷不够时,则干脆装炸药包。在10个船厂总共可月产这种潜艇180艘,日本海军计划在1945年秋拥有540艘。日军还计划到预定的美军进攻日期时,拥有740艘更先进的KAIRYU潜艇。这种两人潜艇也装两枚鱼雷或炸药包。虽然美军的空袭影响了此艇的生产进度,但到8月初仍完成了360艘,还有数百艘在建造中。由鱼雷改装的KAITEN人操鱼雷直径0.6米,携带当量1544公斤的雷头,氧气发动机可使它以40节的速度行驶1小时。
日海军还培训了FUKURYU“人雷”,即由潜水员携带装有触发引信的炸药包游到登陆艇下炸毁它。当时,日军已组成了650人的“人雷”营,并打算在盟军登陆前组织到4000人。至于海岸边的浅水水雷就更不用说了。盟军的运兵船和两栖舰将是自杀武器的首要攻击目标,这会给船上的登陆部队造成很大伤亡。有人估计,登陆船队的海陆军伤亡将比冲绳高10倍。
B-29轰炸机飞过富士山
美空军的支持者们早就声称登陆根本不必要,单是轰炸就可炸垮日本。这一点还是有足够理由的。从1944年6月开始,从印度和中国起飞的B-29轰炸机揭开了对日本本土轰炸的序幕。到1945年3月8日,已向东京等大城市投下了4.7万吨炸弹。从1945年3月到6月,B-29轰炸机在东京等城市投下的41592吨燃烧弹又烧毁了264平方公里的市区,致使日方死亡10万人,至少850万人逃往农村。因为轰炸,使日本的军火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单是飞机一项就减产60%。
在整个战略轰炸中,日本共亡24万人,伤31万人,800万人无家可归。1945年3月到8月的水雷封锁,又使日本损失80多万吨船舶,重创47万,海外原料供应基本断绝。因此,有些盟军将领认为,常规轰炸在威力上并不比原子弹差多少。当时的美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将军就坚持认为燃烧弹就足以使日本屈服,但其他高级将领,特别是马歇尔,并不赞同。
苦练瞄准的日本娘子军
冲绳战役期间,美国通过破译日本密码,已了解到日本正在本土积极备战的重要情报,例如日军方已要求驻欧洲中立国的外交官了解德国在欧洲战场的最后防御阶段的情况,以便汲取教训。
其它证据也表明:日本正在制定战至最后一人的防御计划,这一点在战后也得到了证实。麦克阿瑟的情报官在审讯日本高级参谋军官时获悉,日最高统帅部的战略家们相信:如果他们能成功地使美国人在九州作战中遭受难以接受的损失,使美国人民相信对日本的大规模登陆会带来美军的巨大牺牲,并使他们感受到日本军队和平民的决死战斗精神,美国政府就会在来自国内公众的压力下,即使不取消也会推迟在东京地区的关键战役,这样他们就能赢得时间来抓住机会,得到比无条件投降有利得多的历史结局。
面对败局已定而又决心孤注一掷进行拼死抵抗的日本,如何在以后的作战中尽最大可能减少美军的伤亡就自然成了杜鲁门关注的焦点。而且,虽然轰炸已使日本元气大伤,但它的残余力量并未山穷水尽,加上其惊人的顽抗意志,这是轰炸一时难以瓦解的。
杜鲁门
为了寻求不采用常规进攻的手段,同时又能在战略上及心理上给日本人以沉重打击的手段,包括美总统杜鲁门在内的美军方高级官员几乎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向了令军方极感兴趣的“可怕的新家伙”——原子弹。同时,令杜鲁门心动的是,在世人面前展示一下这柄利剑的锋芒,将会给美国在战后的世界地位铺下一块坚实的基石。杜鲁门难以拒绝这些。
在1945年6月,美国第一个核装置试爆成功之时,参加“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法雷尔就感到:“至于目前的战争,我感到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现在掌握的手段都足以保证战争迅速结束,并将使数千的美国人免于生灵涂炭。”在波茨坦会议上,杜鲁门仍在和顾问们讨论可能的伤亡问题,但此时他已经知道了在新墨西哥州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消息。虽然不知是不是这次试验改变了他的主意,但他认为这个消息给了他“一种全新的信念”。
原子弹在日本长崎爆炸瞬间
7月28日,针对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日本首相铃木表示:“本国政府……除了完全不予理睬并坚决把战争进行到胜利结束以外,别无它途。”随后,陆军大臣阿南上将又在《告全军将士》中叫喊:“事已如此,夫复何言。唯有毅然保卫神州,将圣战进行到底而已。纵使啖草茹泥,匍匐山野,只要坚决战斗,相信死地自有活路……”日本的强硬态度,促使美国人下定了将攻击手段升级的决心,并最终选择了原子弹。
美国军方对使用原子弹的一致意见是:虽然不能以平民区为目标,但应对尽可能多的平民和最高决策当局造成极其深刻的心理影响。为此,有必要选择一个有军事和政治双重价值的大城市,并且为防止日本用盟军战俘作盾牌,不能事先警告。杜鲁门同意了这个意见,并认为使用一二颗原子弹会比将轰炸行动持续一年半载对日本所造成的伤亡还要小些。当然,今天仍然很难说清如果当时不投原子弹,而采用登陆或常规轰炸的方法,双方会死伤多少人。因为历史,尤其是战争的结果与纸面上的简单估算往往会大相径庭。
日本宣布投降
两颗原子弹当时造成的3万多人的死亡,再加上苏联的参战,终于使裕仁天皇开了金口:
“现在已经到了承受不可承受的结局之时了。”
虽然杜鲁门在战后回答人们向他提出的,是否在决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时很伤脑筋的问题时,做了一个轻弹手指的动作,并轻描淡写地说:不,就像这样。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原子弹的杀伤效果在这位美国总统的脑子里决不是无足轻重的,否则他不会拿这种武器与庞大的登陆计划及轰炸计划相衡量。
从造成大量平民伤亡的角度看,原子弹的使用是一个悲剧,但历史不可避免地走到了那一步,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日本政府的一意孤行。因为,即使盟军选择了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方式,只要日本军国主义政府顽抗到底,恐怕死亡的日本军人和平民的总数就远不止20万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