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记载,朱允炆的次子朱允熥在靖难之役后被从亲王降为郡王,朱棣把这位侄儿发配到漳州做广泽王。按照明朝的宗室爵位次序,朱允炆称帝,他的儿子们自然是亲王起步,孙子辈按照郡王承袭爵位,改朝换代后,朱棣要让朱允炆子女为自己儿女腾出爵位。
朱棣称帝三年后,君权稳固下来,他将朱允熥从漳州迁回北京,而后将其废黜为庶人。宗室的子弟自然不能流落民间,这些削掉爵位的王室按照《明皇祖训》规定会被放到中都凤阳进行圈禁。
《明史》溯源,到了明末,南明小朝廷时期,朱允炆子孙才重新恢复了王爵。朱允炆的四个女儿各有命运,嫁鸡随鸡,她们跟随夫家命运沉浮。朱棣对于没有威胁到他皇权的朱允炆女儿们只是将公主为郡主,没有太大为难他们。这里面有朱棣皇后徐氏的贤内助劝谏作用,我们知道朱棣大半生戎马生涯杀人如麻,在残酷的政治斗争里,朱棣与其父亲朱元璋一样刻薄寡恩建立了一颗铁石心肠。徐皇后,有女诸生美称,诸生是明代对于考秀才读书人的称谓,这说明徐氏是具有一定知识涵养的。
凤阳是朱棣年少时读书成长的地方,那里记录了他与朱允炆父亲朱标兄弟情深,将侄孙儿们放到凤阳监管起来避开靖难功臣们仇恨也消除了朱允炆旧臣的期望。朱棣贯彻了父亲朱元璋教导的亲亲原则,我们看到明朝至灭亡都很少有兄弟相残的悲剧,兄终弟及的事情,朱棣之后,嘉靖皇帝,朱祁镇兄弟都时常发生。
我们读历史,溯源历史上的人和事,要根据《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结合起来看,了解天时地利人和。《论语.为政篇》开篇明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靖难之役打的是清君侧的旗号,这符合朱元璋《明皇祖训》里赋予藩王们的责任,朱棣清了朱允炆身边的人维护朱元璋分封祖制得了宗室之心,而要坐稳皇位就要彰显德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