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儿只斤·旭烈兀(1217-1265),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之孙,托雷第六子,伊利汗国的建立者。他本是忽必烈的兄弟,但在大元帝国建立后,却没有再回中原,直至去世。
旭烈兀没有回中国的原因很多,简单说一说。
吹响西征的号角
元宪宗二年(1252年),大汗蒙哥向旭烈兀发出号召,开始西征。这一走,旭烈兀就再也没有回来。这支强大的西征军,先是攻克了木剌夷,然后又拿下报达,在1260年,大马士革被攻占。当时的整个西亚基本被蒙古人所统治。
半途而废的归国
占据西亚的旭烈兀正在志得意满,突闻噩耗:蒙哥汗在钓鱼城战死,一奶同胞的哥哥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开始了对大汗位置的争夺。旭烈兀当然站在亲兄弟的一方,于是调动军队准备东归。当旭烈兀刚刚走到波斯,忽必烈获胜的消息传来,于是旭烈兀又留了下来,至此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哥哥。
稳定西亚内部
旭烈兀留在西亚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稳定这里的局势。蒙古人的统治方式比较粗矿,造成了当地大量的人口伤亡和城市被毁,当地的反抗不断。为了彻底征服西亚,旭烈兀需要留在此处。
防止外敌入侵
别看仅用几年时间,旭烈兀就征服了西亚,但四周强敌环伺。至元元年(1264年),叙利亚就被埃及王朝所夺,当时的旭烈兀准备东征,但考虑到金帐汗国(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一脉)虎视眈眈,他不得已只能留下来好好经营波斯。
避免嫌疑
蒙古人内讧的传统太强了。他们没有具体的帝位传承制度,只能依靠拳头。忽必烈就是这样上台的,他在登基的同时,就将自己的弟弟旭烈兀封为伊利汗国的大汗。用意很明显:好好在那里经营吧,没事儿别回来。旭烈兀当然知道此中深意,于是欣然接受了任命。
开创一番天地
回中国当然好,但在波斯也不是不行。旭烈兀如果回到中国,最多就是当个王爷,然后时刻被皇帝监督着。在波斯,旭烈兀就是这里的皇帝,何乐而不为呢?旭烈兀在历史上评价不错,在当地实施比较宽容的政策,并接受了伊斯兰教。
当然,旭烈兀没回中国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死的太早了。就在当上大汗的第二年,旭烈兀就去世了,不过49岁。
最后说一下这个伊利汗国,也有称为伊儿汗国的。它最顶峰的疆域,东至阿姆河,南临阿拉伯海,西濒地中海,北至高加索,首都是现在伊朗的大不里士。虽然名义上属于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听命于大元皇帝,但保持着很高的独立性。伊利汗国地位也是十分重要,它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历史地位突出。
至正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53年,波斯的萨菲王朝击败了伊利汗国,汗国彻底分崩离析。两年后,被金帐汗国所灭。鼎盛一时的伊利汗国消失在历史舞台,此时距离蒙古人结束在中国的统治还有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