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国一封明朝家书,揭露刘伯温死因:朱元璋果真指使胡惟庸毒杀?
创始人
2025-08-31 17:34:33
0

中国历史上的文臣武将不计其数,但能做到家喻户晓的却为数不多。这既有老百姓们文化水平的限制,也有传说中“选角”的偶然因素。刘伯温就是这为数不多的“明星”之一,而历史上真实的刘伯温,和传说演义一样颇为神秘,却也与传说演义相去甚远。

而在韩国面世的一封家书,则为刘伯温的故事添加了一笔悲剧色彩。

一、少年得志,命途多舛

在大明开国元勋中,刘伯温是不折不扣的异类。原因无他,和出身草莽的同僚相比,刘伯温早年的经历完全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线。

刘伯温出身于浙江温州的农村,从他能够读书可以看出,他的家境还算殷实。和历史上诸多成名的文臣谋士一样,刘伯温过目不忘、聪颖异常,是不折不扣的神童。

当别人还在为三十出头考个“童生”欣喜不已时,刘伯温在十二岁就拿下了秀才的功名,并在二十四岁考中进士,进入了当时元朝的官僚系统。如此剽悍的考场成绩,即便是放在整个中国科举史上,也足以名列前茅。

此时的朱元璋还在凤阳放牛、玩泥巴,李善长、汤和、徐达等人还远未发迹……

如果在一般年月,刘伯温会在安稳富足中度过一生,成为妥妥的人生赢家。但他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注定命途多舛。

刘伯温供职的大元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葩,建国几十年都没有琢磨出一条适合发展的道路,官僚贵族们满脑子都在想着如何搜刮百姓,社会治理一塌糊涂,至于什么文化融合、民族和睦更是无从谈起。

百姓们在这样的政权统治下,自然是缺衣少食、水深火热,如此不得民心,社会也动荡不安。此时的刘伯温初入仕途,一腔热血,尽管只是个芝麻小官,但体恤民生疾苦,不惧地方上的黑恶势力,以严厉的手腕惩治了不法的豪绅。

百姓们对这样的父母官极为爱戴,甚至在豪绅们设计陷害刘伯温时,舍命相救。后来刘伯温调离,依旧不改嫉恶如仇的本色。他检举官员贪污索贿,但不仅没有得到上级的支持,还被百般刁难,一怒之下辞官还乡。

此时的朱元璋还在当和尚呢……

二、足智多谋,开国肱股

回到故乡的刘伯温并没有安定下来,他很快接到了大元朝廷的任命,让他去江浙的元帅府任职,主要任务是平定匪患。刘伯温的人生第一次与军事关联。

此时刘伯温的对手是一个名叫方国珍的起义军首领,方国珍穷苦出身,因被人告发与反元分子勾结而不得不反。但方国珍并不想真的铤而走险与元廷作对,因而在受到刘伯温的迎头痛击后,很快就有了投诚的想法。

此时元廷觉得可以接收,但刘伯温觉得方国珍罪无可恕,应该杀掉以威慑其他起义军。而方国珍则通过贿赂元廷官员,不仅逃出生天,而且还被授予了官职。

刘伯温折腾半天后发现自己成了小丑,方国珍活得更滋润了,而自己则被扣上了专横擅权的帽子。气不过的他再次选择辞官归隐。

此时的朱元璋投靠了红巾军,并在不久后经营起自己的势力……

虽然刘伯温没能在元廷建功立业,但他在浙江的履历也为他带来了相当的名望,关注他的人中,就有今后的君主朱元璋。

在一三六零年,朱元璋向刘伯温发出了邀请,年近半百、半生不得志的刘伯温终于找到了施展才略的舞台。当时的形势是,北边元廷实力雄厚,周边的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也虎视眈眈。

刘伯温结合形势,提出了一套合纵连横的策略,这一策略也助朱元璋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扫平群雄,傲视天下。

朱元璋建立明朝过程中,最凶险的战争就是诛灭陈友谅的一战。当时陈友谅兵多将广,而且拿下了安徽当涂等重镇。眼见即将威逼南京,朱元璋的阵营乱作一团,有人提出投降,有人提出跑路。

但刘伯温在沉默后建议,此时的陈友谅和他的军队都极为骄横,我们可以利用其自大自满的情绪,诱敌深入后聚而歼之,并在挫其锐气后斩草除根。那些想要逃跑、投降的将领,都应该立即杀掉,避免扰乱军心!

