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门为什么是往里开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和趣读屋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想必大家在看古装剧时都会有打仗这一场景,那么打仗时门为什么朝内开而不是朝外开呢?两军交战时,城外的一方想要夺取城池,从外往里攻是他们的必经之路。可是一座城的出入口,要想防御力惊人,一个厚重的城门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当城门朝里开时,城里的守门士兵可以不暴露自身的情况下,同时还能给予外敌打击,并迅速地关上城门,放上木桩、石头、沙袋等物品顶在门后,这时候的城门可就不会那么容易被攻破了。这样对于城里人员和守门的兵卒的安全都有了很大的保障。大家可以幻想下,假如一个朝外开的城门,在碰到外敌攻城时,士兵首先得在毫无防备下先走出城,面对着敌人的武器,去推动厚重的城门,敌人怎么会让你关了城门再开战呢,一定会用弓箭远射,那时士兵就是活靶子。士兵没了,城门也关不上,不就等于把城池拱手送给对方吗?
我们再来简单介绍一下!古代的门不像现在是装在门框上,它是由门框内侧上下、房屋内墙的“户枢”插入的。而“枢”往往就是一个门户的软肋,“户枢”决定了门的朝向,如果门朝外开的话,那就可以直接投降了,因为“户枢”在外面就可以直接被拆下,所以,古人是不会将门安装到外侧,这等于是邀请外人和盗贼来拆门。
没错,在古时候,城门就是一座城池的重要防御措施。打仗期间,外敌的一切攻击手段都得由外进行攻击。这时候就看到了城门朝向的重要性了,朝里开时,当外敌入侵时,守城的士兵可以立马将城门关上,同时还能提高士兵的安全性,降低破城的概率。朝外开时,士兵需要跑到外面,这样在关闭城门的同时,还得防备对方的乱箭,很容易被对方攻破城门,继而导致城池失守的严重后果。
总的来说就是:由内开的城门有保障,对于防守方既提高了士兵的安全性,也提高了城防的稳定性。但是如果是反过来,由外开的城门没有一点保障,说白了就是典型的送人头,面对众多的敌军跑出去关城门,换小编是攻城一方估计能开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