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赤壁之战,相信人们都很熟悉,这是正式打开三国鼎立局面的主要战役,其实这也算是重新争夺领地的开始,不过这场战役所带来的故事和结果,让后世不断传颂。
天下一统,是每个君王的目标,赫赫有名的枭雄曹操也不例外,但是在一统过程中,刘备和孙权成了他南下最大的障碍,而且孙权和刘备也看到了曹操统一后的结果,自己将会成为阶下囚。
所以,刘备和孙权就开始结盟,共同抵抗曹操,实际上刘备的军力相对于孙权来说是十分弱小的,在本次战争中,也能看出来,最主要的是孙权与曹操相抗衡,刘备基本上没有参与感。
战争中,要说最出彩的当属诸葛亮,他善于计谋,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刘备军队并没有做出很重要的贡献,但是在后来的描述中,也是把刘备在战争中的作用重点陈述。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人们可能不会忘记刘备的身份,之所以他能够受到各方势力的支持,只因为他是皇族血脉,虽然东汉消亡,但是印刻在人们心中对于皇室的尊重,一时是抹杀不掉的。
这时候刘备是民心所向,所以孙权跟刘备结盟基本上会赢得民众的支持,就算是曹操在此战争中也没敢自己称帝,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号来展开战争,可是曹丕的野心使他篡位。
并且建立了自己的朝代--魏国,所以作为当时的赤壁之战,结盟刘备,可谓是正义化身,刘备作为几百年汉室血脉的身份,也不由得让别人拉上他来共同战争,这赢得了各势力支持。
而从赤壁之战的形式来看,刘备所处的荆州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若是没有刘备在背后拖住曹操,孙权其实也无胜算,这样可以看出刘备其实在赤壁之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战争中,最怕的是两面夹击,这样由于刘备的背书,这样孙权没了后顾之忧,这样相对于这场战争来说,基本上算是赢了一半,否则,没到战争开始可能就先输了。
任何一个王朝都有自身的缺陷,东汉也不例外,就在东汉成立初期,问题就显而易见,其实主要是地方势力过于强大,短短两百年,当地的各大财阀家族就有了更加强大的视力。
在当地可谓是盘根错节,越来越向着分离的方向发展,要想得到这些人的支持,必须有利可图,或是我们自身足够强大,否则根本不可能存活下去,这也是当时汉朝最大的诟病。
力量强大是一方面,还有就是有能人异士,对于刘备来说,诸葛亮就是他能够引起孙权更多重视的另一方面,当时诸葛亮不出山,而刘备却亲自三顾茅庐,让诸葛亮看到了他的真心。
这才有了后来的趣谈,这也成就了刘备,相对来说也成就了诸葛亮,诸葛亮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没有他不知道的,没有他谋略不到的事情。
若是诸葛亮出山,必定是有事必能成功,从刘备开始争夺地盘来看,不管是在荆州还是在益州,只要诸葛亮出马,基本上没有完不成的,可是我们要是从另一方面细看诸葛亮。
或许能找出原因,这一方面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人脉关系网,这样你会了解一个全新的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帝位的继承争夺。
这件事情,对于与外世隔绝多年,毫无背景的人来说,是很难站队,也是很难出谋划策的,这时候就不得不提襄阳名仕黄承彦,然其岳丈是蔡疯,蔡疯有一个儿子叫蔡瑁。
蔡帽自幼从军,他在军中威望很高,而且有相当大的权利,尤其是地处荆州,他的背景强大,所以诸葛亮才好参与进来,尤其是这种躲避不及的争抢继承人的问题。
所以层层关系,让诸葛亮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这也给当时军力并不足够的刘备撑了场面,让他在孙权面前说话分量很足,所以通过诸葛亮的关系网,不难看出,无论古今。
都需要人脉,这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财富,所以孙权找刘备结盟,这也看出了孙权的慧眼,各种因素导致刘备就算在势力单薄的情况下,也有人找其结盟,最主要的是利大于弊。
就这样,有了刘备的结盟,孙权进入荆州十分顺利,而且有刘备帮助,让他没有了后顾之忧,最终在与曹操的对战中,用计谋把曹军的士气烧没了,也把曹操想要一统中原的野心烧没了。
曹操败北,接着退回属于自己的北方,这时候才真正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曹操虽然兵强马壮,但是想要一统天下,没有十足的准备,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还需要审时度势。
且不可莽撞,否则会到了不可返回的地步,从赤壁之战我们能看出来,战争的胜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但是免不了人们的操控。
一个国家的统一,离不开民心之所向,离不开谋士的谋划,更离不开统治者的驭人之术,正因为刘备不离不弃,所以才请得了诸葛亮,刘备看出了自身的缺陷。
需要一个谦虚谋划,而且还有诸多关系的人,所以他看中了诸葛亮,交给身价,亲自去请,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这样也就成就了“三顾茅庐”的佳话。
这也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必须要运筹帷幄,而且还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适时地降低身份,可能成就一番事业,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利益。
孙权也许看中的是与刘备结盟所带来的好处要比坏处多,这时候选择结盟既能自保,又有可能闯出另一番天地,所以才选择了刘备。
虽然东吴浴血奋战,但是刘备的功劳也是不可磨灭的,这样才有了更多的三国故事,让我们熟知借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看历史,过好现在的生活。