这个建议正中朱元璋的心坎,随即予以采纳。事实也如刘伯温所料,被骄傲冲昏头脑的陈友谅根本听不进去手下的正确意见,最终被朱元璋击败。

在灭掉另一势力张士诚后,刘伯温为朱元璋制订了北伐灭元的计划。此时的大元朝廷已经人心尽失,朱元璋一路北伐,最终攻克大都,实现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战略目标。

大明开国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刘伯温获封诚意伯。也许有人会疑惑,为何刘伯温那么大功劳,只封了一个伯爵?不说公爵,怎么着也应该是个侯爵吧。

但事实是,刘伯温在朱元璋阵营里只是一个谋臣。尽管是个很重要的谋臣,但并非诸葛亮那样的统帅型文臣。在战场上拼杀都是常遇春、汤和、徐达这样的将领,刘伯温的功劳并没有戏说得那么大。

而另一个关键因素,则是资历。刘伯温早年资历很牛,但都是跟着元廷干的。他投靠朱元璋阵营时,朱元璋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势力,和常遇春、汤和这些一开始就跟着朱元璋干的创业伙伴相比,刘伯温的资历显然过于单薄。

甚至可以这么说,任职不到十年就能混到一个伯爵,已经是相当不易。

三、主疑臣恐,终遭毒手

朱元璋的阵营里,有两大势力,一者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布衣派系,这个派系文臣武将都是和朱元璋同甘共苦的铁哥们,二者是浙东派系,刘伯温正是其派系统领。

随着江山做大,两派的矛盾凸显。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朱元璋自然站在淮西这一派,刘伯温也开国后不久便在朝堂斗争中出局。刘伯温尽管万般憋屈,但也只得“被”告老还乡。

从史书记载来看,刘伯温算是善终。但在韩国出现了一封家书,却让这个故事迎来一个巨大的反转。

这封家书的大概意思是,刘伯温患了重病,胡惟庸带着太医给刘伯温医治,但临行前朱元璋授意胡惟庸做掉刘伯温。胡惟庸作为淮西派系成员,与刘伯温也有矛盾,自然乐于执行,在劫难逃的刘伯温很快就病逝了。

胡惟庸有个参与此事的心腹,为留后路,这位心腹委托朝鲜使臣带走自己的幼子,并在后续的家书中透露了这个阴谋……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朱元璋是个好皇帝,但绝不是一个好的创业伙伴。如果该家书属实,那么也不得不慨叹“共苦易,同甘难”!

相关内容

安乃达上半年营收增长38%...
8月29日晚间,安乃达披露2025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0.32...
2025-09-01 09:00:04
原创 ...
柯洁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棋手累积冠军的轨迹,更是中国围棋走向职业化...
2025-09-01 08:59:33
欢迎投稿!山推杯·2025...
风起湖畔,诗意奔涌。 山推杯·2025济宁太白湖半程马拉松,将于金...
2025-09-01 08:58:49
樊振东德甲首秀遭遇“开门黑...
2016年,樊振东在萨尔布吕肯收获自己职业生涯第一个三大赛冠军,开...
2025-09-01 08:58:15
光伏“内卷致死” “另类”...
文|壹度Pro 前两年风光无限的光伏行业似乎正进入新一轮下行周期...
2025-09-01 08:58:00
安徽亲子5日游行程推荐,黄...
黄山,这座屹立于皖南大地的奇峰峻岭,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自古以...
2025-09-01 08:50:40
沈阳多景区发布公告!
近日,沈阳多个景区发布公告,详情如下: 尊敬的各位观众: 随着暑期...
2025-09-01 08:50:39
安徽5天4晚行程推荐,黄山...
黄山,是大自然的宠儿,四季皆有景,季季皆不同。春天,黄山的山谷间开...
2025-09-01 08:49:17
周也穿粉色吊带游韩国好快乐...
搜狐娱乐讯 近日,周也晒出自己旅行韩国的美照,只见她穿着粉丝吊带好...
2025-09-01 08:48:01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这场战争的胜负可以说是决定了整个世界的命运。 一旦苏联获胜,作为...
原创 3... 犹太人被称之为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最知名的一个人物就是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了。 犹太人虽然在全...
原创 历... 初中历史课本里有一道题,为什么说农民起义是无法推翻封建制度的?引发了我的深入思考。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原创 古... 在古代的东亚,朝鲜王朝的科举制度并非从天而降,而是深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正如“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原创 白... 抗日战争那段岁月,正如漫天阴云笼罩着大地,众多中华儿女愤起抵抗外来侵略者。然而,在这场抗争的洪流中,...
原创 诸... 马谡失街亭是《三国演义》中精彩的故事之一,其主要内容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一路攻城略地非常顺利,魏...
原创 在... 导语: 苏联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强大的国力和巨大影响力的国家,他的诞生客观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在19...
原创 顺... (爱新觉罗·皇太极 画像)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 清王朝的第二领领导人,爱新觉罗·皇太极驾崩了...
原创 要... 一、从刘季到沛公 公元前209年,藏匿在芒砀山的刘邦,突然接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消息。萧何派樊哙前来,...
原创 为... 公元8世纪,正当唐代末年中原战乱之际,在中国的东北赫然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地方政权,它于907年建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